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上册试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病毒是什么?简单说来,。寄生虫是什么意思?就是靠自己没法生存的物种,一定要依附一个宿主。这个宿主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细菌,可以是一个细胞,可以是一个生物体,也可以是人类这样复杂的生物体。被病毒感染后,细胞或生物体会“坐以待毙”吗?当然不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基因编辑就是细胞用来对抗病毒的工具。

病毒与生物体的斗争一直在进行,一直是此消彼长的格局。在现代社会,较高的人口密度给流行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或许在几年、十几年或是几十年之后,一些病毒又会卷土重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立群教授在《中国脊梁》一书中写道:“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可以成功的,便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最终克服各种困难,得偿所愿,这是成功的人。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便改弦更张,不再坚持,终于没有碰壁,这是明智的人。还有一种人明知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还是不改初衷,继续前进,这是有历史使命感的人。”

对于以上三种人,你更欣赏哪一种或哪几种人?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学生代表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十月,一场秋雨过后,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尘世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    );水清冽,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如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水,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心灵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她婉约,曼妙,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静立水畔,听任心灵被潺潺流水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B . 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C . 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D . 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仿佛水墨画卷中清淡的留白 B . 仿佛水墨画卷的清淡 C . 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 D . 似清淡的水墨画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材料二:

2020年12月29日,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

要求: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斑驳    气慨    姿态    没精打采 B . 弥望    嬉游    和谐    急不暇择 C . 弘扬    点缀    苍绿    以逸代劳 D . 警戒    驯鸽    燥动    恍然大悟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北京时间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据介绍,从嫦娥五号上升器进入环月飞行轨道开始,通过远程导引和近程自主控制,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抱爪的方式捕获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专家表示,此次交会对接是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轨道实施,对地面测控系统和导航控制技术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某中学就在校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读书兴趣及占比

读书计划及占比

关注点及占比

读书笔记及占比

浓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根据上面的表格,简要概括本次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概括时不得出现数据,不超过50字。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è)   (fēn)围   (zhàn)栗   为一谈(hǔn) B . (hé)   敛(jù)    膏(yú)     左支右(chù) C . (zōu)  (piē)见   奴(bì)      曲学世(ē) D . 篱(fān)  (yuàn)女  (chuāng)伤  自吹自(lé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苹果和黑莓只是水果的时候,这个世界会简单得多。

当苹果和黑莓是电脑手机的时候,这个世界会方便得多。

世界是方便些好,还是简单些好?班上为此举行了一场题为“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世界”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十块钱一天

于心亮

父亲跟着街坊去干活。街坊说了,五十块钱一天,就是收花生、苞米和豆子。父亲说五十块就五十块,不就是收庄稼吗?简单。该刨的用锄头刨,该割的用镰刀割,该捆的用绳子捆,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出上点力气。

不过,父亲还是问了句:“晌午,管饭吗?”

街坊说:“没说,要不……身上带点钱吧,万一不管饭。”

父亲想了想,就在身上装了五十块钱,绿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可看着稀罕人,就像庄稼一样。干活的地方不远也不近。街坊说:“坐我的三轮车吧,跑得快!”

于是父亲就坐着三轮车,嘣嘣嘣……一路冒着黑烟走了。

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街坊说:“干这么快做什么?反正五十块钱一天,还指望雇户多给你几个钱啊?”

父亲“哦”了一声,速度就慢了下来。可一会儿,父亲又嗖嗖地干到了前面。街坊还是忍不住数落:“一天五十块钱,用不着那么仔细,凑合着干就行了。”

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父亲对自己说:说好五十块钱一天,就要对得起五十块钱一天,哪好熊诓人呢?

也没觉得累,天就响了。雇户就送来了晌午饭:馒头、炒菜、稀饭………父亲搓着手,挺过意不去:“简单弄点,能吃饱就行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啊!”

父亲啃了馒头,吃了炒菜,喝了稀饭,肚子就饱了。街坊说:“吃,使劲吃,不吃白不吃!”父亲笑笑,找个半阳的草坡趄下,心说吃饱就行了,吃撑了,下晌干活不舒服啊。

父亲趄着身子打了个盹儿,精神头儿就又有了。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里的沙,走进地里又埋头干了起来,当然也要拉呱儿了。比如街坊说:“在过去,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啊!”

父亲说:“那不一样啊,过去给地主干活,那是在剥削劳动力,现在人家给五十块钱一天,是请咱们帮他干活,而咱们能来干活,那也是在照顾他面子,性质不一样你说是不是?”

