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第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第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问题。

中国神话通过意象彰显自己,也通过意象传承不息。意象是中国神话的体现形式,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以各种方式被吸收、被改造、被转换。神话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神话意象凝聚着她的美。因此,神话需要我们以一己之心、之情去体验它、感悟它,而不是分析它、认识它,“体验神话”是由神话意象的 审美属性所决定的。而本质主义神话观在预先设定的知识框架中对神话材料进行有目的的筛选,用归纳的方法得到关于神话本质的结论。笔者在对神话意象审美属性分析的基础上,主张体验论神话观,倡导建立神话现象学,对神话研究的方法提出了新的看法。

这一研究方法的提出,也是对神话研究历史的反思。将神话看作“外在于主体的无关对象”是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神话学者的类型观点,弗洛伊德、弗雷泽、哈里森、早期荣格等都有此主张。他们通过对神话材料的整合、分析、阐释,试图揭示神话的本质和意义,于是神话成为预设的“本质”或“意义”的证明物。这种思路和方法切断了神话与人类主体精神的联系,随即被二十世纪的神话学者摈弃。实际上,笔者将神话看作“至今仍与我们息息相通的心理文化结构和情感需求的结晶”的观点,接续了伊利亚德、坎贝尔等人的观点,指出了神话对于当下现实的重要性。伊利亚德等人虽然打破了十九世纪弗洛伊德等人将神话看作“他物”的研究思路与框架,但是在神话与当下的关系中,两人的处理稍显牵强。伊利亚德认为,神话产生于神圣时代,我们处在世俗世界,神圣通过“显圣物”在世俗世界显示自己,伊利亚德对“显圣物”的界定和分类一直招致诟病,他将外在于人类主体的显圣物作为神话与当下的连接点,也是有问题的。 坎贝尔在《千面英雄》等著作中将神话中的英雄成长经历模式化,认为人与神性英雄在成长过程方面有相似、相通之处。虽然坎贝尔的观点启发了大量流行文化和艺术作品的产生,但这种模式如何处理个人与民族的关系,以及它对个体存在有何意义?而将文化心理结构和情感需求作为神话与当下现实的联结点,在一定程度上逼退了历时性的时空差距,“神话”本质上是“人话”,神与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在于情感需求的实现。

受西方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洗礼的现代人,习惯于言必讲概念、重逻辑,却忽视了我们身为人类的独特性,当感性成了与理性对立之下的牺牲品时,我们就跟随标榜理性的科技一路狂奔,但只需稍稍停顿,就会感受到内心无以缓解的焦虑。理性与感性是人生存中两种必不可少的能力,二者之间不是截然对立、此消彼长,它们共同促成人的完满存在。通过意象体验神话,就是搁置一切预设,转向神话本身,而非用神话的本质、内涵、功能等取代神话。今天我们走进神话,不是靠概念分析、逻辑推理,而应排除预设,对神话所呈现的生活世界进行体验式理解,正像笔者所指出的:“神话的真正魅力,即在于接受者在与神话 进行交流时所产生的独一无二的精神氛围。”

(摘编自王怀义《中国史前神话意象》)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神话依靠意象凝聚美,需要阅读者结合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加以体验和感悟,发掘其真正的魅力。 B . 中国神话的意象在历史传承中被吸收、被改造、被转换,使神话像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具有朦胧美。 C . 十九世纪的本质主义神话观将神话看作“外在于主体的无关对象”,切断了神话与人们主体精神的联系。 D . 通过意象体验神话是对言必讲概念、重逻辑习惯的摒弃,搁置一切预设,运用人的感性能力进行理解。
  2.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围绕“体验神话”展开论述,分析了“体验神话”主张产生的依据、背景和现实意义。 B . 文章分析本质主义神话观的基本主张,通过对比的方法,凸显了体验论神话观的科学性。 C . 文章引述伊利亚德、坎贝尔的观点作论据,对十九世纪弗洛伊德等人的观点进行了批驳。 D . 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感性与理性二者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论证“体验论神话观”的合理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质主义神话观被二十世纪的神话学者摒弃,是因为他们靠概念分析和逻辑推理来研究神话。 B . 如果没有伊利亚德和坎贝尔指出神话对现实的重要性,作者就不可能提出神话研充的新方法。 C . 作者提出体验论神话观主要是基于对神话意象审美属性的揭示,以及对感性的价值的肯定。 D . 神话本质上是“人话”,神与人有共同的情感需求,因此神话对当下现实仍然有重要意义。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森林的枢纽

