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科学观察 知识点题库

认真操作、    是我们进行实验时应有的态度。在实验前熟悉各种仪器,了解它们的 和使用注意事项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 ,记录、整理和分析  ,在对 认真地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

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两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小组 1:将火柴梗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发现位于外焰部分明显碳化, 说明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2. (2) 小组 2:用 K 型热电偶温度探头伸入酒精灯火焰中,测定火焰温度,结果如下表: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 (3) 结合两组的结论,你认为下列图中哪种加热方法最合理(填字母)。


小科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在家庭内,让食物快速降温,一般可以把食物放在空气中冷却;或者把食物放在水中冷却。那么,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
为此,小科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 (1) 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科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2. (2) 小科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3. (3) 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科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的(选填“快”、“慢”或“保持不变”)。
  4. (4) 小科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的影响。
小红发现切开的苹果会很快变色,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氧气是否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小红提出假设:氧气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老师指导小红要进行对比实验,小红设计并完成了如下2个实验。
  1. (1) 实验1:探究使苹果变色的气体成分。

    实验步骤:

    ①    准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1瓶 气,B为1瓶空气,C瓶也为空气,3个集气瓶容积均为250mL;

    ②    在C瓶中做红磷燃烧的实验,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至水不再进入集气瓶中,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mL,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  ;

    ③    将大小相同的苹果块依次迅速放入集气瓶A、B和C中,记录苹果的变色时间。

    A

    B

    C

    放入苹果起始现象

    下午2:00

    下午2:00

    下午2:00

    实验现象

    下午2:03苹果变色

    下午2:09苹果变色

    下午2:19苹果未变色

    结论: 。

  2. (2) 实验2:探究苹果变色消耗的气体体积。

    小红为了探查集气瓶A、B中消耗气体的体积,她采取的实验步骤是

    实验后小红记录了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由此计算出A瓶中消耗气体的体积,请你在表格中填写B瓶消耗气体的体积。

    A  B
    进入水的体积200mL                       42mL
    消耗气体的体积50mL mL
  3. (3)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有一些因素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写出其中一种因素。
脱脂头发具有在空气潮湿时伸长,干燥时缩短的特性。如图,将金属指针固定在木框上A点(可自由转动),脱脂头发在木框上的B点和指针上的C点,并将轻弹簧分别固定在C、D两点,再配上刻度盘,就构成了一只简易湿度计。

  1. (1) 若发现指针从图示位置向右偏转,则该地区空气的湿度变(填“大“或“小“);
  2. (2) 要提高湿度计的灵敏度(即空气湿度变化较小时,指针也能发生较明显偏转),安装时需将C点距离A点(选填“近”或“远”)一些。
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星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星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星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小星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冷却效果好呢?为此小星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2

4

6

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时间/分钟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52

50

48

46

44

  1. (1) 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量相同?答:
  2. (2) 小星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的冷却效果好,小星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的。
  3. (3) 经过分析,小星终于找到了一个用水使物体快速冷却的办法,并且举一反三,明白了工业生产中使用流水喷淋法冷却高温物体的好处是,在流水喷淋法的工作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的是
为测量人的反应快慢,A、B两位同学按图甲所示做好准备,直尺保持竖直状态,0刻度端朝下且位于被测试者的拇指和食指之间。A同学突然松开直尺,B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B同学捏住尺的那个位置刻度。重复上述实验,求出平均值。再让B同学在听音乐时,进行上述实验。接着A、B同学交换角色,再重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被测试者

A同学

B同学

不听音乐

听音乐

不听音乐

听音乐

刻度距离(厘米)

21

23

17

19

  1. (1) 为准确比较A、B两同学反应快慢,实验时应尽可能控制相同的量有。(写出一点)
  2. (2) 本实验通过观察反映人的反应快慢。
  3. (3) 听音乐对A、B同学反应快慢都有影响。若尺子在下落时通过的路程x与时间t存在如图乙所示的关系,则受“听音乐”影响更大的是
某科学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①将1g新鲜猪肝剪碎研磨后加入10ml蒸馏水制成鲜肝液,把直径为1.5cm的若干滤纸小圆片浸泡其中制成H2O2酶滤纸小圆片待用。

②拉出A注射器的活塞,用镊子将一片H2O2 , 酶滤纸小圆片贴在活塞的顶端,将活塞推到注射器底部。

③用A注射器吸取2mlpH为5的缓冲液。

④用B注射器吸取3%的双氧水溶液5ml。

⑤用硅胶管如图连接两个注射器。

⑥将B注射器中的双氧水溶液推入A注射器,观察现象。

⑦将缓冲液的pH换为6、7、8、9重复上述实验。

  1. (1) 该实验研究基于的假设是
  2. (2) 实验中可观察比较酶活性的强弱。
  3. (3) 可否将上述步骤③④A、B注射器吸取的液体种类互换,并说明原因。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使中国人首次实现太空行走。如图是宇航员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功能完备的宇航服走出飞船船舱,在太空行走的壮丽画面。根据他所处的实际环境,你认为他所穿的宇航服应具备哪些功能?(说出三点即可)

