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如图A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人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如图B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如图C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只答一点).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 . 吸入的空气中不含CO2 B . 呼出的气体全部是CO2 C . CO2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D . O2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

A . 极易溶于水 B . 不易溶于水 C . 易溶于水 D . 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有关“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 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 . 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 D .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产生水雾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C . 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 .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蜡烛燃烧前装置中都是氧气 B . 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C . 该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D . 有氧气蜡烛也不一定能燃烧
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 (1) 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同上).
  2. (2) 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同上),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3. (3) 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Ⅱ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 蜡烛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C . 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 .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

  1. (1) 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
  2. (2) 向焰心处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 (3) 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汽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4. (4) 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则其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下列各项指定数据描述正确是(   )
A . 凝固点:氯化钠溶液>水 B . 硬度:铜>黄铜 C . 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人体呼出的气体>人体吸入的气体 D . 溶液温度:硝酸铵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B .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C . 该方法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下表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A .    B .    C .    D .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实验设计

选项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探究MnO2能否加H2O2分解

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探究空气、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说明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B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塌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C

验证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是否分解放出氧气

在试管中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

D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满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A . A    B . B    C . C    D . D
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燃烧时发光、放热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

A . 只有①②③ B . 只有③④ C . D . ①②③④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 (1)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 (2)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 (3) 再将一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
  4. (4) 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为变化,蜡烛燃烧为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生成.
  5. (5) 小红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请你也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小红的以下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 .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 .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观察到有H2O和CO2生成

B.蜡烛熄灭,产生白烟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可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D.木条熄灭证明人呼出气体含较多CO2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吹灭燃烧着的蜡烛时,有黑烟产生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先熔化成液态,然后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C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常制成各种电光源 D . 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 (1) 图A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片刻后(填序号)处碳化程度最大。
  2. (2) 图B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剩余空气体积的 1/5,可能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B .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C . 用此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 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