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2020-2021年九年级期末无纸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娉婷(pīn) 鲜妍(yán) 枉然(wǎng) 抽丝剥茧(bō)
B.筵席(yán) 骈进(pián) 佝偻 (gōu) 扭捏作态(niǔ)
C.瞥见(piē) 箴言(zēn) 纶巾(guān) 歇斯底里(xiē)
D.矗立(chù) 濡养(rú) 带挈(qiè) 间不容发(fā)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拜谒 冠冕 麾下 心无旁骛
B.亵牍 妄想 箱箧 彬彬有礼
C.恪守 潮讯 伶仃 形销骨立
D.恣睢 促狭 愧赧 李代桃疆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抬头看,那片神秘的月光使我们感到不可名状的敬畏。
B.一些家长曲解了学习的目的,将考上大学当作孩子上学的不二法门。
C.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任何断章取义的分析都不可取。
D.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判断。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年是傅雷先生逝世50周年,各界人士齐聚其出生地上海惠南镇,举行了“赤子之心”纪念傅雷先生。
B.专家们认为: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C.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为我们揭示了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更为我们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是( )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创造宣言》作者是陶行知,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诗人,在扬州的一次酒宴上,李白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他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6.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谆谆教诲似春风化雨润心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______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5) 树绕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行香子》)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7) 李商隐在《无题》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8.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④,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释)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絺(chī):细葛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_____) (2)大夫种进对曰:(_____)
(3)乃号令三军 (_____) (4)旱则资舟:(_____)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文种是用什么方法对越王进行劝谏的?结合文意说明。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特殊训练
梁刚
读大四那年,谈欣还在拼学分,其中最难的一门课程是设计。这门课程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今后工作的实际应用,必须学好。但据师哥师姐说,这门课程有点变态,课程设置变态,老师变态,学生也会跟着变态。真有这么夸张吗?谁知道。
谈欣的专业是给排水,涉及环保和土木工程两个领域,女孩学工科本来就不容易,跨专业就更不容易了。但老师说了:“你们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很好,学好了是吃饭本钱。”
等到画图纸了,学生提出:“这个画图软件我们不会,能教一下吗?”
老师沉下脸来说:“你们玩游戏有人教过?不是一个个都玩得很溜,还‘985’大学,素质哪去了?”
等到大家学会软件了,老师又说:“今天画图全部采用手工。”
同学们顿时蒙圈了,太变态了吧,有电脑不用,手工画,累死人了!
老师尖着嗓门说:“假如电脑坏了、网络瘫痪了你们就不设计了?未来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只有能力,是你唯一的保证。”
然后老师就失踪了,打电话不接,设计方案没人审核,对与不对,心里一点没底,直至截止日的前一天,老师出现了,通知把方案拿过去审核,结果全军覆没,没一个通过。
上次你就是这么说的,同学们嚷嚷起来:“我们就是按你说的方案做的。”
“赶紧,别浪费时间了,”老师吼道,“明天必须交出合格的方案,否则别怪我无情。”
变态!谈欣那一刻也愤怒了,不由自主地嘀咕道。
到了画图纸,老师再次玩失踪,说好的,会随时教,但找人时就是不见踪影了,打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谈欣同宿舍两个山东人,都是学霸型的,她们都是奔“考研保送生”去的。谈欣在这种氛围里学习,难免着魔。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总算完成作业,但还是怕再次遭遇“滑铁卢”。
第二天她早早起床,决定到老师办公室去守候。而且,她的这个行为,被后面陆续前来的许多同学唠叨,这种“不想重蹈覆辙”的想法,已是一种普遍的默契。
然而,等了一天,老师始终没有出现。
“有这样的老师,还讲什么教育质量!”同学们嘟囔着,焦虑着。
眼看只剩最后一天了,老师飘然而至。看了同学们的作业,再次全盘否定。
同学们脸绿了。谈欣自然也顾不得矜持,脱口骂了一句“变态”!而且没控制好音量,被老师听见了。老师看她一眼,波澜不惊地一笑,说:“连淑女都骂人了,好。那就明天把修改好的图纸交上来,逾期不候!”
“好”是什么意思?还逾期不候,太变态了!
