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知识点题库

H2、CO、C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反应都需要加热 B . 都有红色铜生成 C . 都属于置换反应 D . H2、CO、C都具有还原性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国家政策、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

(1)“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下列气体中属于“减排”对象的是  (填序号).

A.N2       B、CO2      C.O2

(2)提高森林覆盖率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CO2 , 并释放出O2 , 6CO2+6H2O X+6O2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某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CO2与空气密度大小比较的实验.

装置:玻璃管内装一根铜丝,铜丝上等距离系有11个棉球,两端与干燥管相连.

实验:玻璃管上段和下段的各5个棉球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干燥管内塞入用稀NaOH润湿的棉球(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干扰).0号棉球内预先包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用注射器通过管壁小孔向0号棉球缓慢注入0.5mL的稀硫酸.(查阅资料: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1)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2)实验中,还可观察到上段1号棉球变色,从微观角度看,是因为 .

(3)若在0号棉球内包少量MnO2粉末,用注射器向棉球内注入少量5%H2O2溶液,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装置不能比较O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这是因为

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中国政府关于减排的承诺,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目前,“低碳”正成为国民的共识.
  1. (1) CO2含量增多,温室效应增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2. (2)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①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冰冷的深海中贮藏.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通常情况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原因是.  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①今年3月19日我市许多市民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晚上熄灯一小时.下列说法与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A.节约能源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欣赏城市夜景    D.关注全球气候

    ②开发太阳能、风能、海水热能等能源.目前,东营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达到总户数的48%以上;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7.4千瓦,居全省第一;并正在尝试利用海水热能来取暖.这些新能源的利用,除了能减少CO2的排放外,还有哪些好处?.(请列举一条)

    ③节能减排:正和木业集团成功利用秸秆造出板材,它的意义在于.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做法能直接或间接降低碳排放?.(请列举一条)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停止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 . CO B . CO2 C . N2 D . NH3
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①A处现象为,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B处现象为,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②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改进的具体措施是

如下图的实验设计与其对应实验目相符的是(    )
A . 只可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    B . 可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哪个更高 C . 可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
在高温的条件下,用CO还原金属氧化物ZnO和Fe2O3的混合粉末。

[提出问题]在高温的条件下,CO能还原ZnO和Fe2O3混合粉末吗?

  1. (1) [进行假设]上述猜想正确,请写出其中CO充分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2. (2) [设计实验]教材中设计下列实验,填写实验报告:

     

  3. (3) [提出问题] 实验后的粉末一定是Zn和Fe吗?

    [设计实验] 实验后,为证明玻璃管中的粉末是Zn和Fe,请你设计下列两个实验:

    [反思交流]

    ①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③

    ②实验2:观察到的现象是:粉末消失,溶液的颜色④

    ③在上述CO还原ZnO和Fe2O3混合粉末装置中,为节省燃料,请你提出在原装置基础上的一种改进方法是⑤

  4. (4) [拓展应用] CO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在工业上可用于炼铁。在用赤铁矿炼铁时(如图),从高炉里流淌出的高温红热的生铁水没有大量氧化,有多种因素,你所知道的主要原因是:⑥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   )
A .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 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 . 它们都有毒    D . 它们都能溶于水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1. (1) 人呼出的气体中增多的成分为,减少的成分为
  2. (2) 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有
如图为某物质三态变化时的粒子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状态甲时,分子的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 B . 状态乙是气态 C . 状态甲时,分子在固定的位置上一动不动 D . 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需吸收热量,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下列气体含量过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氮气 C . 氧气 D . 水蒸气
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图片_x0020_100013

  1. (1)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2. (2)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 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B: 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3. (3) 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4. (4) 小光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中溶质的成分,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一步: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溶液

    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第二步:静置上述溶液,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入几滴溶液

    写出第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后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证明反应的发生。

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可能是二氧化锰、碳粉或铁粉其中的一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黑色粉末是什么呢?

(实验探究)

  1. (1) 小组同学讨论发现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就可以排除一种猜想,他采用的方法是(写出操作即可)。
  2. (2)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图片_x0020_2054530611

    提示:A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先向装置中持续通入空气,D处澄清石灰水一直不变浑浊,此操作的目的是;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的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

  3. (3) (实验结论)该黑色粉末是
  4. (4)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通过讨论发现还可以设计一个不需要加热,操作更简单的实验来确定该黑色粉末的成分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该粉末不是二氧化锰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图片_x0020_100011

  1. (1) [实验一]B处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滤纸变红。此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2. (2) [实验二]A处放二氧化锰,B处放木炭,C中放澄清石灰水。取下注射器,吸入过氧化氢溶液,插入胶塞,注入液体,同时打开K,并在B处点燃酒精灯,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甲、乙、丙、丁、戊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丙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434155444

提示1: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提示2:“→"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丙的名称为
  2. (2) 丁的化学性质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丙 → 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若甲为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戊 → 丁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

    b.戊 →丁 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

    c.乙 一 戊的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丙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高温下木炭可以把铜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回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碳是重要的生命元素,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1) Ⅰ碳的多样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填具体的物理性质)

  2. (2) 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3. (3) Ⅱ“碳中和”的实现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大气中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加剧。

  4. (4)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写出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
  5. (5) “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如图1所示。

    ①从能源和环境角度说明该合成技术的优点:

    ②在合成工厂中,氢气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化为甲醇(CH3OH)和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6) 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

    ①该反应中MgO的作用是

    ②用该方法制取1t甲烷,则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黑色粉末,C为紫红色固体,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 (1) 若常温下B、D均为气体,则B是(填化学式)。
  2. (2) 若常温下B为固体,D为气体,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已知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X、Y、Z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

  1. (1) 写出X的化学式
  2. (2) 写出Y与石灰水反应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
  3. (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重要的化学思想。气体X、Y都含有元素和元素,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