戎可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如 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失,整个系统却会发生重大改变。1969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态学家罗伯特·佩因提出了“关键种” 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 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开始于1963年,他在离西雅图不远的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马考海湾在太平洋东侧,满是石岸而无沙滩。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 了贻贝、藤壶和一种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上。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 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那种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80%的空间。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这样演替的结果,虽 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15种迅速降到了8种,甚至更少。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在于, 一旦环境变得不适于这区区几个物种的生存,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去除了几只能够控制固着生物生长的海星。

这个例子里的海星,便可称之为“关键种”。它们虽数量不多,却对生态系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关键种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并保护好这个物种,那么生态系统就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而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四两拨千斤,何乐而不为?

像海星这样,通过捕食稳定了生态系统结构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地上的老虎、天上的雄鹰和海边的海獭,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保护这些动物的意义所在。但是关键种至少还有另外两种可能的形式,其中一种是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关键种。比如在澳大利亚西部,食蜜鸟给很多种植物传粉,也取食它们的花蜜,彼此互惠互利、互相依赖。但当橡子山龙眼开花的季节,它的花却是食蜜鸟的唯一蜜源。在这种情况下,橡子山龙眼就成了关键种,因为一旦它开不了花,食蜜鸟种群就会衰落,其他的植物也将跟随着无法繁殖。

与上面两类关键种不同,生态工程师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位,是另一种形式的关键种。比如啄木鸟,它在树上凿出的大大小小的洞,为真菌、昆虫的生存提供了便利,给各种小型兽类、鸟类的隐蔽和繁殖提供了空间。

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这是因为物种间的复杂关系,往往远超常人的想象。我们能做的,就是到森林里多走走,多观察、多体会、多分析,大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也许,这就是荒野精神。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键种在英文里的意思与枢纽的意义相近,它所起的作用也和枢纽一样,一旦缺失,整个系统就会发生重大改变。 B . 佩因教授所做的“去除实验”,在去除实验样地的“关键种”海星后,导致生物量提高,而物种数却迅速减少。 C . 由于物种间的复杂关系,因此要在现实世界里保护一个关键种比发现更难,可见关键种只是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概念。 D . 如果能保护好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那么这个生态系统就能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较长久地存在下去。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以“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的描写,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目的是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B . 在提出“关键种”概念时,文章先引用《辞源》中对“枢纽”的解释,再用其英文的构成,准确地说明其含义,这体现了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C . 作者以海星的去除实验为例,通过说明海星在维护海滩生态系统多样性上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证明海星就是海洋世界的关键种。 D . 关于佩因教授的去除实验,文章主要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详细地讲解了实验的样本特点和实验的过程,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其实验的意义。
  3. (3) 在生态环境中,关键种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举例分析。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出警

弋舟

那天在所里做笔录,报案人是个姑娘,说是“心爱的”电动车被盗了。刚写好,又接到社区的电话,说他们晚上有个群众活动,可能参与的人比较多,需要我们帮忙维持秩序……

那天晚上社区的活动就是广场舞表演,实际上围观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风头。过去看了看情况,安排几个保安维持秩序,我独自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巡逻,而同事小吕去了片区。因为又有人报警说邻居在家里制毒,我没怎么考虑就把这案子交给了小吕。

