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历史下半期高考模拟网络考试试卷

1. 详细信息
维持人伦关系是“礼”的重要功能之一,孔子云:“君使臣以义,臣事君以忠”,孟子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说明“礼”
A. 以“尊君”为核心
B. 蕴涵有一定的人文精神
C. 强调“君”的责任
D. 鼓励臣民反抗暴君统治
2. 详细信息
汉代禄秩等级是从属于职位的,官员若无职位则无等级可言,魏晋南北朝时官阶制却开始向另一种“品位分等”类型过渡了。当时有两种“品位分等”:一种是“门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
B. 南朝官员更有安全感
C. 北朝社会较南朝更为安定
D. 南朝官员收入更稳定
3. 详细信息
谢国桢曾给“野史笔记”下过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也可以说是稗乘杂家”。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个人的书面历史记忆”的历史笔记于中唐出现,至两宋时期繁荣昌盛,蔚为大观。唐宋“野史笔记”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繁荣
B. 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C. 印刷术的发明
D. 科举制的推行发展
4. 详细信息
王阳明不但是学界宗师,而且以其非凡的执政能力享誉士林。他曾先后在南北两京的刑部、兵部、都察院等重要部门任职,又以南赣巡抚的身份派驻地方。为官期间,王阳明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体恤百姓,因功受封伯爵,成为一代名臣。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是由于
A. 通过“格心”“致良知”
B. 践行“知行合一”思想
C. 注重“气节”“声誉”
D.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5. 详细信息
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一书中认为:(鸦片战争前)与中国人沉迷于鸦片迷雾之中萎靡不振、日趋堕落相反,茶叶成为英国人日常必需消费品,英国人痴迷于茶叶清香、提神的功效。“一杯甘甜温热的茶可以让人心情舒畅,重新恢复精力。在以人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一杯美好的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的重要推动力,……”这种比较,最能说明的是
A. 中英两国传统文化对各自前途的影响力
B. 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力
C. 中英两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
D. 中国茶叶出口的起源
6. 详细信息
1920年蔡元培在《我的新生活观》中指出:“什么叫新生活?是丰富的,是进步的。……学问虽然与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学了以后,眼光一日一日的远大起来,心地一日一日的平和起来。生活上无形中增进许多幸福。”蔡元培上述有关学问与新生活的观点
A. 为国民开启了生活新篇章
B. 摆正了生活与工作的关系
C. 促进了求真务实学风形成
D. 有益于学术旨趣的多元化
7. 详细信息
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写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未能启动,很大程度上在于国民党政府的‘贫困化’.这种‘贫困化’不仅是财政上的破落,更在于中央权威的缺失。国民党政府虽然是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政权,但内部帮派林立、战乱不断,同时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制民主势力,围剿共.产.党,因而难有权威和效力。”书中所说的国民党政府“贫困化”实际含义是,国民党政府
A. 内外政策均不利于现代化建设事业
B. 财政上濒于破产
C. 无力动员足够资源投入现代化建设
D. 政治上限于孤立
8. 详细信息
如图漫画,反映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处理中美关系时常采取的一种态度。如给此漫画加一个标题,最为准确的是


A. 推动台独,分裂中国
B. 阳奉阴违
C. 挑起冲突,从中渔利
D. 玩火自焚
9. 详细信息
韦尔南说:“在哲学的黎明时期,正是这样一种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调节的社会宇宙图景,被伊奥尼亚哲学家们投射到了自然宇宙上。”这说明古希腊时期
A. 政治与哲学涉及的论题具有类似性
B. 民主政治是哲学产生的根源
C. “平等”是人类与自然共有的法则
D. 哲学家们关注民主政治发展
10. 详细信息
