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知识点题库

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于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做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 (1) 提出的问题: ?

  2. (2) 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重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主要步骤:向三个烧杯中倒入 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 ,将现象记入下表中。

    布料种类

    涤纶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3. (3) 结论: 。

  4. (4) 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 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实验室常用下列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② .

  2.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当观察到的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 (3) 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就选择的装置是  ;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填药品名称)的洗气瓶F.

  4. (4) 用收集到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原因是 , 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色.

图1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图2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图3中,电能表的示数为 kW•h.

根据探究下图“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回答

  1. (1) 实验中所选择的根应是 的幼根。 

  2. (2) 选一条幼根放在上,用钢笔自幼根尖端向上划四条线,这四条线的距离应

  3. (3) 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时,为了的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对这些数据应当

    怎样处理?                                   。 

  4. (4) 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  

  5. (5) 在图所示的根的四个部分中,生长最快的部分是(用符号表示)。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制定计划→ →表达和交流。

陈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水的汽化和液化现象。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对烧瓶里的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玻璃管通入烧杯中(烧杯中盛有15℃的冷水),温度计甲用于测量沸水的温度,温度计乙用于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

                         甲          乙

  1. (1) 烧瓶内的水沸腾后,陈明观察到甲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说明水的沸点为℃,此时烧瓶内液面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整个加热过程中,甲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规律是;   

  2. (2) 一段时间后乙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说明烧杯中水的温度了,这是因为;   

  3. (3) 随着实验的进行,右侧烧杯内水的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 ①图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B . ②图表示某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该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C . ③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Ⅰ→Ⅲ→Ⅱ→Ⅳ D . ④图表示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体的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其中O点时总质量最小
在探究活动中,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 否定假设 B . 更改结果 C . 重复实验 D . 放弃实验
某同学学习了生物科学探究知识后设想:绿色植物在混有沙子的土壤中可能会生长的更好.为了验证想法,他将一盆植物置于左图所示的环境和条件,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是(   )

A . B . C . D .
我国地域辽阔,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图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分别显示了同一时刻哈尔滨和海口的气温,两地的气温分别为:哈尔滨;海口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 1.6升=1.6×1000毫升=1600毫升 B . 15厘米=15厘米×0.01米=0.15米 C . 5分钟=5×60=300秒 D . 0.3米3=0.3米3×106=3.0×105毫升
警察常常利用罪犯遗留下来的脚印来得出罪犯所穿鞋的尺码,从而计算出罪犯的身高。小明对此非常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小明分别测量了家中几位亲属的身高以及他们的脚长并记录;②比较两者之间的数据。

测量对象

身高(cm)

脚长(cm)

169

25

表弟

168

25

爸爸

170

26

妈妈

158

23

表妹

135

21.5

  1. (1) 从上述的表格中,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什么?
  2. (2) 小明的同学对此实验结果有所质疑,你认为本实验中不严密的地方有哪些?(至少写出2点)
实验桌上有一盒大头针,小金想知道这盒大头针的数目,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30枚大头针的质量为2.4g

②用天平测出所有大头针的质量为50g

③计算出大头针的数目

  1. (1)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知道这盒大头针的数目是个。
  2. (2) 实验步骤①中,小金把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的测量方法叫累积法,其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 .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0牛 B .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C . 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的速度约为30米/秒 D . 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帕
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g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42

38

35

33

32

31

30

30

30

  1. (1) 当时的室温大约为℃,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分钟。
  2. (2) 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 B . C . D .
测量误差: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存在又不可避免。对于长度的测量,可以使用更精密的仪器或的方法减小误差。
信鸽亦称“通信鸽”,是经过普通鸽子驯化而成。信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信鸽千里飞归老巢”,生物学家和养鸽专家对信鸽的归巢机能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木犀草素溶液能麻醉信鸽的嗅觉。

为了探究信鸽嗅觉与导航定位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充相关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⑴将1000只生长发育生理状况、飞行能力等均相近的信鸽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⑵甲组用麻醉信鸽的嗅觉,乙组用等量的清水处理作为对照。

⑶在天气适宜情况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求平均值后计算出归巢速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⑷根据探究的问题,结合曲线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放飞距离较近时甲、乙两组差异不太明显(嗅觉丧失的鸽子在熟悉的环境下近距离放飞能够顺利归巢);放飞距离较远时,两组出现了明显差异,这一现象说明

⑸本实验选用许多只信鸽进行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Ⅰ.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2. (2) 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3. (3) Ⅱ.协同作用是指 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 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发现数据关系为,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既能用来盛装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盛装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是 ( )
A . 试管 B . 烧杯 C . 集气瓶 D . 量筒
两支经过消毒后没有把水银甩下去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 ℃,直接用来分别测量体温是36.8 ℃和39.5 ℃的两个人的体温,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
A . 36.8 ℃、39.5 ℃   B . 39.5 ℃、39.5 ℃ C . 38 ℃、39.5 ℃   D . 38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