不知不觉一天的活儿就干完了,太阳也靠了西山。雇户很满意,掏出五十块钱给街坊,再掏,就掏出张一百块钱的。雇户继续翻找钱包,父亲想起身上装的五十块钱,就掏出来说:“你给我一百,我找你五十,不就结了?”

赚了钱,自然就美。街坊说:“走,上三轮!回头,咱俩喝上盅!”

父亲没上街坊的三轮,他说要去山岗的地里看看,自家那块晚熟豆子是不是也好收割了。街坊开着三轮车一路冒着黑烟走了。父亲没去山岗地,那块山岗地里的豆子,早就被勤快的父亲收割过了。父亲这么说,就是不想喝上盅。

回到家的父亲,就不勤快了,他想烧饭,可又懒得弄。晃晃暖壶,捏起壶塞,把手掌贴上去,感觉有温气儿。父亲就取过个碗,掰进块饼子,想想,又挖上块猪大油,挑进筷子咸菜,然后倒上水,搅一搅,拌一拌,就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填饱了肚子,他蹬了鞋,趄在了炕上。

父亲惬意地掏出那一百块钱,红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但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看着真稀罕人,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咱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

父亲这样想着,就又快乐起来了。他打开电视。

电视响了。父亲的呼噜也响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写父亲“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里的沙”,看似随意的动作表现了父亲干活前的准备状态。 B . 针对街坊“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的观点,父亲对自己劳动的性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体现了他朴素的平等意识。 C . 结尾用电视的声响和父亲的呼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嘈杂躁动的氛围,目的是烘托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困乏的状态。 D . 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像“稀罕人”“熊诓人”“起着身子”“拉呱儿”等词语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真实亲切。
  2. (2) 小说写父亲临去干活时装了五十块钱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钱伟长:从偏科生到科学巨擘

——探寻已故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成才“秘诀”

①上海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块醒目的石刻,篆刻着钱伟长题写的四个大字“自强不息”。

②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由于战乱连年,11年的小学和初中,他真正念书的时间还不到5年。考入苏州高中时,钱伟长是全班最后一名。高中三年,他努力学习,补上不少。但到考大学时,只有文史尚过得去,数理化、英文还是弱项。

③19岁那年,钱伟长以历史100分、中文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还不到100分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他在《八十自述》中说,正在考虑读历史系还是中文系时,“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义愤填膺的他决定弃文从理“改学飞机大炮”。

④可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不同意,为啥?他知道钱伟长物理只考了5分。可钱伟长铁了心要学物理,经过1周的执着请求,吴有训被打动了,给了钱伟长一年的试读机会:如果数理化三门课有一门低于70分,就得转回文学院。

⑤这名偏科生开始走进物理学的殿堂,并摸索出用思考的方法学习的“门道”。果然,他达到了吴有训的要求,毕业时,他还成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⑥许多认识钱伟长的人,无不赞叹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个天才。但他从未承认过这一点,相反他说:“‘天才'是不存在的。无论谁,也无论有什么样的条件,要想学得好,要想搞出成就,最先和最后必不可少的都是勤奋。”因此,晚年他还自信地说:这么多年来,我没有懒过,我的知识没有老化。

⑦钱老的学生、如今已是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的周哲玮还记得,第一学期,他和同学把选课表递给钱伟长看,没想到这位导师拿起橡皮擦去了许多课程,只留下一些经典课。“其余的时间,导师就要我们去查文献、开展研究工作。”周哲玮回忆说,“钱先生还教导我们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已经是一年前的成果,教科书上的,起码是5年前的成果,所以,读研究生要紧的不是看书,而是看文献。”周哲玮还记得,钱先生非常希望学生自己通过调研提出问题。这些培养学生的理念,到今天依然不落伍。

⑧周哲玮本科读水工建筑,硕士攻读固体力学,博士研究流体力学。在拿到博士学位时,他请教钱伟长:我今后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谁知就因这一平常问题,却挨了批评:“什么发展方向?国家需要你做什么,你就朝哪个方向发展!我这一辈子就是这样做的。”钱伟长常以自己为例,“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当然不像年轻人那么好,不过也吓不倒我。真理只有一条,国家需要你干,你就学。”

⑨钱老一生学过十几个专业,科研生涯涉足几十个行业。每一次重大的改变和选择,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1931年,日军侵占东三省,他弃文从理,立志科学救国。1946年,他在美国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后,却放弃美国的一切,以探亲名义悄然回国,成为一名园丁。1948年,当他有机会重返美国加州理工时,因为签证申请表上填写“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一栏中,决然填上“No”,放弃赴美。 58岁学电池知识,也是缘 于我国当时的坦克缺乏高能电池。64岁以后迷上了计算机,他甚至提出一种新颖的宏观字形编码方案,又称“钱码“……