小徐为了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烟草、蒸馏水配制得到浓度为40%的烟草原浸液,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20%、15%、10%的浸出液;

②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A、B、C、D,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③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黄豆种子,盖上盖子;

④通过量筒量取,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     、浓度不同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表,回答问题: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平均芽长/cm

萌发率

A

0%

10

100%

B

10%

4

95%

C

15%

1.2

65%

D

20%

0.5

35%

  1. (1) 请你填写完整步骤④,以便控制好无关变量
  2. (2) 该实验通过来判断烟草浸出液对黄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3. (3) 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      )
A . 设计方案 B . 推论 C . 观察 D . 实验
云南少数民族的荡秋千习俗俗称“秋千会”。丽江白沙村一带,当年结婚的新娘常以红绳系秋千扶手,用点心、瓜子等招待荡秋千者,以此讨得平安吉利。几个同学观察到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有规律。

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

小赵: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小钱:可能与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有关;

小孙:可能与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最低点的最大距离)有关。

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细绳一端拴着一个小球,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模拟秋千的运动,并记录数据填入数据表内:

实验序号

绳长/m

小球质量/g

摆动幅度/m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周期T)/S

T2

/s2

1

0.5

20

0.05

1.42

2.02

2

1.0

20

0.08

2.0

4

3

1.0

30

0.05

2.0

4

4

1.0

30

0.08

2.0

4

5

1.5

20

0.05

2.46

6.05

6

2.0

20

0.05

2.84

8.0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验证小钱的猜想应该选择哪两组实验?(填实验序号);

    选择实验3和实验4,可以得出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

  2. (2) 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有关;
  3. (3) 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选填“长”或“短”)一些。
  4. (4) 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的平方跟绳长成比。
下列研究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 . 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 B .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C . 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 . 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八年级学生李敏在学习了“神经调节”一节后,模仿课本中“对刺激反应快慢的测试”活动,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①李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②李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③被测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下表中。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酒前反应/cm

13

14

12

13

14

13

13

12

14

13

13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cm

16

15

16

17

19

21

25

24

28

26

无法完成测试

  1. (1) 从研究的过程来看,你认为李敏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2. (2) 李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
  3. (3) 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
小明同学要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决定取一定量的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来完成实验,并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假设二氧化碳全部从溶液中逸出,不考虑盐酸挥发和水的蒸发,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方案一】用如图装置实验可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密度约为1.977 克/升)

  1. (1) 在检查上图装置气密性时,小明用双手捧住锥形瓶容器一段时间后再放开,若出现的现象,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2. (2) 针对以上方案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填字母编号)。
    A . 通过测定CO2的体积可计算CO2的质量 B . 共生成了80mLCO2气体 C . 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是纯净的CO2气体 D . 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不变
  3. (3) 若实验中外界大气压变大,将导致实验得到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
  4. (4) 【方案二】如下图一所示,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倒入盛有 5g 大理石粉末的大烧杯中,记录天平的示数直至充分反应(如下图二),并将天平示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绘成如图三所示。

    若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0%,则图中天平示数 m 的值为多少 g。

    (写出计算过程)

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在科学活动课上,调查观察校园里生物的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
A . 干燥的水泥路上,有许多蜗牛在爬行 B . 道路两边笔直的银杏树,果实早已成熟 C . 池塘里的衣藻、岸边的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D . 草地上的蚂蚁、花丛中的蝴蝶属于无脊椎动物
小舟、小海和小沈在玩荡秋千时(图甲),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了下列猜想:

小舟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

小海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

小沈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

实验

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

距离L摆长)/米

小球质量/克

摆动幅度/米

小球往返摆动

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

次的时间/秒

1

0.7

20

0.0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0

3

1.0

30

0.05

39.8

2.0

4

1.0

30

0.08

39.7

2.0

5

1.3

20

0.05

45.3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秒表和
  2. (2) 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决定;
  3. (3) 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摆钟的摆长如果调短,则摆钟将会变(选填(快”或“慢”)。
新交规规定开车接听手持电话扣2分。接听手持电话会影响反应速率,干扰驾驶吗?某班同学两人一小组,合作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两位同学如图甲做好准备(0刻度朝下)。

②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的位置,重复3次,求平均值。

③被测试者按2、4、6、8这样的顺序数到100的同时,重复步骤②。

④两人互换身份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

  1. (1) 实验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写出一点即可)
  2. (2) 实验后对全班同学的数据进行统计,步骤③的数值大于步骤②的同学归为A组,反之归为B组。若A组人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组,说明接听手持电话会干扰驾驶。
  3. (3) 以60千米/时的车速为例,遇到紧急情况,刹车距离至少为20米,若看手机时间为3秒,则这段时间汽车通过的距离为米,远超刹车距离!据统计:开车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8倍。
下列四个都是本学期课本中的观察实验,其中实验过程中没有借助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是(   )
A . 观察手指指纹的纹路 B . 观察蜗牛的外形形态结构 C . 观察草履虫的的结构 D . 观察方形蔗糖的构成
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 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 ℃所用的时间。

步骤3: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 (1) 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 (2) 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 (3) 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