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点题库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    )

A . 公元前138年 B . 公元前119年 C . 公元前60年 D . 公元 60年

习.平总书记先后多次阐述了“中国梦”战略。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创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镜头中的瞬间,珍贵的历史记忆。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公元前221年“革命”创立的帝国在中国历史上称为什么朝代?1911年“革命”的名称是什么?这次革命创立的民国国号是什么?是什么历史事件结束了该国号代表的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2. (2) 材料一中,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这个政权的全称是什么?这个政权的建立在国际上有什么影响?

  3. (3) 请对应材料二,完成下表空白处内容。

    画面

    事件名称

    历史作用(影响)

    画面一

    作用: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

    画面二

    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画面三

    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画面四

    香港回归祖国

    ④标志:

  4. (4)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怎样的努力?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对这次起义认识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B . 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C . 起义前准备充分,建立“张楚”政权 D . 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的主力
人们这样赞颂秦始皇的功绩:“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一家天下”的意义不包括(  )

A . 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 B .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C .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D . 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 (1) 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变法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 (3) 如果秦国的一个百姓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请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回答即可)?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4. (4) 材料三中的秦王是谁(答名子)?“扫六合”是什么意思?“扫六合”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扫六合”的影响是什么?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制度和货币 B . “焚书坑儒” C . 修筑长城 D .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如下图是灵渠图片,它修建于秦国,主要作用是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交通。上述文字叙述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
A .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 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 . 所以轸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 . 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东汉中后期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据图判断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尖锐 B . 农民起义的爆发 C . 继位的皇帝年幼,不能主政 D . 宗教组织太平道的创立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世,光耀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5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6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 (1) 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历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2. (2)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三位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二中的相应人物填写在括号里。“兼爱”、“非攻”?民贵君轻
  3. (3) 依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有何影响?
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关的科技成就
  1. (1) 东汉蔡伦的成就,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 (2) 张仲景编写的中医学理论书籍——
  3. (3)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4. (4)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芜湖市博物馆于2019年11月面向社会发出了文物征集的通知。热心市民捐赠的如图中的藏品,最有可能被展示在哪个展厅(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第二展厅:“人祖觅踪文明初现” B . 第三展厅:“鸿兹沧桑青铜光华” C . 第四展厅:“江东重镇汉晋遗风” D . 第六展厅:“峥嵘岁月风起云涌
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摘自《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荨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治国思想是什么?在当时有什么进步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韩非思想与孔子思想的主要不同之处,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他的这一举措对后世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 (1) 据图一,这个行政管理制度的创立者是谁?他最大的功绩什么?
  2. (2) 图二中的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 (3) 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明清两朝在政治上分别釆取了哪些措施?
  4. (4) 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详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 . 《史记》 B . 《齐民要术》 C . 《诗经》 D . 《道德经》
西汉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 . 实行分封制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推行郡县制
下图的秦朝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 .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 .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C . 法律严酷,覆盖全国 D . 交通发达,经济昌盛
汉武帝统治时期,进入了西汉王朝大一统的鼎盛时期,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在思想领域的“首创”体现在(   )
A . 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D .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编年纪》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慕主人“喜”的一生。根据图,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

A . 秦的统一战争 B . 秦与匈奴的战争 C . 秦末农民战争 D . 推翻王葬政权的战争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再现了秦从王国到帝国,一统天下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 (1) 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
  2. (2) 根据材料二,说说嬴政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3. (3) 材料三中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这场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分别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认为秦始皇是“残暴昏君”,你同意哪种观点?并用所学知识证明你的观点。(请从两种观点中任选一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