⑩直至八旬高龄,他还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孜孜不倦地钻研“不作Kirchhoff假设的弹性板壳理论”,但这还不是他的“关门之作”,2000年10月,他又写出了一篇50多页的长篇论文《中国魔方的构造特性及其不惟一性问题的研究》,从数学原理出发得到魔方结构及原理的普遍结论,令人叹服。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钱伟长因为战乱影响了读书,在高中时严重偏科,但他在上大学时却毅然选择了自己基础薄弱的物理专业,最终成为了成绩最好的学生。 B . 钱伟长从不相信有天才,只相信要想学得好,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经过勤奋刻苦的努力。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C . 钱伟长在指导学生时,鼓励学生选修经典课,其余时间查文献开展研究工作。他培养学生的理念,到今天依然很有用。 D . 钱伟长以自己为例,教育学生以国家需要选择专业。在他的人生中,每一次重大的改 变和选择,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钱伟长考上大学后弃文从理是受“九·一八”事变影响,他认为只有学理才能拯救国家和民族。 B . 钱伟长被称为科学巨擘,不仅因为他取得的科研成果,还因为他的奉献精神。 C . 钱伟长认为杂志和教科书上的文章过时,所以他指导学生不看书,只看文献。 D . 学生周哲玮受钱伟长影响,在选择发展方向时以国家需要为发展方向。
  3. (3) 科学家钱伟长的成长“秘诀"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言前尘回首,枨触万端,顾当年行乐之时,即觉世事无常,持沙转烛,黯然于好梦必醒,盛筵必散。登场而预有下场之感,热闹中早含萧索矣。”钱钟书此语是对李商隐《锦瑟》“”两句的解读。
  2. (2)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御风而行的列子仍然没达到“逍遥”最高境界的原因是“ ”。
  3. (3) 曹操《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杜甫《登高》诗中“ ”其意而用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正统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及驾陷土木 , 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 , 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九月,景帝立,十月敕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石亨议敛兵坚壁老之。谦不可,曰:“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谦自与石亨率副总兵范广、武兴陈德胜门外,当也先。以部事付侍郎吴宁,身自督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必死,皆用命。也先战不利,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亨等主其议,嗾言官上之,坐以谋逆,处极刑。奏上,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丙戌改元天顺,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黯然。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释】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②驾陷土木:指英宗在土木堡被俘。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B .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同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C .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D .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监国,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君主外出或因其他原因不能亲政,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 B . 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多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C . 言官,古代监官和谏官的通称。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 . 丙戌,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的一种纪年方法,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里指丙戌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谦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他义正辞严,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但在班师回朝后皇帝只赏赐了其他大臣。 B . 于谦勤于政事。巡查江西,洗雪数百囚犯冤情;担任山西、河南巡抚,遍访所属区域,对应兴办或革新的事就上疏提出建议。 C . 于谦临危督战。在蒙古兵逼近之时,他部署军队亲自督战,并严明军纪,使将士拼死战斗,致也先的军队战败退兵。 D . 于谦英名留世。陈汝言的事情败露之后,皇帝念及于谦,深感痛心;在皇帝忧心边境危机时,吴瑾认为若于谦尚在,情势不至于如此。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石亨议敛兵坚壁老之。

    ②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 (1) 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这三段描写的景物。
  2. (2) 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3) 作者为什么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锔匠

李治山

锔匠是修理破瓷的手艺人。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干瓷器活儿的,就叫锔匠。锔匠也是心灵手巧大胆细致的手艺。虽然做锔匠是个穷苦勾当,但没有点儿天赋的人,绝对入不了这一行。白三是无定河边的名锔匠,不仅因为他手艺出众,更因为他利用手艺隔着黄河杀了一个日本小队长。

那时已是1943年初冬。白三正在绥德城给一家大户锔花碟子细瓷碗,一个黄河东过来的老西儿找到他,老西儿说他是柳林镇人,那里被日本人占了。本来他们这些乡绅总是定量给鬼子供粮食银子,就算花钱买平安,双方也还安然。不料他的一个仇家的儿子最近给日本鬼子当了翻译官。这汉奸儿子为了讨好日本人,把他家藏康熙官窑青瓷套金大花瓶的底给日本人露了,日本人三番五次捎话要他把瓷瓶送到军营让他们开开眼。他知道这瓷瓶是保不住了,但让中国的宝贝被鬼子带回小日本岛实在对不起先人,最后就想出个将瓷瓶砸烂再锔起来送给鬼子破瓶的主意。谁知一时气愤把瓷瓶砸破了,却没找上个能以假乱真的好锔匠。将瓷瓶拿出来看,却是一个喜鹊登梅图案的鎏金青瓷大花瓶,烧得十分精致,老西儿狠下心砸破了,算是恨透了鬼子。