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这想法我也有过。直到今天,我也不想跟妻子说我每天都忙活些什么。我不做英雄梦了,但希望我妻子还接着做,那样回了家,我才可以心安理得地喊累。所以有时候遇到邻里纠纷之类的事儿,我都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

开始小吕挺兴奋,像是张网以待,翘望已久,终于来了条“大鱼”。涉案的小区是教师新村,里面住的都是教师。报案人是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校长,信誓旦旦地说,以他所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完全能够通过阳台上飘来的怪味儿做出判断。他的邻居是一对教师,两口子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女主人倒还真教化学。可查来查去,一点儿证据都没有。小吕不太甘心,加上老校长半年报了五十多次警,这个案子就成了小吕的心事。他不觉得我们就只能维持秩序、追回一辆“心爱的”电动车……

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趴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阳台上怕得有五十度的高温。

那天算得上平安无事,我们本来可以在宿舍睡个好觉,假如我没有说起老奎的事。

老奎七十多岁,老伴儿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生活。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女儿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老奎经济状况还说得过去,有两套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如今这一片儿的房价可不低。先是他突然失踪,发了协查函,一直寻不到,以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他却突然打来电话报警,说自己在家摔倒了,现在根本爬不起来。等我们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一刹那,我有着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

几天后老奎又报假警了,还是说他摔得起不来了。等我赶到的时候,老奎照旧坐在小板凳上,臊眉耷眼,像个坐在黑暗舞台中央的老猿猴。

这回,老奎主动说他之前是去找打工的闺女了……

走的时候,老奎送了送我。他颤巍巍地踅到门前替我开门。手伸出去,捞一把,又捞一把,第三把才捞到门把手。

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奎的求助电话又来了。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伙子回来跟我说,老奎点名要我去。这让我很生气。问明白他没什么事儿后,干脆就置之不理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老奎竟然找上门来。他拐到我面前坐下,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自首。”我按接警程序示意他进来说时,他的脸上竟然有一 种掩藏不住的幸福感。

果然,这又是他的恶作剧,案情很快排除。

就这样他反反复复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

这一年的除夕,为了防止他再“闹事”,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加新年聚会。他好像被一种氛围感染了,突然挨近我,嘀咕了一句:“就是孤单,想跟人说话。”

老奎的事讲完了,半天都没听到声音。我以为小吕已经睡着了。

“孤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

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

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趴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

“没错,老校长承认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儿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

“他那是诬陷,”我说,“涉嫌犯罪了。”

“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老头儿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 我想,我没看错人,这小伙子能当个好警察。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我”的身份,也表现了当今部分警察的职业现实,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其实弥漫着“我”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 B . “我”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芝麻蒜皮的小事,是因为“我”虽然不做英雄梦了,但还是想让别人做英雄梦,这个细节表现了“我”的善意。 C . “老奎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幸福不是单靠物质充裕就能得来的,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藉也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年迈孤独的老人来说。 D . “我”比小吕有工作经验,告诉他“老奎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本身可能都包含一点试探小吕的成分,结果都让“我”很满意。
  2. (2)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
  3. (3) 小说在叙述“老校长的故事”时,又穿插了“老奎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枃字定叟,以父恩授承奉郎。方年少,已有能称,浙西使者荐所部吏而不及枃,孝宗特令再荐。召对差知袁州戢豪强弭盗贼尉获盗上之州枃察知其枉纵去莫不怪之未几果获真盗改知衢州。

奏事,帝大喜,谕辅臣曰:“张浚有子如此。”改浙西,督理荒政,苏、湖二州皆阙守,命兼摄焉。有执政姻党闭粜,枃首治之,帝奖其不畏强御,迁两浙转运判官。未几,以直徽猷阁升副使,改知临安府。奏除逋欠四万缗,米八百斛,进直龙图阁。都城浩穰,奸盗聚慝,枃画分地以警捕,夜户不闭。张师尹纳 女掖庭供给使,恃以恣横,枃因事痛绳之,徙其家信州,其类帖伏。修三闸,复六井。府衙火,延及民居上疏自劾,诏削二秩。枃再疏乞罢,移知镇江。寻改明州,辞,仍知镇江,后召为户部侍郎。