在英国伟大的科学倡导者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的著作中,有许多地方是借用远航探险作比喻。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的知识世界中的哥伦布。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悬岩(旧知识的象征),驶入大西洋,以寻找新的、更有用的知识。这说明,哥伦布等航海家对西方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 激发了西方人的冒险精神
B. 激发了西方人科学探索的热情
C. 促进西方人求新知于世界
D. 促进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11. 详细信息
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份文件中指出:“……还存在着现在这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有时甚至是复苏)。……为了对抗资本主义的加强,加紧抵制小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这一文件应发布于哪一时期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 新经济政策时期
C. 工业化建设时期
D. 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12. 详细信息
如图为1917-2012年美国《总收入份额》,上方曲线代表前10%的最高所得层的薪资和资本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方曲线代表剩下的90%的人收入所占比重。数据表明


A. 贫富悬殊是美国社会常态
B. 美国经济发展一直不平稳
C. 基层民众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D. 政府调控放松使经济运行隐患增加
13. 详细信息
材料一:对于日本来说甲午一战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如果说战胜大清只拿到了列强俱乐部的敲门砖的话,那他决心对西方列强中的一员发起挑战,以证明自己具有登堂入室的资格。1904年至1905年,日本一举战胜了传统西方强国俄国,正式证明了自己的列强地位。至此,它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台湾,从俄国手中获得库页岛南部,并吞并了朝鲜,日本在两年间对朝鲜人民的反抗进行了1450次镇压,国际社会从未对日本说过“不”字。
材料二 1909年,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出版了《以后》一书,书中写道:“看看日本,它试图挤进列强行列之中。它像一只想长成母牛一样大的青蛙。当然,不久它会破裂。这斗争影响你、我以及每一个人。由于跟西方国家竞争的压力,日本人没时间放轻松……难怪他们都是神经病患……他们只想到自己与他们眼前的需要。看看日本全国,你不会看到充满希望的地方,到处都是黑暗。”
——两则材料均摘自《读书》杂志:《民族国家与价值边界》,作者:鱼宏亮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夏目漱石的观点?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国父们对民主的芥蒂,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更表现在对权力的设计与分配上:最先表现在对总统权力的加强上,其目的就是使行政系统获得主导地位,美国总统的权力设置是以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法国的路易十四等为原型的。
美国总统集大权于一身,实际上必然产生独裁的质疑,当时的设计者也并不否认这一点。……在国父们的看来,独裁者不但不是恶魔,相反地,是正义力量的化身,是自由和公正的最强有力的保卫者。
国父们把能否坚持集大权于总统这一新宪法的重要原则,上升到了事关美国生死存亡的高度,他们反复向美国人民强调,“舍此,不能保卫美国免遭外国的进攻;舍此,亦不能保证稳定地执行法律;不能保障财产以抵制联合起来破坏正常司法的巧取与豪夺;不能保障自由以抵御野心家、帮派、无政府状态的暗箭与明枪。”
——摘自高连奎:《美国是个民主国家吗?》
材料二: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打败了法国后,德国首任驻法国大使哈里冯阿尼姆主张恢复法国的皇帝制度,而俾斯麦从孤立、混乱、削弱法国以使其以后难以与德国竞争的战略目的出发,主张恢复法国的共和制。俾斯麦认为,一个不稳定的共和制政权,在君主制占统治地位的欧洲将处于被隔离的孤立状态。1872年,俾斯麦在一次奏文中指出:“对一个联合的王朝欧洲来说,巴黎的火山(不稳定的共和政权)一点也不危险,它将自燃自熄。”
俾斯麦的阴谋在70年之后,被戴高乐的统计清晰地揭示。戴高乐认为导致法国战略性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战前法国党派尖锐斗争、内阁更替频繁,造成国家涣散无力。正是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导致了“1875-1940年的65年中,法国更换过102届政府,而英国只更换过20届政府,美国只更换过14任总统”。
