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点题库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

A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C . 建立县制 D .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没有都江堰就没有锦绣四川,就没有两千多年的天府之国。”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

A . 大禹 B . 李冰 C . 商鞅 D . 管仲
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朝的成与败(    )

①城濮之战②巨鹿之战③长平之战④垓下之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1. (1)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是,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2. (2)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大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余秋雨

    材料中提到的“成都平原上……了不起的工程”是指什么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根据材料,概括改工程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3. (3)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应该是(    )
A . B . C . D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

经济

3.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4.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

5.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游,利用地势和河道,经过精心设计,建造了一座大型的水利工程。这座工程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以上材料改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改革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哪一项内容最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2. (2) 据材料二说出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
  3. (3) 从作用和影响的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之处?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 . 李冰 B . C . 李春 D . 商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请回答:

  1. (1) 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在公元前2世纪是怎样发展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的?
  3. (3) “商君”的行为体现了哪家的思想?据材料三回答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
  4. (4) “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中国通史》

材料二: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一一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哇。一一维基百科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从材料看,这项法令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重要措施?材料一、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哪一方面的措施?
  3. (3) 从材料三看,商鞅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这次改革与秦统一有什么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 . 战争频繁 B . 诸侯争霸 C . 富国强兵 D . 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不包括(    )
A . 城濮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长平之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史记》译文

材料三  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四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兰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1. (1) 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说说商鞅主张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3. (3) 结合材料三、四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4. (4) 综合以上探究,你能从中汲取什么智慧?
农业稳,天下安,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

①商鞅变法,奖励农耕    ②《中国土地法大纲》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 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 全国奠定了基础。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变法的八个最主要的内容。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哪几类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据此分析: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
A . 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统一 B . 变法与秦国统一无关 C . 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D . 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步伐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颗繁、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围魏救赵”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在历史学习中分清史实与史论是重要的能力。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商王盘庚最终定都于殷地 B .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获大胜 C . 东周变革源自生产力发展 D . 战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形势图,这一时期是(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朝时期
下图为兴修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它被誉为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    )

A . 长城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