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知识点题库

在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进一步查找资料 B . 重新作出假设 C . 重新进行实验 D . 修改实验数据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研究方法为( )

A . 观察法 B . 调查法 C . 实验法 D . 模拟法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 . 有光、无光 B . 有光、无水 C . 干燥、湿润  D . 有空气、无空气
调查范围较大,不能逐个调查时,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

 

A . 例子 B . 代表 C . 样本 D . 样品
小明爱吃豆芽.“毒豆芽”事件发生后,他决定自己用黄豆发豆芽.以下是小明尝试发豆芽的探究,请分析回答:

容器编号

A

B

C

处理方法

用底部无孔的容器盛放,水浸没种子.

用底部有细孔的容器盛放,保持种子湿润,发热时及时淋水降温.

用底部有细孔的容器盛放,保持种子湿润,发热时不淋水.

结果观察

头两天萌发,随后种子逐渐腐烂

萌发良好,一周左右发豆芽成功.

头两天萌发,随后表层以下种子逐渐腐烂.

  1. (1) 黄豆芽选材的探究.实验方法和过程略,实验结果如下:

    ①虫噬空缺种子多数不萌发;

    ②陈年霉变种子多数不萌发;

    ③当年饱满种子萌发良好.

    比较①和③、②和③,可以说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的胚.

  2. (2) 发豆芽的技术的探究.

    实验前将选好的黄豆浸泡一天,取出分成三等份,处理如下并观察:

    ①B和C容器内黄豆发热说明种子萌发时进行旺盛的作用,该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

    ②实验表明,发豆芽的技术要求是:水不能浸没种子,且高温时需淋水降温.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适宜的和充足的

科学探究中,水、温度、时间等都可以成为实验变量.(判断对错)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在铁盘内铺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分为甲、乙两侧,甲侧盖黑纸板,乙侧盖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的两种环境.完成实验装置的制作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分组:全班分成6个小组进行实验.②在盘内两个区域各放入5只鼠妇,然后迅速盖上黑纸板和玻璃板,静置2分钟.③观察记录: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④计算出全班6个组第10次统计数据的平均值.⑤对计算出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请回答:

  1. (1) 该实验的变量是

  2. (2) 该实验的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3. (3) 该实验的假设是

  4. (4) 一侧盖黑纸板,而另一侧盖玻璃板的原因是做实验.

  5. (5) 用10只鼠妇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是为了避免

  6. (6) 在该实验中,用全班6个组第10次统计数据的平均值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原因是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广口瓶底部分别放上纱布,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故周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试验结果

干燥的纱布,25度的温箱

种子不萌发

潮湿的纱布,25度的温箱

种子萌发

潮湿的纱布,4度的冰箱

种子不萌发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25度的温箱

种子不萌发

A . 丙装置可作为甲装置的对照 B . 甲、乙对照可知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C . 丁装置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D . 本实验证明种子的胚完整而且有活力是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大豆的发芽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光对大豆的发芽有影响吗?小强对此进行了探究:在甲、乙两个同样的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50粒)的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大豆发芽情况.请据表分析回答:

  1. (1) 小强对乙培养皿设置的条件应该是:①
  2. (2)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3. (3) 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把知识、事物进行比较.把他们的共同点总结出来,把他们的不同点归纳起来,这对学习很有帮助.
  1. (1) 食物链的开始总是植物,即食物链总是从开始的.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供给自己和其他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2. (2) 食物链不包括细菌和等生物,即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
  3. (3) 一条食物链包括的生物中,出了生产者以外,其余的生物都是
  4. (4)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5. (5)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6. (6) 多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时需要吸入,呼出
  7. (7) 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某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请你和下列同学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1. (1) 植物吸收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有人把等量的紫罗兰叶分别放在封闭的、大小相同的1号和2号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小时后分别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检测,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容器植物光的颜色温度(℃)氧气增加量(mL)
    1紫罗兰2280
    2紫罗兰22-10