——摘自:刘明福《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国父们政治体制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体制,其主要依据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主张在法国实行共和政体的主要意图。戴高乐的统计,将对二战由他主导的法国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政治体制问题的认识。
1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毓海说:“在关于中国历史的叙述中,无疑存在着强烈的‘自我卑劣化’的倾向,这种‘阴暗史观’影响深远,如“奴性史学”、“礼教吃人说”、国民劣根性批判、全盘西化、废除汉字说……总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种族统统不行。”
“尼采的《历史的利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翻译为《历史的用途和滥用》)是极透彻的文章,他说一切伟大的民族都必须懂得‘积极健忘’的道理,因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要懂得‘保存生活’,更要有能力‘创造生活’,而为了创造新生活,就必须丢掉历史的负担,特别是忘掉那些黑暗,告别阴暗心理。”
“有人说,美国人性格中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们是尼采‘积极健忘’论的彻底实践者。美国的大法官StevenHolmes有一名言:美国性格最健康之处,在于他们都遗忘了几乎所有的开国国父都是奴隶主这个事实,而专注于国父们是自由民主的奠基人。如果美国的史观是阴暗的,那么,美国的小学课本里一定是说华盛顿是个恶霸奴隶主,但美国偏偏不这么做,在美国的历史叙述里,几乎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伟大光荣正确,美国性格的这一点,起码值得我们思考。”
——摘自:韩毓海《沦为公务员的现代从政者需思考王阳明》
阅读材料,将韩毓海教授要阐明的思想概括为一个论题,然后运用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16. 详细信息
材料:1934年6月,美国通过购银法案,8月突然宣布白银国有政策。受此刺激,世界银价“扶摇直上,一日千里”。由于中国是银本位国,而且自己不能产银,致使货币大权“操于人手”,“宰割由人”。
有的认为,这是美国对华“经济的侵略”,它对中国直接的最大弊害是外货倾销,“摧残中国的幼稚产业”。刘振东指出,美国提高银价,不仅我国工业“因不能竞争而自然衰败,即农业社会,亦将因外粮之压迫而破产矣”。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钱业公会、上海市商会联名上书中国财政部,内云:自海外银价上涨以来,我国内地生银纷纷集中上海,复由此流出国外。其数目之巨,与日俱增,以致内地金融枯寂,百业凋蔽;长此以往,诚恐富源日竭,影响金融,国计民生,交受其害。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在其向美国递交的强硬抗议照会中也称:银价上涨使中国货币减缩,此决非中国政府所能容忍者。
美国白银政策之加害于中国,还有其他严重后果。《新闻报》社论说,自美国实施白银政策以来,中国重蒙不利。但若中国金融极度混乱局面之展开,“将使我国农工商各业完全崩溃,社会购买力之消失,即无异美国自毁其远东市场”。《申报》社论更进一步:“假使购银手段之白银流尽,中国币制上势必有一大波澜,此不仅于中美贸易之发展为无益,或竟因此而将于数年来中美亲善之前途,投一暗影亦未可知”。
——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政论界与罗斯福新政》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各界对美国变革白银政策改革有哪些分析与认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中国政府对美国白银政策的改革采取了哪些对策。
17. 详细信息
材料:曾国藩,过去是绝对否定的,一个“曾剃头”的绰号(“曾剃头”的意思是说曾国藩对反抗民众下手狠,杀人如麻。)仿佛就是曾国藩的全部,范文澜先生更是定其为“汉奸刽子手”。但现在,史学界已经明确,镇压太平天国是铁案,但“汉奸”的帽子是要摘掉的。人们又知道,青年毛.泽东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话,知道刘伯承元帅也曾有过对曾国藩一分为二的评说。人们开始承认曾国藩有顺应世界潮流的见识,承认他在垂老的大清国里首倡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对他在文学和教子方面的成就与成功,也给予肯定。唐浩明的小说《曾国藩》更是畅销海内。
——李乔《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关于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思考》原载于《北京日报》2007年12月7日

(1)李乔认为不能“绝对否定曾国藩”,他是如何说明其观点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对曾国藩评价所存在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