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9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亲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说明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因果关系
B. 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
C. 诸侯王和卿大夫权力相互制约
D. 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表是我国唐朝中期以前,全国“户数及人口数”表,表中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唐朝

公历

唐历

户数

总人口

618

高祖武德元年

2000000

12000000

652

高宗永徽三年

3800000

22800000

705

中宗神龙元年

46156141

35705617

762

玄宗开元二十年

7861236

45595168



A. 统治者持续实行鼓励人口增长政策
B. 继续推行均田制,农业持续发展
C. 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均田制受到严重破坏,自耕农经济发展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4. 详细信息
《全球通史》指出:“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等。”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 统治阶层的治国思想 B.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C. 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 D. 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分封的诸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其一为王畿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一带。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
A. 控制农业生产区
B. 加强对东方的控制
C. 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防止地方离心力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近代的法国人民深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们曾先后信仰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学说,并为此流血战斗,建立政权制度,正是多元化的思想带来多元化的政治设计,引导着法国人民一直高举着革命的旗帜。”该学者旨在
A. 说明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性
B. 揭示近代法国政体频繁更替的原因
C. 肯定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共和制
D. 说明大革命加剧了法国的社会动荡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1903~1905年江浙地区多个城镇的调查统计,当地共订购报刊62种,20227份,11000余份多为私人订阅。其中日报销量最大,不仅开明士绅、官吏、商人和学生订阅,一般市民也加入订阅行列。这反映了当时
A. 革命潮流使民众萌发趋新意识
B. 政府加强了对公众舆论的控制
C. 社会变革提升传媒文化的功能
D. 崇尚西方文明的社会风气盛行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5年,总理衙门官员郭嵩焘认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法”。这一观点
A. 代表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B. 批评了师夷长技的认知缺陷
C. 反思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D. 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迫切要求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说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16-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实现了这“三个方面”的改变的历史事件是
A.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厂制度的兴起
B. 宗教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业革命
C. 文艺复兴、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1997年,俄罗斯成为第八个成员国;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2008年以来,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在全球金融危机、生态环保等问题上,扩大了各国发言权。这一历程反映了
A.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 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 区域性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历史学习中强调史论结合,但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有偏差,导致结论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史实

结论

A

王安石实行市易法,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表明北宋一度放弃了抑商政策

B

古希腊梭伦改革把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

为近代代议制民主奠定了基础

C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意味着两极格局被打破

D

20世纪80年代中国逐渐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标志着农业经营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



A. A
B. B
C. C
D. D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各国力量,使其生存受到“威胁”。在这种形势下,西欧各国方面谋求联合自保,同时争取获得美国军事保护,由于冷战格局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域外大国亦得以“赞助者”角色参与其中,据此可知
A. 欧洲联合使美国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B. 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契合点
C. 冷战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因素
D. 美国主导着战后西欧一体化建设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部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道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该宪法
A. 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保障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D. 开启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程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7年“满洲电影股份公司”成立(简称“满映”)到1945年“满映”共拍摄故事片108部,教育片、宣传片和纪录片189部,宣扬“人类的伟大之爱”“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等思想。这说明当时
A. 电影引导人性向善
B.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C. 大众娱乐丰富多彩
D. 殖民思想不断渗透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有人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QQ是互联网+通信等。据此可知,现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A. 使传统行业丧失了存在的价值
B. 颠覆了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C. 为各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D. 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部分调整
1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4年,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摘编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
材料二 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设立了铨叙局,负责办理官员任免、升迁和调转等事务,并由法制局颁发了一系列法规。袁世凯夺取政权后,又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是负责制定政策,是随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高级官吏。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同时,这些法令法规又将文官职位分为四个等级:即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
——摘编自吴雪娟《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及特征》
材料三 近代以来,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胜利;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民主建设进程加快,法治更加完备的局面。
——《新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丛书:新中国民主建设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中国各阶层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建设的主要表现。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1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代表作品文献

主要观点

706年

崔融《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仗义当责”、“忘躯济厄”、“制礼作乐”、“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

南宋

朱熹《通鉴纲目》

“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1929年

振之《我国女权运动者武曌》

她冲破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束缚,成为一代女皇,对于唐代整个女性意识的复苏和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l974年

梁效《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

她在思想政治路线上一生坚持贬低、打击儒家。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以武则天为首的法家革新派战胜士族地主守旧派。

1993年

杨剑虹《武则天新传》

她操纵全局,多谋善断,巩固了唐朝的封建统治;她慧眼识英雄,能用人之所长;她重视生产发展,使生产力水平有提高。但是,她也实行酷吏政治,血腥镇压皇位的竞争者;她也穷奢极欲,一掷千金,从而又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据王双怀《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等
表为不同时期对武则天的评价表。任选表中两个时段,指出对武则天评价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