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题库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 (1) 读出小车从A运动到C经过的路程SAC= cm.

  2. (2) 若小车从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3秒,则小车经过AC的平均速度VAC= c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 (3)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4. (4) 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 

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1) 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那么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cm/s.
  2. (2)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 (3)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 时:分:秒”),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可知:SAB=cm,VAC=m/s.

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 (1) 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
  2. (2) 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m/s;
  3. (3) 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答案合理即可).
木块从图中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请画图并标出必要字母和必要公式)

如图所示,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2. (2) 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
  3. (3) 为了便于测量,应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时间长些,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
  4. (4) 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5. (5) 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6. (6) 实验中测得路程AB上的平均速度为v1 , 路程BC上的平均速度为v2 , 路程AC上的平均速度为v3 . 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7. (7)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B .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 C .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 D . 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1 m/s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
  3. (3) 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dm;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m/s;
  4. (4) 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
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 , 斜面长为S2

  1. (1)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 (2) 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3. (3) 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 (1) 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 (2) 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0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0点为起点每隔10cm处做一刻度标记,用秒表测出气泡从0点运动到每一个刻线标记处所用的时间(如图),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

  3. (3) 数据分析: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到达0点后,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选填“不变”或“变化”)的。大约是m/s。
  4. (4) 实验中,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的目的是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如图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以  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 (3)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填“大”或“小”。 
  4. (4) 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m/s,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VAB与小车在下半程的速度VBC相比VABV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铁路中学物理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为了计时更准确,应该调节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小”);
  3. (3) 图中AC段的路程SAC=cm:若测得时间tAB=2.5s,tAC=4.5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4. (4) 小组成员小淋计算小车从A至C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选填“方法I或“方法2”);

  5. (5) 在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得AC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小”);
  6. (6) 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 (1) 除了图中有的器材以外,还应该有的器材是
  2. (2) 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在斜面上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 (3) 斜面底端的金属片的作用是:
  4. (4) 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cm•s﹣1

    1

    S1=75

    t1=2.6

    v1=28.85

    2

    S2=75

    t2=2.5

    v2

    3

    S3=75

    t3=2.4

    v3

    平均速度v=cm/s

  5. (5) 实验中为了更加准确地进行测量,你认为斜面与平面的夹角应该(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时,实验中需要测量工具是秒表和,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
  1. (1) 请根据实验过程,请补全表格中的数据。

    路段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AB

    40.0

    2

       

    BC

       

       

       

    AC

    90.1

    3

       

  2. (2) 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选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

    图片_x0020_100011

如图所示,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

图片_x0020_100028

  1. (1)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 (2) 小车所放的斜面坡度要尽量小些,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3. (3) 实验中,测得经过上半程s1所用的时间是3s,平均速度为v1;小车经过下半程s2所用的时间是2s,平均速度为v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三者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4. (4) 测量全程的时间时,小南在小车动起来之后才开始计时,这样的计时方式会导致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准确”偏大”或“偏小”)。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图片_x0020_100014

  1.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填”大”或“小”);图中可以看出小车在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3. (3) 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m/s,全程的平均速度vACm/s。
如图甲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1s,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C处所用时间为1.5s。

  1. (1) 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小车从B到C的平均速度v=m/s。
  3. (3) 若小车松开之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4. (4) 图乙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A到B运动情况的是。(填字母)
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1. (1)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停表、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将表中空格补充完整: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6

    101

    时间t/s

    3.0

    2.8

    5.8

    平均速度v/(cm·s-1

    15.0

    17.4

  2. (2) (实验分析)

    小车全程是做(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3. (3) 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而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 (1) 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 (3) 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