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知识点题库

《授时历》元朝时著名的天文学和水利学家________所写,比现行公历的确定早约三百年。(  )

A . 郭守敬 B . 饮括 C . 司马光 D . 辛弃疾
2009年,青年历史学者袁腾飞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主讲《两宋风云》。下列有关两宋历史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 B .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 .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
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的伟大发明是(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曾在元朝生活十几年,后来回到欧洲。他的经历和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他是(  )

A . 亚历山大 B . 马可·波罗 C . 麦哲伦 D . 利玛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发展更具魅力

  1. (1) 宋代描绘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的绘画作品是

  2. (2) 东晋著有《女史箴图》等作品的画家是

  3. (3) 东晋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请问:

  1. (1) 培根所说的“这三种发明”分别是指我国古代哪项科技成就?

  2. (2) “这三种发明”是如何传入欧洲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

A . 雕版印刷术 B . 火药的使用 C . 指南针的发明 D . 活字印刷术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这一时期,即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时期”是(    )

A . 两汉 B . 三国 C . 宋元 D . 明清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

A . 维吾尔族 B . 回族 C . 苗族 D . 白族
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贸易港口设立了都护府管理海外贸易。
《马可·波罗行记》在介绍中国时说:大汉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告价,竟与纯金无则。这一记载佐证了(    )
A . 宋明南方商业的繁荣 B . 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元代繁华的都市生活 D . 宋元海外贸易的发达
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宋朝驿站不发达 B . 元代的陆路可以向西通往欧洲国家 C . 宋代海路可以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D .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1987年8月,“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省阳江海域被发现。经考证,该船建造于南宋初期,始发地点是福建泉州,目的地是东南亚或阿拉伯地区。目前清理的船载文物已达14万余件,预计文物总量超过16万件,大量文物有突出的异域风格。根据村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1. (1) 南宋时期大量商船远赴重洋,与下列哪一工具的广泛应用有关(    )
    A . 造纸术 B . 活字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蒸汽机
  2. (2) 在“南海一号”清理的文物中,可能包括(    )
    A . 玉米 B . 瓷器 C . 京剧脸谱 D . 乾隆通宝
  3. (3) 根据宋代管理制度,“南海一号”在出海前,需取得哪一机构许可(    )
    A . 枢密院 B . 宣政院 C . 市舶司 D . 十三行
  4. (4) 在“南海一号”所经航线上,曾多次发现宋朝时期的沉船和文物,这表明宋朝(    )
    A . 海外贸易繁盛 B . 与西方关系紧张 C . 造船技术极其落后 D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活跃,政府在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下列可能设置过市舶司的城市是(    )
A . 天津、上海 B . 苏州、北京 C . 海口、景德镇 D . 广州、泉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明)宋濂《元史》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四: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毛.泽东曾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1. (1) 根据材料一说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材料二中的制度创设于哪个朝代?
  2. (2)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3. (3) 材料四反映了宋朝时期的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出康皇帝时期的一例史实证明材料五的观点。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对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 B . 中外交通发达 C .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D . 元朝统治严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朝中期之后,宋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开始支持鼓励,国家和商业力量的合力,使得中国海商成功地参与到以往几代穆斯林商人垄断的海洋贸易中,并超过他们,在此后百多年的时间里,开创出一个由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中文字,谈一谈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观察材料一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西域都护设立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史学家认为,驿站制度是“元朝政府的神经和血液网络”,对维持政府在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具有重大作用。由此可知,元朝驿站的设立(   )
A . 削弱行省管辖地方的权限 B . 促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C . 有效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 D . 消除了边疆与内地的差距
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