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 (1)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2. (2) 结合文化生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3. (3) 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

2014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实践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表明(  )

①科学构想实践的目的在于获得真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性认识能够精准应验发展的事实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个名字和这种植物,两千多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材料一:越战期间,耐药的恶性疟疾流行,中国在越共的请求下开始抗疟药的研究。屠呦呦在重新复习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不是传统中药“水煎”的方法来用药的。据此,她“改用低沸点溶剂,果然药效明显提高”。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获得的第191号青蒿中性提取物样品,显示对鼠疟原虫100%抑制率的令人惊喜的结果,并最终用X-衍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材料二:全球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氯喹等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由“523”办组织全国七大省市筛选中草药3200多种,亦有人做过青蒿,认为无效而放弃。后在屠呦呦的带领下,再次研究青蒿,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经大量实验及试服,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之后,上海无机化学所测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并发现了其抗疟机理。

材料三:在毛.泽东的号召下,总后勤部、卫生部、国家科委、军事科学院等多个部委,共同筹备了这场国家任务——研发新型抗疟药,屠呦呦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开始了青蒿素的研究。经她发现的青蒿素,数十年来已拯救过全球数百万名疟疾患者的生命。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时表示: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铭记他们在青蒿素研究、发现与应用中的积极投入与突出贡献。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知识,说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对科技创新的启示。

  2. (2)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对青蒿素的认识或研究是怎样不断进步的?

  3. (3) 有人认为,屠呦呦的人生因获得“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而更有意义。请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人类首次经过探测“捕捉”到了引力波。这一发现印证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弯曲。几十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努力寻找它的踪迹。这说明(  )

①人们在意识活动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推翻固有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下图漫画《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启示我们(    )

A . 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 B .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战胜自然 C . 要勇于实践,勇敢迈出人生第一步 D .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表彰其在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拉斯克评奖委员会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个人,这点燃了一个争议:奖项应该授予集体还是个人?无论蜚语再多,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    )


A .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不会犯错误 B . 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D . 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下列观点与下图漫画《一百次创意,不如一次脚踏实地的行动》的寓意相一致的是(    )
A .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C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道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服用了抗感冒类等药物后驾车,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药驾”的危害往往被忽视。如今部分国家已经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这表明(    )
A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 实践经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在40年前的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实早在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论证马克思和毛主席提出的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正确性。

建国70年以来,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处于一个动态变化之中,基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由此可见(   )

1949-1952

过渡时期的“政府与市场的并存”

1953-1978

计划体制下的“政府对市场的侵蚀”

1978-1992

探索时期的“计划为主与市场为辅”

1992年至今

新时期“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①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②在认识过程中真理是能被不断推翻和超越的

③认识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实践决定和推动的

④复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长期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5年,我国336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损失巨大。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南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这不竭的动力。

材料二:2016年元旦,北京雾霾再次袭来,人们非常留恋早前的“APEC蓝”。近几年来“雾霾”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究其成因,人们开始深刻反思目前生产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开始呼吁一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 (1) 结合上诉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2. (2)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2018年是中国“真理标准大讨论”40周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
A .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 . 实践是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C . 实践处在主客观的交汇点上
酒务头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经过考古发掘,确定这是一处商代晚期高等级墓地。在此之前,运城盆地几乎没有发现较大的商代晚期遗存,学术界也因此认为,这地带可能就没有商代晚期的遗存。酒务头墓地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修了学界以往认为晋南地区缺少晚商阶段遗存的认识。材料旨在强调(    )

①人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②对晋南地区是否存在晚商阶段遗存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考古发掘是晋南地区存在商代晚期遗存认识的基础

④酒务头墓地验证了晋南地区没有商代晚期遗存认识的错误性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为帮助人们早日摆脱新冠病毒带来的威胁,各国纷纷加快疫苗研发工作。2020年6月16日,国药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下一步,将展开Ⅲ期临床试验,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以确定疫苗的剂量和免疫程序。这表明(   )

①形成有关疫苗的真理性认识是疫苗研发工作的根本目的

②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的迫切需要推动了疫苗的研发进程

③能否掌握和创新人体免疫调节规律是疫苗研发的关键点

④免疫方法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并且得以验证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猪肉菱角若共食,肚子疼痛不好受;牛肉栗子一起吃,食后就会发呕吐。”这些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说的是我国的食物相克之道,被一些人奉若“灵丹妙药”时刻谨记在心。专家们随机选取了130名健康的志愿人员,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进行了实验。按照家常方法进行烹饪,在志愿人员食用这些“相克食物”一周后观察他们的尿液、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结果一切正常。这表明(    )

①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研究表明,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请了西方传教士讲西学,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地理学、解剖学、哲学等,曾经连续两年零五个月不间断学习。当时一些人虽然也学习西学,但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一七〇八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用十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这个重要成果却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反倒是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了中国人。

习.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1. (1)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谈谈“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给我们的启示。
  2. (2) 某校高二(6)班召开“科学精神与社会发展”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发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新变化,必然要求“理念”给予解答,进而对“理念”进行检验、修正与完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不仅科学地说明了理念对于实践的依赖性,更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我国发展实践对五大发展理念的作用。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这是一位战疫一线护士日记中记录的心愿,也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心愿,他们用奋斗和奉献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让人们更加坚信,中国青年一定能,中国一定行!这是因为(   )

①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③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     

④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嘱,全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和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形成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

①源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根本性认识

②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检验标准

④为新时代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提供行动指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