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题库

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 (2) 斜面的作用是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原因 

  3. (3) 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 (3) 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 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m/s.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选填“大”或“小”).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 (3) s丙乙=cm;v甲丙=cm/s.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刻度线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5. (5)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如图所示的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 m/s,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分析数据可知,得出结论(一条即可):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小车长LAC=10cm.

  1. (1) 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用测出AB的长s1=80cm,又用测出小车从斜面如图位置滑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m/s;
  2. (2) 把金属片移动在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如图位置滑到O点处的时间t2=3s,那么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m/s;
  3. (3) 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m,所用时间t3=s,平均速度v3=m/s;
  4. (4) 根据测量可知:小车运动越来越,小车做运动.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 (1) 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 (2) 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所用时间。

  3. (3)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 (1) 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2. (2) 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应该保持(填“很大”“很小”)的坡度,其目的是
  3. (3) 该实验中小车通过的AC段路程是cm,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 (3)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cm;vAC=m/s。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填“大”或“小”)。
  5. (5) 小车运动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或“小于”)。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中斜面较长且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从而减少误差。
  2. (2)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 s1 ,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接下来的正确操作应该是:;实验中金属挡板主要作用是:
  3. (3) 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计时钟每格1s)。

图片_x0020_100025

  1. (1) 本实验的原理是
  2. (2) 该次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
  3. (3) 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减小测量造成的误差(选填“路程”或“时间”),若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反应稍慢了一点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选“大”或“小”)。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图片_x0020_642264220

  1. (1) 实验原理是
  2. (2) 除图中已有的斜面、小车、金属片这些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 (3) 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4. (4)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tAB=s,vAB=m/s;
  5. (5) 分析数据,你认为小车下滑的过程中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6. (6)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vAC(填“>”、“<”或“=”)
  7. (7)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填“大”或“小”)
某同学要完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小车放在一斜面上。

图片_x0020_100014

  1.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 (2) 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3. (3) 金属片的作用是
  4. (4) 该实验中斜面与地面的角度是 (选填 “大点”或“小点”)好,这样更有利于测量时间;
  5. (5) 实验时,小顺发现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松手后小车不动,这时他应该 (选填“用手推一下小车”、“适当增大斜面的坡度”或“适当减小斜面的坡度”);
  6. (6) 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在小车到达金属片的同时要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若测时间时,测量者反应的略慢些,到达之后一段时间才停止计时,则测出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 (7) 下表是小顺完成的部分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可知: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s,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cm

    45

    56

    101

    时间/s

    3.0

    5.8

    平均速度/(cm/s)

    15

    17.4

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图片_x0020_100014  

  1. (1)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
  2. (2) 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L=m,运动时间t=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
  3. (3) 实验中小车沿斜而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4. (4)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小名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 (1)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 (3) 本实验必须选用测出长度;还要用测出时间。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填“大”或“小”)。
  5. (5) 有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请你完成它的填写: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cm/s)

    sAC=80.00

    tAC=2.8

    vAC=28.6

    sAB =40.00

    tAB=2.0

    vAB=20.0

    sBC=40.00

    tBC=0.8

    vBC=

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 (1) 实验原理是:
  2. (2) 由图可知,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m/s,若小车过了甲位置,计时员才开始计时,则计算出的平均速度会偏
  3. (3)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选填“陡”或“缓”)些。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

  1. (1) 本实验的原理是
  2. (2) 本实验所需用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
  3. (3) 为了实验更准确,斜面的坡度应该更 (选填“大”或“小”);
  4. (4) 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如图1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1) 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    
  2. (2) 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3. (3) 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 , 从A滑到C的时间 , 则AB段的平均速度m/s;    
  4. (4) 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    
  5. (5) 图2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斜面上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填字母)。    
  6. (6) 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运动时间

    1

    较轻

    1.00m

    2.5s

    2

    较重

    1.00m

    2.5s

    3

    更重

    1.00m

    2.5s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选填“有”或“无”)关。说出你的依据: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停表指针未超过一圈,每格1s)。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3. (3) 该次实验中,测得sBC长为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
  4. (4) 对于该实验,马虎同学提出了下列三条说法,其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①测AB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算出的速度值会偏小;

    ②将小车拿到B点释放,测出小车从B到C点的时间,就是BC段运动时间;

    ③AC段的平均速度等于AB段的平均速度与BC段的平均速度的和的一半。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3. (3)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C=cm,vAC=m/s。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先放在斜面底端后来移至斜面的中部,顶端、中部、底端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小红同学用电子停表记下了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放置金属片的作用是
  3. (3) 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4. (4) 如图,用刻度尺测量s1 ,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s1的读数是cm,小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1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 (5) 如图像中能够较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