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知识点题库

在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 . 响尾蛇是用眼下的热感受器来感受动物存在的 B . 响尾蛇是根据老鼠的气味来追寻它的猎物的 C .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猎物的 D . 响尾蛇是用听觉来追寻猎物的
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天内校园草地湿度变化曲线图。

(1)在一天内空气湿度最干燥的时段为 (填早晨、中午或晚上)。
(2)仅依据这个曲线图,他还不能得出草地能够改变空气湿度的结论。其理由是 。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几个环节,请你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相关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是据此情景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其中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时对它产生刺激了吗?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据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4)实施计划:“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支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

(5)分析结果后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了如表所示的数据

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60

25

10

5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在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赵伟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他没有记录 B . 王峰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C . 李玉拨开草丛,一只蝗虫跳出来,很快蹦到了校园外.李玉把它也记下了 D . 张宏的调查记录中有蛐蛐,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没有,张宏决定删掉它
以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  )

A . 设计方案 B . 推论 C . 实验 D . 观察

某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设计了以下实验

  1. (1) 请根据实验填写如表

    探究原因

    空气

    温度

    处理方法

    利用实验的装置进行对比处理

    利用实验的装置进行对比处理

    利用实验的装置进行对比处理

  2. (2) 做实验时,设置装置3作为.如果装置3里的种子萌发了,一方面证明种子本身是的;另一方面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答出两点即可).

李红同学想要了解我县中学生的近视情况应该选用(  )
A . 观察法 B . 测量法 C . 实验法 D . 调查法

某小组的同学尝试测定一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首先,取一粒核桃仁,称其重量为5克,切取一部分用做实验材料,称其重量为0.5g,然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1) 用点燃的核桃仁给锥形瓶中的水加热,水量多少合适呢?水量过多,温度变化过小,不易读数;水量过少,则可能出现现象,从而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将水量定为20毫升.

  2. (2) 为了尽可能减小误差,可为这套装置增设一个防止热量散失的部件,请在如图所示装置上画出该部件的示意图.(能够简单表达设计意图即可)

  3. (3) 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核桃仁从锥形瓶下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经过讨论,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 火焰熄灭时 B . 核桃仁灰烬凉透时 C . 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
  4. (4) 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测定锥形瓶中水的温度升高了10℃,请计算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不考虑能量散失造成的误差).

  5. (5) 从这粒核桃上再取相似大小的两块,分别用相同的装置、同样的做法重复测量,计算出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分别是8544焦、8610焦.根据这三次计算的结果,确定最接近这粒核桃仁含有能量真实值的数值.焦.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依次是:(  )

①叶片用酒精脱色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   

③选叶遮光

④滴加碘液         

⑤清水漂洗                     

⑥暗处理

A . ①④③②⑥⑤ B . ⑥③②①⑤④ C . ①②③④⑤⑥ D . ④①③⑥②⑤

科学的六步洗手法,90%左右沾污在手上的微生物都能洗干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如图),设计了如下试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该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2. (2) 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不足的地方是

  3. (3) 细菌在适温、养料充足时,进行旺盛的 生殖.在恶劣环境中,细菌会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以度过高温、寒冷、干旱、辐射等不良环境.

  4. (4) 下列常见病中哪些是由细菌引起的(多选).

    ①SARS(非典)  ②破伤风  ③禽流感  ④痢疾  ⑤足癣  ⑥肺结核  ⑦乙肝.

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灌入等量的肉汤,煮沸降温后进行持续观察。装置如图所示。

  1. (1) 预测实验的结果,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 乙腐败时甲没有腐败 B . 甲腐败时乙没有腐败 C . 甲乙会同时腐败 D . 甲乙永不腐败
  2. (2) 该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在设计对照试验时,一般每次有个变量。
  3. (3) 实验证明,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4. (4) 无数的科学家都对食物的腐败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19世纪法国科学家
绘制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部分的要求是   (      )
A . 全部涂黑 B . 用直线条表示 C . 用较密的细点表示 D . 用横线涂黑表示
我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加入的物质

处理温度

处理时间

滴加碘液检验

实验现象

淀粉糊2毫升+清水2毫升

37℃

10分钟

2滴,摇匀


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

37℃

10分钟

2滴,摇匀


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

0℃

10分钟

2滴,摇匀


  1. (1) 如果把试管①和试管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2. (2) 预测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试管①变蓝;试管② ,原因是
  3. (3) 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③号试管。要证明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有影响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 (4) 从实验可知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最终还要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经 吸收进入血液。
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
  1. (1) 提出问题:
  2. (2)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3. (3) 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4. (4) 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5. (5) 若有10只鼠妇,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值。
  6. (6) 得出结论:
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    )
A . 低温和干燥 B . 低温和室温 C . 高温和干燥 D . 低温和潮湿
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是(    )
A . 观察和实验 B . 测量和实验 C . 调查和测量 D . 实验和分析
做鼠妇实验时,设重复组并求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误差.(判断对错)
山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山药多糖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研究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研究者对实验大鼠进行如下处理,15天后在各组大鼠进食等量馒头的0、60、120分钟后分别测定血糖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大鼠状况

处理方式

血糖浓度(毫摩尔/升)

0分钟

60分钟

120分钟

A

健康

灌生理盐水

6.43

8.67

7.14

B

患糖尿病

灌服生理盐水

10.28

14.25

12.51

C

灌服山药多糖

7.31

10.38

8.14

D

患糖尿病

灌服格列本脲(降糖药物)

7.8

10.46

9.25

  1. (1) 针对该探究,你提出的问题是:
  2. (2) 四组大鼠灌服溶液要求等量的原因是
  3. (3) C组选用的大鼠状况是
  4. (4) 通过对照分析表明:山药多糖能。研究者认为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比格列本脲更有优势,理由是
  5. (5) 其它研究表明,山药多糖有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为进一步验证山药多糖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则还需要检测大鼠血液中的含量。
  6. (6) 人体患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如何预防糖尿病,请给出合理的建议
表为家蚕卵孵化实验的记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蚕卵数(个)

100

100

1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100

68

A . 控制各组的蚕卵数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 由表可知,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16℃ C . 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 D . “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和“孵化率”是实验结果
关于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下列正确的是(    )

A . 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B . 问题-实验 -假设-结论 C . 实验-问题-假设-结论 D . 假设-问题-结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