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 . 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 . 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 D . 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
2. 单选题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

A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 . 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3. 单选题
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橹(qiáng)   (lèi)      吟(xiào)    羽扇巾(guān) B . 注(qiān)    赤鼻(jī)   衣(suō)     料(qiāo) C . (biǎn)    粗(cāo)    别(chā)     伤(chuāng) D . 栗(zhàn)    烈(chì)    对(chèng)   万箭心(cuán)
4. 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江东去(长江)                    卷起千堆(比喻浪花) B . 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      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 . 一蓑烟雨任平生(沙湖道中雨)        已而遂晴(过一会儿) D . 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     故国神游(古战场)
5. 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为借代用法的几项是(    )
A . 终岁不闻丝竹 B . 举酒欲饮无管弦 C . 足下蹑丝履 D . 君当作磐石
6. 单选题
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词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 . 词末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词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 . 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从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词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围绕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 . 词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7. 默写
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 (1)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
  2. (2) 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 (3) 不识庐山真面目,。(苏轼《题西林壁》)
  4. (4) ,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5. (5) 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6. (6)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7. (7) ,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8. (8) 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8.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1)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2. (2) 这首词的下阕集中笔墨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何仅写周瑜一人?
  3. (3)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4. (4) 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为周瑜?
  5. (5)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 . “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 . 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9.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 (1) 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 . 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 . “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 .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2. (2) 作者在另一首《独觉》诗中写道:“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的后两句与题中词的后两句大体相同,作者为什么独爱这两句?
10.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词,完成问题。

西江月【注】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 (1) “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 (2)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