    ⑴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探究

    ⑵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容器大小、温度等条件相同的目的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⑶2号容器中,氧气不增反降的原因是:在黄光条件下,紫罗兰的呼吸作用效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光合作用效率。

  2. (2) 小林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过程中,选取了生长状况相同的A、B、C三条鲫鱼,A鱼用细线捆住背鳍,B鱼用细线捆住尾鳍,C鱼不作处理。将它们同时放入同一装有适量水的鱼缸中观察。

    ⑴小林在实验中设置了组对照实验。

    ⑵小林通过探究能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尾鳍具有的作用。

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现察到如下现象。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水+葡萄糖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酵母菌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十葡萄糖十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 (1) 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填装置序号);可作为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因素的一组对照实验是(填装置序号)。
  2. (2) 请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
  3. (3)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所以常用来酿酒或制作馒头。
  4. (4) 研究发现,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繁殖和生长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逐代减少。当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时,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酵母菌的代谢和生长旺盛,繁殖速度加快。请分析线粒体数量增加,使酵母菌的代谢、生长和繁殖加快的原因是
下列有关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比较果实大小这对相对性状的差异,应比较测量的平均值 B . 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实验结果是:具有暗淡颜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C . 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实验中,每次取完后,再将棋子放回去。 D . 证明鸡卵的卵壳上有气孔的简单实验方法是:把鸡卵放入 40-50 度的热水中
在阿根延中部发现了身长超过40米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这种巨型恐龙比以前发现霸王龙、剑龙等都要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重也是最长的恐龙物种。得出这一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或依据是(    )

①模拟实验 ②观察化石 ③进行比较 ④科学推测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探究是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之一。关于实验探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要设计对照组 B . 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C . 实验的结果一定与实验前做出的假设一致 D . 多次重复实验可提高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
“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于(    )
A . 假设 B . 问题 C . 结论 D . 幻想
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看到气球能够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

  1. (1) 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________.
    A . 先天性行为 B . 偶然现象 C . 取食行为 D . 学习行为
  2. (2) 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A . 实验模型 B . 对照组 C . 实验组 D . 一个变量
  3. (3) 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__________.
    A . 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了 B . 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 C . 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 . 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下图为意大利著名的实验生理学家斯巴兰让尼实验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5

  1. (1) 肉汤需要加热沸腾,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甲组烧瓶中为什么有微生物生成?,通过甲、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说明了
  3. (3) 此实验与我们学过的巴斯德实验相似。
  4. (4) 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秋天天气一天天变冷了,树叶随风飘落,某校学生发现:掉落的法国梧桐(学名悬铃木)叶子多数背面朝上,这是偶然现象吗?为此,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同学们对该探究实验做出的假设:法国梧桐叶自然落下时多数背面向上。

    选叶时应尽量选择大小一致的叶片,目的是

  2. (2) 探究实验选择了10人进行实验,重复10次。具体步骤是每人一片叶子,选择同一高度,按口令同时放手,让叶子自然下落,这样做的目的符合原则,实验结束后,统计了实验数据(如下表)。请你分别求出法国梧桐叶正、背面向上的平均值填在表格中。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正面向上

    2

    3

    2

    1

    3

    2

    2

    1

    1

    3

    背面向上

    8

    7

    8

    9

    7

    8

    8

    9

    9

    7

  3. (3) 实验结论:
  4. (4) 同学们针对实验结论展开讨论,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下图为叶片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图中①是组织,它相对图中②的细胞排列,含叶绿体

    图片_x0020_1194901023

  5. (5) 经过分析,最后大家得出叶片落地时背面向上多的主要原因是
一只雌蛾当着我的面,从蚕茧中脱颖而出,浑身还是湿漉漉的,接着它慢慢舒展双翅,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只有着栗色的天鹅绒外衣、白色的皮毛套、灰白相间的翅膀……这是法布尔对大孔雀蛾的一段记录。法布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
A . 实验法 B . 观察法 C . 调查法 D . 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