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知识点题库

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 . 皇权专制 B . 任免官吏 C . 思想控制 D . 言即法律
改错题。
1、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四羊方尊。
2、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楚庄王。
3、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上中下的顺序排列,东边的是秦国。
4、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
5、秦汉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指云冈石窟。

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见证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观察图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一统。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1. (1) 图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它推行制度。

  2. (2) 图二为秦统一货币,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图三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3. (3)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

  5. (5) 综合上述问题,秦皇、汉武有何共同之处?

公元前221年的某一天,嬴政在宫中大宴群臣,举国一片欢腾,他们最有可能是在庆祝(  )

A . 灭六国,建秦朝 B . 商鞅变法成功 C . 灵渠的开通 D . 长城的修筑
阅读材料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二:(如图)

  1. (1) 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答出一点即可)

  2. (2) 据材料二两幅图片,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3. (3) 秦朝在政治上采取怎样的措施?

  4. (4) 有人说“秦王”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通过学习,你有何看法?

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阅读下列材料: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02)下半阙: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回答:

  1. (1) 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

  2. (2) 材料中的“汉武”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他采纳谁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措施?

  3. (3) 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从秦汉起,帝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皇帝的权力有不断强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摘自《汉书》

材料二:诸侯王国经景帝的一番整顿,虽然实力大为削弱,但它们的领土,依然相当广阔,武帝听从主父偃的建议,于公元前127年颁布所谓“推恩之令”,准许诸侯王以嫡嗣代立外,并可将土地分封给其余诸子,这样一来,诸侯王国越分越小,大都小于一郡了。对于列侯,武帝也不放过,常借微罪将他们废掉。

﹣﹣摘编自傅乐成的《中国通史》

材料三:在重大政治决策上,明清都强调“乾纲独断”,即皇帝的个人独裁,大大强化皇帝的作用。

﹣﹣摘编自张岂之的《国史十五讲》

  1. (1) 据材料一回答,“周制”是指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为了克服“周制微弱”的弊病,他在地方上推行哪一制度?

  2. (2) 据材料二回答,颁布“推恩之令”的目的是什么?除颁布“推恩之令”外,概括武帝的另一条措施。

  3. (3)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清加强皇帝“个人独裁”而采取的措施。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 (1)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二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

  2. (2) 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变化?

  3. (3) 从图一到图四,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相辅相成,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1. (1) 图一是我国哪一时期的文字?比较三幅图片,书写材料是怎样变化的?

  2. (2) 上图所示现象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明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4. (4) 试举一位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并概括其艺术特点。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以上这段话是谁说的?所谓的“天下大定”的时间是(    )
A . 商鞅;公元前2世纪前期 B . 秦始皇;公元前2世纪前期 C . 商鞅;公元前3世纪后期 D . 秦始皇;公元前3世纪后期
李白曾作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能够成就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的事实是(    )

①灭六国,建立帝制

②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③创立科举制度

④修长城、北击匈奴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清朝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相同的根本目的是(    )
A . 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B . 防止人民反抗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压制知识分子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 (1) 秦始皇,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残酷的暴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2. (2) 这是唐朝皇帝武则天陵墓前的无字碑。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3. (3) 清朝康熙帝六岁登基,在位六十年,政绩显赫,请问他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反抗外来侵略做了哪些努力
  4. (4) 由此,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科学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其中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有(    )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焚书坑儒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进秦朝,了解这个短暂但影响深远的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图一)和巩固统一的某些举措(图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秦统一以前,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1. (1) 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2. (2) 图一中①处应填写。秦朝为加强统治,在中央设立了(官职)来管理行政。
  3. (3) 请说出图二中的两项统一措施。
  4. (4) 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车涂异轨”的现象,秦始皇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5. (5)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意义。
李贽《后秦记》写道"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掀翻一个世界”的行为包括(    )

①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开创皇帝制度

③修筑万里长城

④废除科举制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首先采取这些措施的是(    )
A . 西周 B . 东周 C . 秦朝 D . 西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蔚缭、王翦等。其中。蔚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发现这位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架子,“依法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为统管军事。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通过这样的考察,他发现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1. (1) 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
  2. (2) 根据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秦王嬴政、汉武帝的最大贡献。
  3. (3) 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秦王嬴政、汉武帝在政治方面有何共同点?
  4. (4) 除了 材料中提到的措施外 ,秦王嬴政、汉武帝还在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这里的“烙印”是指(   ) 
A . 分封制 B . 中央集权制度 C . 三省六部制度 D . 行省制度
秦始皇给自己修建了规模浩大的秦始皇陵,埃及法老也为自己修建了气势宏大的陵墓——金字塔。大河文明国家能够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主要是因为(   )
A . 经济高度发达,建筑技术十分先进 B .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 C . 实行中央集权,便于集中人力物力 D . 都相信灵魂不死,重视墓葬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