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题库

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原因是

A . 纸船不是可燃物 B . 纸船没有与氧气接触. C . 温度没有达到纸船的着火点 D . 水能灭火
将白磷放入50℃的水中,却没有发生燃烧现象,原因是(    )

A . 白磷不是可燃物 B . 没有达到着火点 C . 没有充足的氧气 D . 水可以灭火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①“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原因是 ,使其燃烧更充分.

②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钢板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中的

③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功能.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合理利用与开发能源显得格外重要.

(1)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 、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 、二氧化氮等大气污染物,这些气体在空气中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2)为了减少污染,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乙醇(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有很多,如:木材燃烧时将其架空;给燃着的煤炉吹风等.其中木材燃烧时将其架空是为了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风能、 (举出一例)等.

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燃烧一定有火焰 B .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 .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D . 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2008年元月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商品批发市场发生一场特大火灾.据查,火灾的起因是一堆扫帚着火.那么在火灾发生中这堆着火的扫帚所起的作用是(  )

A . 提供可燃物  B .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 提供氧气 D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通常状况下,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得到的实验事实如下:

①实验Ⅰ、Ⅲ中,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实验Ⅲ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变鼓

③实验Ⅳ中,倒扣在热水中的3号试管内的白磷燃烧

④常温时1、2号试管内的白磷、红磷不燃烧

⑤热水中的1号试管内白磷燃烧,2号试管内红磷不燃烧

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的相关事实是(  )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④⑤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 (1) 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时,a管产生的气体是
  2. (2) 用B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得到的结论是:
  3. (3) 利用C图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二氧化碳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4. (4) 实验D是通过控制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控制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它采用了的实验方法.
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1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 .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颜色、状态

熔点/℃

着火点/℃

密度/(g/cm3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黄色固体

44.1

40

1.82

(着火点也叫燃点,是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

  1. (1)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来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

  2. (2) 【交流与讨论】

    1)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大家认为他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2)他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改进,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①该实验的现象是

    ②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

    ③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这利用了金属铜的性.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火立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灭火装置,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将球体内的灭火干粉释放,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释放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中的灭火材料是纳米级ABC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二氢铵在受热时,能够生成氨气、五氧化二磷和一种常见溶剂X,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1. (1) 物质的化学式为磷酸二氢铵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反应。(填“化合”、“分解”或“置换”的一个)
  2. (2) 该灭火球灭火过程中蕴含的原理是(写出一条即可);
  3. (3) 磷酸二氢铵还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 该化肥属于复合肥料           B . 该化肥中不可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 . 运输、储存该化肥时应避兔日晒雨淋        D . 该化肥在物质分类上属于酸
下列对酒精灯和酒精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B . 存放酒精时远离火源—--主要是防止酒精挥发 C .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灯芯的酒精与空气隔绝 D . 用酒精灯加热物质—--酒精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
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C . 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同学们通过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对燃料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我们家里的厨房燃料使用安全非常重要,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危险。
  1. (1) 目前家用燃气多为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小华在化学课上学到甲烷燃烧会发出火焰,而她发现妈妈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有黑。于是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调整,火焰恢复正常,她的做法是
  2. (2) 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
    A . 燃气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 .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 . 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 . 日常生活中的燃料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 (3) 做完饭后要及时关闭天然气灶的开关,其灭火原理是。小华从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化学,从此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   )

A . 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B . 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 . 乙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 D . 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
               
  1. (1) 如图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

    图片_x0020_2076188353

  2. (2) 烹饪时,用铸铁炉架将锅架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 避免锅被烤坏    B . 避免食物被烤焦 C . 使用外焰加热    D . 使天然气充分燃烧
  3. (3) 燃气灶关火的方法是关闭燃气阀门,其灭火的原理是
根据如图的实验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660575728

  1. (1) 小明同学按甲图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了,说明图中的不正确是
  2. (2) 乙图冷却热的硝酸钾溶液,试管底部有晶体析出,由此得出随着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原来热的而硝酸钾溶液(填“是”或“不是”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3. (3) 两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随燃烧需要,烧杯中水的作用是,锥形瓶内发生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烧与灭火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是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小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2

  1. (1)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 (2) 图一所示实验的灭火原理是
  3. (3) 图二所示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高的蜡烛先熄灭,矮的蜡烛后熄灭,同时烧杯内壁会变黑,该实验提示我们,在楼房着火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4. (4) 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写出一种)。
大飞机C9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能促进航空煤油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说明要使可燃物充分燃烧除了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之外,还需要有
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水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说明白磷、红磷均不是可燃物 B . 若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便可观察到红磷燃烧 C . 若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便可观察到白磷燃烧,对比在水中白磷不燃烧的现象,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 白磷在常温下不能保存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