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2018年上册课时练习带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祯在《农书》总序中记载:“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用小细锯搜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既满,用木檐捐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印刷之。”下列关于材料中的印刷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A. 刻板费时费工费料 B. 大批书版保存不便
C. 出现错字易于改正 D. 不适于小规模印刷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 因地制宜
B. 多种经营
C. 商品生产
D. 重农抑商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体现了我国
A.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B. 古代科学的实用性特点
C.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D. 古代宗教迷信色彩浓厚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出版中心散及全国四面八方,形成官刻坊刻及私刻的印刷局面,印刷品内容也扩展到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所有领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宋代
A. 活字印刷术得到普及
B. 印刷术的进步和推广
C. 《农政全书》的畅销
D. 市民文化的广泛传播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据材料可知(  )
A.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不能继承财产 B. 古代政府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C. 民间知识产权主要靠家族内保护 D. 我国古代科技应用不够广泛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古代四大发明中,便于远洋航行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是在(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中国古代医学重要成果中,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千金方》
D. 《本草纲目》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被称为“仁术”;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故有“十儒九医”之说;范仲淹也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 古代科技具有强烈实用性
B. 科技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
C. 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
D. 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汉时,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成新的书写材料——纸(“蔡侯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蔡侯纸”是最早出现的纸
B. 东汉时纸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
C. 中国的造纸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D. 蔡伦改进造纸材料有利于信息记录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中提出“数与道非二本”,并且认为,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撰《数书九章》,通过数学而“进之于道”。由此可知秦九韶(  )
A. 追求奇技淫巧 B. 践行格物致知 C. 探索格心致知 D. 追求科学理性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呈现的是“纸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的不同史料,对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史料出处

史料内容

东汉《后汉书·蔡伦传》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唐朝《书断》

“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

南宋《学斋拈毕》

“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

考古发掘发现了古纸(史称放马滩纸),推断其年代为西汉初年,该纸纸面平滑、质地薄而软。



A. 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B. 文字史料不能客观再现史实
C. 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
D. 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证实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茔;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过多的用来放鞭炮、点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丈量土地、测量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的原型最早出现于培根的《新工具》。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马克思基本承袭了培根的说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材料二 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发明”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设有“四大发明”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少?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的最早呢!”
受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开始对中国科技史感兴趣,李约瑟开始萌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意愿。1943年2月,李约瑟应邀抵达中国,其领导下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使战时的中国科学界获益良多。1946年李约瑟回国时收获了大量中国科技史的珍贵文献资料,不久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说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此后,“四大发明”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概念被世界所接受。
1954年初,包含着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最大热忱的千秋巨著一一《中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由剑桥大学隆重出版。该书特别阐述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等中国的发明创造。这部巨著打破了西方人长期坚持的中国历史上无科学的观点,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有着独特地位,使中国辉煌的古文明广为西方人所知。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成因,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在近现代中国被广泛宜传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知识,指出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及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