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反复性 知识点题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个年头。30多年来我国GDP平均增长9.4%,但同时,我国也将成为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天的发展。对此,许多专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在未来20年内,我国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 (1) 请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 (2) 为什么说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深海高压区、极地高寒区、盐湖……这些一度被认为不该存在生命的极端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从中发现了正常生长繁殖的极端微生物。这一发现说明(    )

A . 自然界是不可捉摸的 B . 自然界是发展的 C . 认识发展是无章可循的 D . 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    )

①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有共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需要不断的深化

③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④认识是不断推翻已确定的真理向前发展的过程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

    习.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眼界宽广、胸襟开阔,一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因而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他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从不拒绝修正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他总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潮流。

  1. (1)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做法加以说明。

  2. (2) 结合材料,从价值观角度,说明孙中山先生的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2016年10月4日,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了拓扑相变的理论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实验中用拓扑理论推翻了当时超导性和超流体不能在薄层中存在的理论,并证明了超导性可在低温状态存在。到了80年代,又进一步证实了超薄导电层的导电率可以实现整数级精确度量,这些整数都是拓扑状态。这一过程表明(    )

①真理与谬误总是不可逾越的

②探索真理是一个反复无限的过程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截至2017年3月6日,我国共发射15颗风云气象卫星,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有力保障。风石气象卫星发射以来对登陆的200多个台风都进行了有效预报,路径误差保持在70公里之内;24小时之内的气象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7%。这说明(    )

①气象卫星数量增加,必然使人类防御灾害能力实现飞跃

②气象预报手段的不断完善,深化人们对气象规律的认识

③气象卫星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改变天气变化的无序性

④气象预报既体现世界具有可知性,又体现认识的有限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满足“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有着质的飞跃。这一重大政治判断进一步印证了(    )

①原有的真理能在实践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②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③经过检验的真理在实践发展中不会被超越

④正确的认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千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强调“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实践探索中所有的错误都是难免的

③人的认识总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只有在不断地否定中才能实现发展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2018年8月,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依托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一颗奇特天体―富锂恒星,它的锂元素含量约为同类天体的3000倍,是目前人类已知锂元素含量最高的恒星。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对天体中锂元素的认知,将国际上锂含量观测极限提高一倍。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取决于认识工具的发达程度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钱钟书先生说过:“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透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入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钱钟书先生的观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事物的属性会随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②人们的主观感觉会因为个人阅历而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做出合理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9年,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起点,改革开放再出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这一科学论断首次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是丰富的、磅礴的、鲜活的,它包含着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革故鼎新的突破精神、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善于借鉴的学习精神……40年砥砺前行,孕育了改革开放精神,也得益于改革开放精神。

材料二:改革开放是顺势而为、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开拓创新的实践探索。新时代改革开放面对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我们就要不断与时俱进,继续大胆试、大胆闯,不怕犯错,同时要增强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不断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精神,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1. (1)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加以说明。
  2. (2)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我们丰富和发展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的必要性。
  3. (3) 根据材料,请你就如何贯彻落实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为新时代青年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近日,英国科学家借助地面望远镜研究一个特殊的太阳耀斑事件后,得出结论称,产生这个太阳耀斑的磁场结构的磁场强度比以前认为的强10倍。最新发现或将改变我们对太阳大气内发生的物理过程的理解,并为太阳日冕研究开辟新途径。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从80年代的“大文大理”、90年代的“3+2”模式、2000年的“3+综合”模式、现在各地探索不分文理的“3+3”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体现了(    )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认识具有循环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治疗瘟疫有数千年历史, 《黄帝内经》中提及"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中医充分发挥其辨证论治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020年2月1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然而,总有一些人对中医药有一些争议和其他的看法。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林培政在2月19日下午的发布会这样回答记者:科学总是在被质疑当中发展与进步的,中医药学也不例外。

当前,中医药也面临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局面。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中成药疗效欠佳、中医药相关人才缺乏、中医药理论发展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医药的精华, 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 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1. (1) 科学总是在被质疑当中发展与进步的,中医药学也不例外。请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 (2)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
  3. (3) 中医药文化自信应是我国国民的一种积极健康、自觉自为的文化心态,只有对中医药文化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对于中华中医药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请你为增强青少年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提三条活动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来势汹汹,已经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存在着变异的可能,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截至2020年1月23日1时,湖北已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554例,死亡17例,疫情已迅速传播至国内外多地。

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党的文化思想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党的一大到五大,是党的文化思想的孕育期。六大至七大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党的文化思想的萌芽期。八大时期,党对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路径基本确立。九大至十一大期间,文化建设遭受严重挫折。从十二大到十五大,党确立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党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体现了党的文化自觉。十八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写入党章,文化自信逐渐成为时代强音。十九大强调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对党的文化思想发展历程的认识。

    人们围绕转基因农产品是否安全的争论一直十分激烈。“挺转派”认为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反转派”认为风险难以判断,安全有待检验,不应推广。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转基因”是有害还是无害,仍然没有定论。

请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人们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认识不能一步到位。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无论是黄金面具、青铜神树,还是如天外来客一般的图腾及人像,学术界都无法给出圆满解释。伴随检测科技及工具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事实会逐渐为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这说明(  )

①认识工具的进步能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②科学技术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③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具有反复性

④真理有自己的范畴,在不断颠覆中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1年3月12日,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是按照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型谱规划,在长七火箭基础上,与长三甲系列火箭三子级组合形成的一款新构型火箭,全面继承长七火箭、长三甲系列火箭技术基础。研制团队突破了大长细比火箭姿态控制技术、适应典型故障模式的制导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不少于7吨,有效填补了我国高轨运载能力空白。

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的任务目标。此前该型号于2020年3月首飞中遭遇失利。随后,研制团队迅速定位故障,认真开展归零工作,高质量完成故障剥离和举一反三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2021年发射的大幕,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

后续,长征七号改遥火箭还将根据任务需求研制更大直径整流罩构型,以长征七号改遥火箭为基础,通过增加上面级等方案,实现零度轨道倾角卫星发射任务、探月、探火和小行星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是如何体现求索真理的历程?

古人认为地球形状是天圆地方,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地球是个球形体。1517年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最早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古今对于地球的认识差异进一步说明(   )

①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实践是一种历史性活动

④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