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吉林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中考试

1. 详细信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2. 详细信息

2.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3. 详细信息

3.《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4. 详细信息

4. 古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之所以说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公民权

5. 详细信息

5. 在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部落贵族会议

6. 详细信息

6. 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和革命后,往往通过制定法律来确保革命的成果、建设新的社会和调节社会矛盾。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制定《权利法案》的意义是(  )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B.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C.从“人治”到“法治”的演变   D.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

7. 详细信息

7.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相同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A.通过选举产生           B.是中央行政管理机构 

C.都对君主负责           D. 首辅与首相由君主任命

8. 详细信息

8.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这说明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9. 详细信息

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

10. 详细信息

10.雅典实行民主制的根本目的是(   

①铸就民族性格  ②增强城邦凝聚力  ③防范外敌  ④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 详细信息

1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①其形成都与普法战争有关                ②国家元首同时也是军队统帅

③都实行两院制议会                      ④内阁都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 详细信息

12..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的确立意义于

①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  ②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③调节和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④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 详细信息

13.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不同民族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民族习俗的差异、文化传统的不同,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罗马统治者

A.延用习惯法      B.制定成文法    

C.颁布《十二铜表法》     D.制定万民法

14. 详细信息

1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其用意在于说明(    )

A.财产不能被没收               B.犯叛逆罪则必被没收财产

C.古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权   D.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

15. 详细信息

15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也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 详细信息

16.2009年10月1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编制了大型系列报道“走齐鲁 看全运”节目。请问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有可能起源于(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

17. 详细信息

17.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8. 详细信息

18“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中外朝,丞相属外朝      

B、尚书被中书取代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19. 详细信息

19.明初管理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节度使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20. 详细信息

20.《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21. 详细信息

21.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2. 详细信息

22. 《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突出特点是(  

①签订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②便利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③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    ④通商口岸已深入中国内地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 详细信息

23. 秦统一后,在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是(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郡县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C.郡县官吏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

24. 详细信息

2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25. 详细信息

25.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材料中“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所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6. 详细信息

26.下列对“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理解正确的表述是(  )

A.西周采取分封诸侯的办法建立了封建制度

B.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建立军事屏障拱卫王室

C.分封的对象局限在周王室的宗族姻亲范围

D.分封诸侯削弱了西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

27. 详细信息

27.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全面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8. 详细信息

28.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

①一些诸侯国势力日趋壮大②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已经动摇③分封制受到冲击,完全解体④奴隶社会原有的统治秩序被破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 详细信息

29.《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

A、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B、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C、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               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30. 详细信息

30.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1: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2)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3)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4)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1)(2    B1)(3      C2)(4       D 3)(4

3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横》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历史现象,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种历史现象?试归纳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4)材料一反映历史现象在当今社会还有哪些遗迹,请举例说明。

32. 详细信息

32.近代史上,英国社会不断得到改造。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等。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末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30年,英国议会通过选举法案,规定:取消和减少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代表席位,它们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城市选民资格放宽到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10镑以上的房客,农村选民资格则为年收入达15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和年收入达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结果,选民人数由43万增至60万,在增加的22万选民中,城市资产者占18万。

材料三  1872年格莱斯顿内阁在英国设立内政部,主要是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地方自治机关。1888年,英国又宣布将各郡的行政权交由选举产生的郡务会议掌管。1894年,英国又对郡下面的区进行行政改革,由选举产生的区务会议代替以前被教会贵族控制的区议会。

 ──钱乘旦《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近代前期,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的环节?

(2)材料二表明,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英国近两百年政治体制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33. 详细信息

33.阅读下列材料:(13分)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沙。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
请回答:

l)《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2)《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制?其目的是什么?

3)简述《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