为修改图纸,许多同学又熬了通宵。但谈欣没改,她就想看看老师怎么说。老师居然没说啥,也给过了。
谈欣暗自得意,刚想离开。老师突然说:“你没改,知不知道为啥也给你过了?不是我怕你骂人,而是同情你的懦弱。做这一行,是要服务好甲方的,难免被反复折腾,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折腾,根本过不了关,没有这种准备,你还是趁早改行吧。”
谈欣顿时愣住了,她不明白老师的训导是啥意思,难道是传说中的“挫折训练”?太不靠谱了吧?谈欣对老师的执教理念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
大学毕业后,谈欣去建筑设计院找了份工作,经常碰到变态甲方,许多事先商量好的设计方案,临了突遭变卦;图纸反复修改,临到交图时,又被全盘否定。
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仿佛一场人生的酒拼,有了这碗酒的垫底,那就什么都不怕了。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谈欣选择了据说难到“变态”的设计课。→老师要求学生自学画图软件,学生学会后却被要求全部手工画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又在截止日前一天才审核学生的图纸并再次全盘否定,却要求第二天上交修改好的图纸。→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欣工作后常遇变态甲方,终于理解了老师的用意。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老师看她一眼,波澜不惊地一笑,说:“连淑女都骂人了,好。”
【3】阅读文章最后一句话,紧扣加点之处,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4】小说中的老师对学生实行了“特殊训练”,你是否认同老师的做法?请结合文本陈述观点和理由。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题跋:绵廷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宮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愉偷的把名宇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來,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面——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 "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根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唉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 《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1】请简要槪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2】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⑥段写《淸明上河图》有何作用?
【4】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深触经典的灵魂
王佳可
①提起经典名著,不少读者会想起《西游记》,这是一部据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在民间演绎的基础上写成的被视为“古典浪漫主义高峰”的经典小说。然而,这样一部在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近年来却被不少影视工作者改编成各种哗众取宠、不伦不类的“西游”版本了。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不要因商业限制或迫求票房而胡编乱造。
②文学本是一门丰富性的艺术,在兴趣盎然的文学况味之外,也记录下人美丰饶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与凤凰涅槃的精神历变史。如果说写作与阅读是人类记录自我、创造历史的方式,文学经典就是历经代际写作与阅读淘洗后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结晶,这些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经典阅读代代相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话说过,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能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裹扶着人类过往历史的丰富经验,伟大作家们的心灵图谱凝聚成一部部文学经典,既拥有历史的温度,又照见未来。通过阅读经典,我们沿着人类文明史一路溯源,找寻自己的坐标,洞见他者的智慧,构筑光明的未来。
③阅读经典并不轻松。这是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例如,我国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名有姓的就有700多人,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这部思想性、艺术性高的小说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④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深度阅读使文学经典展开成广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使读者聆听作家间心灵与心灵的喁语,继而跨越时光的沟壑,对历史投去深深一瞥。深度阅读经典令我们认识到世界广阔至此,人类心智辉煌如斯,在日复一日的滋养下,提升了认知力与理解力,丰盈了想象力与审美力。
⑤与需要付出时间与耐心的深度阅读相比,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近年来颇为盛行。人们愈发习惯于在乘车或工作间隙一日十行地浏览一篇篇“10万+”文章,或观看一段15秒以内的短视频。这样断续且不完整的阅读模式大幅侵占了深度阅读的空间,令人们习惯于同质化、碎片化阅读的浅尝辄止,自然会导致认知的偏差和思考能力的匮乏。如此,对《西游记》中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视而不见,只做神奇光怪的情景改编也就不足为奇。
⑥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放松心情,浏览资讯无可厚非,但阅读的触角不该仅圃于此。深度阅读经典是对当下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的矫正纠偏,也是在当下语境中对经典作品文学性与审美性的再度认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唯有在书海中深潜,给经典多一些时间,才能深入文学作品的肌理,读懂人性的丰富,看到世界的广阔,理解历史的深邃,传递文明的火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是如何论述“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这一观点的?请简述其论证思路。
【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如果给本文再补充一个论据,下面的材料应该选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以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汤显祖的《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材料二
碎片化阅读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站在公交车了不方便拿一本厚厚的小说,但方便拿一部手机;我们每天可以接收到的信息是以前的几十倍,以前上学时办手抄报,不知要翻多少报纸书籍,现在一部手机搞定,有力地填补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空闲时间。
【4】请联系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
12.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阅读艾青的这首《盼望》,你有哪些联想和思考?请以“出发”或“到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字以上。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