这瓶砸得还算巧妙,只在瓶颈之下到肚儿中间正是在那梅花繁密处砸开个窟窿。白三锔匠一看。锔好后稍作描绘即可乱真,只是瓶口太小肚儿太大锔起来难度很高,当即决定上榆林城找南门外严伞匠配合。白三锔花瓶自创的绝招是将蚂蟥钉夹在各种镊子上,从花瓶里面穿出来,在外面将蚂蟥钉头缠住固定好,但这次老西儿的是口小肚大且瓶口完好的瓷瓶,再特殊的镊子也难以下手,这才想到去榆林城找严伞匠制作一个小伞撑子,把蚂蟥钉固定在伞撑上,将竹伞伸进花瓶,然后撑开小伞安置蚂蟥钉。严伞匠满口答应,不要一分一厘报酬,只是背着老西儿要白三答应他一件事。严伞匠老家在四川泸州,重庆城里的好几家亲戚被日本飞机炸得家破人亡。他把日本鬼子恨死了,想请锔匠想想办法,在瓶上做点手脚,把鬼子小队长毒死或毒残,出了这口恶气!那时的中国人哪有不恨日本人的?只要杀得巧妙,白三恨不得多杀些鬼子!

白三和严伞匠选好的毒药是俗称砒霜的鹤顶红,这种药人口沾着就亡,闻多了也会得病。但如何才能保证这毒药不沾老西儿又能放倒鬼子小队长,让锔匠伞匠大伤脑筋。两个人经过多次试验,轮着和老西儿聊天询问鬼子小队长的爱好习性,最后终于确定了一套天衣无缝的方案来。

半个月后,老西儿带着康熙官窑御制青瓷鎏金喜鹊登梅大花瓶去见日本小队长。那鬼子本是一个武夫,哪里能看出梅花金蕊乃蚂蟥钉印,看到梅枝上的细纹还以为是窑变的线条儿,抱着瓶子笑得满口流哈喇子,当即把瓶子扣下据为己有,直夸老西儿朋友大大的。老西儿便按照白三锔匠的吩咐,让鬼子闻闻瓶里的气味。鬼子一闻,一股淡淡的梅花馨香飘散出来。鬼子问老西儿这是哪里来的香味儿?老西儿说这瓶子妙就妙在自来梅香上。鬼子又让老西儿闻,老西儿也抱起贪婪地闻了。鬼子又叫汉奸翻译用温水洗了几遍,那梅香还是淡淡的。鬼子高兴得连喊几个“吆西”。这年冬天,黄河两岸连降几场大雪,天冷得连狗都赶不出家门。那个日本小队长是个惧冷的人,缩在屋里无聊,就时常将宝贝瓷瓶拿起案把玩一番嗅闻一遍。突然有一天觉得梅花的香味淡了。派一个鬼子兵跟着翻译官去问送瓶的老西儿,老西儿说多烤一烤,梅香味定会浓起来。当晚鬼子小队长按照老西儿的吩咐,品着茶将花瓶放在炉子边烤了半天,凑过鼻子一闻,梅香若有若无。也是鬼子该遭报应,他顺手将泡茶的清水倒进花瓶,涮出一盅子水闻了闻又品了品,终于尝到了浓浓的梅花味儿……

这桩公案,鬼子在中国时一直没有破获。鬼子投降后,那个神秘的瓷瓶在逃亡的日本兵船上被碰得粉碎。鬼子这才发现这瓶原来是个锔过的破瓶。接着他们又发现好几个蚂蟥钉都是空心的。

