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合成氨工业上增大压强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B.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C.由H2、I2蒸气、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在含有Fe(SCN)2+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答案:C1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她动了孔子,还是让孔子动了     美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F?V?哈耶克对一个国家的经典重述说过一段很深刻的话:“旧有的真理若要保有对人的心智的支配,就必须根据当下的语言和概念予以重述。” (《自由秩序原理》导论)。     这就是说,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或经典作家不论多么伟大,在当代条件下,都是“死”的,除非用当代语言和概念让它“复活”。由孔子原创的儒家旧有真理,在宋明两代被周张程朱陆王诸大师用当时的语言和概念予以解释和重述后,它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不过,不管多么伟大的传统学说,都不一定能完全在当代“复活”。拿孔子来说,能够复活的,是他的核心政治理念——“仁”,用当代语言加以重述,就是“人道主义”,不能复活的可能是他的用家庭法则规范政治生活的制度性构想;能够复活的是作为生活导师和政治哲学家的孔子,不能复活的是作为等级制度和家长制度看门人的孔子。一句话,能够复活的是心性儒学,难以复活的是政治儒学。如果说,孔子是一头巨象,对孔子采取什么态度,完全取决于你摸到了这头象的什么部分和你对这个部分的偏好程度。     于丹的演讲所获得的广泛而热烈的反应表明,她重新发现了那个万世师表的孔子,并且在人们心中唤醒了他,这是近代以来所有热爱孔子和痛恨孔子的人都没有做到的。因为于丹,孔子带着他的《论语》走进了千家万户,与那些需要精神安慰的人倾心交谈。     当然,于丹对《论语》的解读并非尽善尽美。她的章节设计交叉重叠,甚至逻辑混乱,把“人生之道”与“交友之道”、“处世之道”并列,就是一例。至于对《论语》原文的误读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受到诟病最多的恐怕是她对这段话的解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于丹把“民信之矣”的“信”解释为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仰,这就是本末倒置了。孔子这里讲的是统治者要“取信于民”,要获得老百姓的信任,主动的一方是政府,而不是老百姓,因为子贡问的是如何从政。     不过,误读或误解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它有时还是发现真理的后窗。迦达默尔说:“不能把避免误解看作是解释学的特殊任务。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只有熟悉而普遍的理解的支持才使进入异己世界的冒险成为可能,才使从异己世界中找出一些东西成为可能,从而才可能扩大、丰富我们自己关于世界的经验。”     于丹《<论语>心得》数百万册的发行量,表明她获得了这种“熟悉而普遍的理解的支持”,她进入被徐晋如①们认为是自己世界的“异己世界”的冒险,也并不是空手而归,她找到了一些东西,让千百万读者感到温暖的东西。     于丹动了孔子,也让孔子动了起来,当然,是她发现的那个孔子。 (《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注:①徐晋如:该人是博士反“于”的发起者。 1.本文是针对哪些批评于丹的言论而发表评论的? 2.说明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它有时还是发现真理的后窗 (2)于丹动了孔子,也让孔子动了起来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让传统学说“复活”? 4.你认为对传统文化或经典作家应该不应该“误读”、“误解”?为什么?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