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点题库

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册)

材料三: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 (2) 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3. (3) 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

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①桂陵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涿鹿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应该是(    )
A . 晋国 B . 齐国 C . 楚国 D . 秦国
观察秦朝疆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 (1) 图中A是秦朝的都城 , B是秦长城西起点:,C是秦长城的东起点:
  2. (2) 请在以下示图中填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3. (3) 填出下图中A,B,C分别是战国七雄中的哪几个诸侯国.

  4. (4) 战国时期各国进行了变法,其中以哪国的什么变法最为成功,说说此次变法的历史意义。
我国古代采取了不少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至今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的是(    )
A . 兵归家,释奴婢 B . 招流民,行屯田 C . 蜀守冰,凿离堆 D . 重本业,轻末业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 . 商鞅变法 B . 完璧归赵 C . 葵丘会盟 D . 长平之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在秦国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他在开始实行变法时,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先“立木”取信于民,以严明法令。“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是对他令出必行的做法给予高度的赞扬。但变法遭到没落奴隶主黃族的反对,最后他被车裂而死。

材料二:按照在前我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貴族特权。几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谁任用他进行变法?
  2. (2) 材料二中变法内容最能得到哪些阶层的支持?
  3. (3)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七雄”是指(   )
A . 吴、魏、燕、赵、楚、秦、韩 B .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 齐、楚、燕、韩、赵、魏、秦
王华在收集资料卡片的时候出现以下几个事件,据此可以判断他研究的单元主题是(    )

A . 动荡和变革 B . 国家分裂 C .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 . 统一国家的建立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有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 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楹联里的“太守”是 (   )
A . 大禹 B . 李冰 C . 管仲 D . 商鞅
  2020年10月12日习.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考察了潮州市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察看文物修复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旅资源开发等情况。 跟随总书记脚步,让我们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
  1. (1) 第一站河南鹿邑,它是老子故里。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什么学说?
  2. (2) 第二站浙江余姚,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参观了距今7000年古代人类活动代表性的什么遗址?该遗址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称为什么建筑?
  3. (3) 第三站是大同、洛阳,它们是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发源地,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同、洛阳最著名的两个石窟艺术宝库名称
  4. (4) 第四站四川都江堰,它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是战国时期哪个诸侯国谁主持修筑的?
  5. (5) 第五站浙江绍兴,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正位于此,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杰出的艺术成就,被后人誉为什么?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6. (6) 现在我国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化建议。
史书记载:蜀郡郡守李冰“凿离碓(dui),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该工程完工后,既可以行舟,又可以灌溉田地,百姓深受其益。该工程是(    )
A . 灵集 B . 长城 C . 都江堰 D . 阿房宫
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位置所对应的圈码是(    )

A . B . C . D .
诸候争霸,战争连连。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与弊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国家走向分裂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交融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8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政治

1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2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1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 国家将士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 统一赋税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8本港0,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建议朝廷“下诏鼓天下之气",...提出设"议郎”-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设"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议郎"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可以“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依据材料-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2. (2) 材料二与日本历史上的哪-改革有关?写出这一改革发生在哪一世纪?
  3. (3) 材料三反映出幕府统治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
  4. (4) 材料四中康有为的主张反映了哪-方面的改革要求?
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道:“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东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 . 燕楚 B . 秦齐 C . 齐秦 D . 齐楚
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祀李王,络绎不绝吁。”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 “李王”是(   )
A . 李冰 B . 李世民 C . 李渊 D . 李耳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

——《汉书·食货志》

  1. (1) 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说出秦统一中国后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5. (5) 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此美誉的由来与下列哪项有关(    )
A . 司母戊鼎 B . 都江堰 C . 秦长城 D . 灵渠
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七雄”按东-南-西-北-中的排列大致是指(    )
A .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 晋、楚、齐、韩、赵、燕、秦 D . 吴、魏、燕、赵、楚、韩、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