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云南九年级下学期人教版初中化学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下列现象不能用化学变化解释的是(  )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牛奶变酸

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壁变硬

2. 详细信息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取较多的蛋白质.下图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

A

橙子    B

西红柿  C

大豆    D

玉米

3. 详细信息

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C.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4. 详细信息

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5. 详细信息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6. 详细信息

下列用品(或其有效成分)及其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用品

用途

 NaCl,做调味品

 AlOH3,抗酸胃药

 Cu,生产电线

 O2,作燃料

AA    BB    CC    DD

7. 详细信息

下列实验操作(如图)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熄灭酒精灯

8. 详细信息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投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有丙析出.将乙、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丙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9. 详细信息

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类别上看:甲醛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甲醛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从宏观上看: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从微观上看:甲醛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0. 详细信息

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下列标志,与保护环境无关的是(  )

A  B  C   D

11. 详细信息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水的电解

B

木炭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

某温度下,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12.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3. 详细信息

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稀盐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CO2鉴别NaOHCaOH2溶液

D.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14.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C.铁生锈,产生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D.铁生锈是铁在有氧气和水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的过程

15.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16.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处上升,B处下降

CAB两处都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17. 详细信息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55

24

待测

14

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8. 详细信息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乙>丙

B.在两份相同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甲与丙,达到饱和时溶解甲的质量大于丙

C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高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再蒸发结晶提纯甲

19. 详细信息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写序号,下同) 

2t1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3)将t1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  

20. 详细信息

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蔗糖 D.生石灰

21. 详细信息

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

AHClCO BHClH2CO2 CCH4H2  DCOCO2

22. 详细信息

1)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氖气:  ②2个水分子: 钙离子:  氧化铁: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氧气、石墨、盐酸、熟石灰、氯化钠中选择适当的数字符号填空:

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能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能用来处理硫酸废水的是  

23. 详细信息

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

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A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B两溶液,这种试剂是  (填序号).

石蕊试液   ②CuSO4溶液    ③醋酸溶液     ④KCl溶液

24. 详细信息

自然灾害常常致使当地原有水资源破坏,寻找到的新水源需经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新水源中的泥沙经静置后,通常可以通过  (填操作名称)将其除去.水中难闻的异味,可添加活性炭除去,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水的酸碱度是饮用水的重要指标,饮用水的pH范围为6.58.5.测定的方法是:,即可测出水的pH

生活中经过净化后的水,还可以通过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5. 详细信息

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字母).

26. 详细信息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3)反应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27. 详细信息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结论:稀H2SO4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稀硫酸过量.

得出结论的依据是  

2)方案二:观察 (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  次.

28. 详细信息

根据据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3)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 ;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9. 详细信息

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4.4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2g.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