据说,解放后白三锔匠还专门过黄河拜访了一回柳林老西儿。他告诉老西儿锔完那个花瓶后一直提心吊胆,又怕瓷瓶到不了鬼子手里,又怕鬼子把瓷瓶搁在冰冷的地方,又怕毒死鬼子连累了老西儿。老西儿说,其实他已经知道锔匠伞匠把鹤顶红和香料用软蜡封进蚂蟥钉芯里,他故意唆使日本小队长把花瓶靠近火炉,时间一长,那软蜡便慢慢化了。本来以为那鬼子会慢慢中毒,没想到他会那么听话,一次把封蜡全部烤化了。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由“初冬”到“连降几场大雪”,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自然环境,而且推动了情节发展,引出了后文日本小队长烤火和涮水的举动。 B . 老西儿一气之下砸破瓶子,修补之后再送给日本人仅出于一时气愤,他给日本人缴纳粮税,和日本人“安然”来往,说明他的爱国之心并不纯粹。 C . 日本小队长在发现“梅香”时“让老西儿闻”、“用温水洗了几遍”等一系列动作让作品充满紧张气氛,也突出了两位匠人用心之奇,手艺之高。 D . 三处“又怕”细节,写出白三在策划方案时 忐忑心理,说明计划存在不确定性的变数,暗杀过程中可能存在多处风险,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闲笔不“闲”,开篇对“锔匠”职业的介绍看似闲笔,实则有意为之,不仅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同时为下文情节发展奠定了叙事基础。 B . 说采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通过老西儿的气愤、白三的义举和严伞匠的仇恨,从正面突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虐和中国百姓的奋起反抗。 C . 小说很好地统一了文学的虚构性与真实性,将“小人物”的复仇置于陕北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中,使得小说具有传奇色彩而又不失真实可信。 D . 小说语言精炼传神,如“满口流哈喇子”“老西儿朋友大大的”“连喊几个‘吆西’”,三言两笔,便让一个贪婪愚蠢的侵略者形象跃然纸上。
  3. (3) 文中说“只要杀得巧妙,白三恨不得多杀些鬼子!”请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巧妙杀鬼子”的?
  4. (4) 分析“锔匠”白三这一“小匠人”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下面两个句子,意思相似,表述却不同,你更欣赏哪一句?请简要分析理由。

①打翻了牛奶,哭也没用,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力量都在处心积虑要把牛奶打翻。

②做错了事情,哭也没用,因为一旦发生,就是既成的事实,你永远无从改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沉住气”是一句老话,提醒人们遇事应沉着冷静、切勿急躁。青年干部思路活、热情高、干劲足,也常常要面对挫折的考验、成长的烦恼,而须注重加紧意志品格,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沉住气,并不是说抛弃朝气、锐气、志气,而是要大事前有担当、逆境时有襟怀。这是一种境界格局,遭遇困难挑战还能保持一份气定神闲,处理难题便能__________;这是一种心性修养,“养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让人__________、从容面对成败。对于奋进在新时代的广大青年干部来说,要想登高望远、办成大事,就得涵养那么一股沉稳气质。有的青年干部时常浮现种种燥气,值得警惕。比如,有的做事__________,喜欢意气用事,事与愿违后,又常心浮气躁,甚至撂挑子;(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自以为是,傲气十足,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凡此种种,堪称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轻而易举    宠辱不惊    急功近利    好高骛远 B . 举重若轻    宠辱不惊    急于求成    眼高手低 C . 轻而易举    置之度外    急于求成    眼高手低 D . 举重若轻    置之度外    急功近利    好高骛远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觉得别人提拔快就内心失衡,有的摆不正心态,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B . 有的摆不正心态,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觉得别人提拔快就内心失衡 C . 觉得别人提拔快就内心失衡,摆不正心态,有的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D . 有的觉得别人提拔快就内心失衡,摆不正心态,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青年干部思路活、热情高、干劲足,却也常常要面对挫折的考验、成长的烦恼,而须注重加紧意志品格,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 B . 青年干部思路活、热情高、干劲足,还常常要面对挫折的考验、成长的烦恼,尤须注重加紧意志品格,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 C . 青年干部思路活、热情高、干劲足,却也常常要面对挫折的考验、成长的烦恼,尤须注重砥砺意志品格,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 D . 青年干部思路活、热情高、干劲足,还常常要面对挫折的考验、成长的烦恼,而须注重砥砺意志品格,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写出秦始皇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却任意挥霍的句子是:
  2. (2)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自己没有及早归家的悔恨以及托物言志表现自身高洁的两句是:
  3. (3) 《虞美人》一词中,词人李煜遥望金陵进行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与慨叹的词句是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草拟的“美化校园,人人献花”活动的倡议书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科学馆即将建好,为了把她装点得更加美丽,学生会特向大家要求:在近期内搞一次“美化校园,人人献花”的活动。献花的同学务必在本月26日前把花集中到“植物园地”。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敝校的环境将大为改观。

改为改为改为

改为改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自然现象中的“出”与“还”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作了适当的总结。
  2. (2) 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究,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3. (3)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秋天的色彩变幻,突出水色山光,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