光宗即位,权刑部侍郎,复兼知临安府。绍熙元年,为刑部侍郎,仍为府尹。内侍毛伯益冒西湖茭地为亭,外戚有杀其仆者,狱具,夤缘宣谕求免,枃皆执奏论如律。孝宗观湖,枃以弹压伏谒道左,孝宗止辇问劳,赐以酒炙。未几,进徽猷学士、知建康府。宁宗嗣位,归正人陈应祥、忠义人党琪等谋袭均州,副都统冯湛间道疾驰以闻。枃不为动,徐部分掩捕,狱成,斩其为首者二人,尽释党与,反侧以安。

升宝文阁学士、知平江府,未行,改知建康府。奉新县旧有营田,募民耕之,亩赋米斗五升,钱六十,其后议臣请鬻之。始,征两税和买,且加折变,民重为困,枃悉奏蠲之。进端明殿学士,复知建康府。以乞祠 , 卒。南渡以来,论尹京者,以枃为首。

(节选自《宋史•张枃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召对/差知袁州/戢豪强/弭盗贼/尉获盗上之州枃/察知其枉/纵去/莫不怪之未几/果获真盗/ B . 召对/差知袁州/戢豪强/弭盗贼/尉获盗上之州/枃察知其枉纵/去/莫不怪之未几/果获真盗/ C . 召对/差知袁州/戢豪强/弭盗贼/尉获盗上之州/枃察知其枉/纵去/莫不怪之/未几/果获真盗/ D . 召对差/知袁州/戢豪强/弭盗贼/尉获盗上之州/枃察知其枉纵/去/莫不怪之/未几/果获真盗/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兼摄,指本职以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迁、升、权、进,则指调任升迁。 B . 户部,六部之一,主观全国户籍、土地、军需、粮饷、贡赋、征役等事。 C . 建康,江苏省南京市的古城,著名的六朝古都,又称“建业”“金陵”。 D . 乞祠,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请求赐予“奉祠”之职,以处闲散之地;也是官员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文中即指后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枃虽是凭借父亲张浚的恩泽做的官,但他年轻时就才能显著,广为人知,皇帝为了他特令官员再次推荐,可见皇帝对他的器重。 B . 外戚姻党张师尹,因为女儿被皇上宠幸,觉得自己朝里有依仗,便肆意妄为,横行霸道。张枃不但依照法律狠狠地处治了他,还将他全家流放。 C . 张枃一生做过京官,也做过地方官,兼职代理调任升迁,历任多种官职,偶尔一次降级,也是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上疏要求的。 D . 张枃处理政务,既有果断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他明察秋毫,释放盗贼;在平定叛乱时,不轻举妄动,而是徐徐图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府衙火,延及民居,上疏自劾,诏削二秩。

    ②宁宗嗣位,归正人陈应祥、忠义人党琪等谋袭均州,副都统冯湛间道疾驰以闻。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行香子·过七里濑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这首词系苏轼任杭州通判,途经富春江七里濑时所作。②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居,终日垂钓富春江上。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叶轻舟既见证经历,又体现心境,词人借小舟轻行水上写内心轻松愉悦,与“轻舟已过万重山”异曲同工。 B . 上阕紧扣题目中的 “过”字,通过视角的转换,于景物的变化中,传达出词人丰富的主观感受。 C . 下阕“算当年、 虚老严陵”,表达了词人对严陵的推崇,希望自己像他一样摆脱世俗羁绊,超然世外。 D . 本词意象活泼灵动,意境丰盈深邃,写景、抒情、议论完美融合,寄托了作者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
  2. (2) 这首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6. 默写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以曹操军队的惨败衬托周瑜的军事才能。
  2. (2)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涉及四种植物的两句是:“”。
  3.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致力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集中展现,活字印刷、太极八卦、千人击缶……大量的传统元素使人应接不暇。2022 年冬奥会开幕式则做了一次减法,主题更为凝练。“中国”不再是静态的文化元素,而是具有高度能动性的参与者。不是只讲中国的故事,讲的是大家的故事,实现了从“我”到“我 们”的飞跃。

一些创作者经常抱怨观众被网络媒介熏染,胃口越来越刁钻,却对发生在身边的人事 。 他们喜欢情节性强的故事,却对那些细水长流的日常缺乏耐心。实则人民的生活才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

如何以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既积极地敞开自己让世界了解。又鲜活地反映人民生活,真正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会贯通,是我们冬奥会开幕式的成功需要进行反思的

从2008年奥运会 的中国形象展示,到2022年 的中国精神诉说,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做到了民族特性与人类共性的统一,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积极参与的精神气质。

这也使得中华文化的和博大精深变得更为具象,更易为世界所接受。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置之不理 排山倒海 举足轻重 源远流长 B . 熟视无睹 铺天盖地 举足轻重 滔滔不绝 C . 置之不理 铺天盖地 举重若轻 滔滔不绝 D . 熟视无睹 排山倒海 举重若轻 源远流长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既鲜活地反映人民生活,又积极地敞开自己让世界了解,真正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会贯通,是我们冬奥会开幕式的成功需要进行反思的。 B . 既鲜活地反映人民生活,又积极地敞开自己让世界了解,真正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会贯通,是我们要通过冬奥会开幕式的成功进行反思的。 C . 既积极地敞开自己让世界了解,又鲜活地反映人民生活,真正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会贯通,是我们冬奥会开幕式的成功需要进行反思的。 D . 既积极地敞开自己让世界了解,又鲜活地反映人民生活,真正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会贯通,是我们要通过冬奥会开幕式的成功进行反思的。
  3. (3)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第一段末尾句中“我”“我们”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 B . 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C . 特别奉劝那些失德艺人趁早放弃侥幸心理,因为艺德红线碰不得,谁碰谁“掉线”。 D . 战士们化成冰雕,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洁白的寒霜,这就是“冰雕连”的由来。
8.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为什么松柏树在严寒的冬天还能枝繁叶茂呢?这是因为松柏树有能够御寒的特质。松柏树原是寒带和高山生长的树木,因为① , 最终具备了强大的抗寒能力。松柏树的叶一般都呈针形、线形或鳞片形,由于叶片面积小,能锁住水分,因而水分不容易蒸发散失。同时,松柏树叶片内水分少,又含松脂,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很快地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增加糖分和脂肪以便防冻。所以,即使在冬季,松柏树也不会因缺水而干枯,保证了树木的生机永存。

其实,② , 每片树叶达到一定的年龄就要脱落,松柏树也不例外。它们的树叶也是要衰落的,只不过松柏树的叶子生命周期长,可生长3-5年,脱换时又是互相交替,③ , 老叶才次第枯落,保持冬夏常青。

由于冬天气温低,叶内叶绿素的生成受到限制,能减弱叶内的光合作用,使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

这对于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概括松柏树在严寒的冬天还能枝繁叶茂的原因,不超过60字。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新年伊始,新年贺词温暖而明亮:“让我们一起向未来!”“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是态度,是倡议,更 是行动方案。

材料二:

本届冬奥会上,苏翊鸣、谷爱凌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流”。有人羡慕,有人质疑,也有人反思。人生本 来就有无数种可能,只要你自己不设限,就能活出闪光的未来。

疫情、战争……使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也使不少年轻人面对未来信心不足。学校拟举办以“青年,向未来”为主题的演讲大赛,作为一名高二学生,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和大赛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