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有关内容选择恰当的是(     )

①虎门销烟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一历史人物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或民用工业。

  2. (2) 你能认出图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一重要人物,请写出来。

  3. (3) 图三历史人物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 (4) 新文化运动是图四历史人物等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开始时间和口号。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请回答:

  1. (1) 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掀起了一场长达三十余年的“自强”“求富”的运动。概括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

  2. (2) 辛亥革命被称为“完整意义是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概述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

  3. (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何重要地位?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       

A .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C . 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 D . 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化起步的主要标志是(  )        

A . 鸦片战争的发生 B .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 洋务运动的开展 D . 新文化运动兴起

下列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印刷的爱国题材的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对其反映的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②③④① B . ④②①③ C . ①③④② D . ④②③①
今天,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现代化建设。追溯历史,我国大规模建设近代海军始于(    )

A . 鸦片战争时期 B . 洋务运动时期 C . 甲午战争时期 D . 太平天国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有许多由河流冲击而成的平原,湄公河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它地跨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

材料二:湄公河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要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1. (1) 湄公河平原濒临我国四大濒临海域中的。属于气候,这里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为人们提高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这里主要的农作物。其南部的海峡是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2. (2) 在比例尺为1:100000000的地图上量的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到该海峡的直线距离是3厘米,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

  3. (3) 请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佐证材料中“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的观点。为“固海防”,清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努力?结果如何?

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

——改编自达·赫·威尔逊《英国史》

材料二: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但……只是代表了西学的一缕微弱之光,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间隐约闪亮。”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工业发展状况,并指出与此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2. (2) 西方人“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指什么?它与上一小题中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列举在此期间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实例。

离延教曾写道“观片战争的军你失胶还不是民族或命伤,决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黑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做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政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
A . 军备落后 B . 国力贫弱 C . 政治腐败 D . 急需改革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 . 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中日两国既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复杂多变。
  1. (1) 【友好邻邦  文化交流】“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郭沫若

    诗中歌颂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2) 【相同遭遇  各自探索】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日两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为了救亡图存,两国分别进行了探索。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

    1868年,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结合上述史料,请概括两国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有何不同,并分析两国探索一成一败的原因。

  3. (3) 【硝烟弥漫  侵略抗争】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结果一负一胜。这两次战争分别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4. (4) 以史鉴今,请你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一个小建议。
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巾出现的主张或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是(    )
A . 变法图强——“自强”“求富”——“民主”“科学”——民主共和 B . “自强”“求富”一一变法图强——一“民主”“科学”——民主共和 C . 变法图强——“自强”“求富”一一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D . “自强”“求富”——变法网强——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 . 抵制外国的经济势力扩张
李鸿章,晚清历史见证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平步青云·镇压农民起义】

1861年,为镇压农民起义,在曾国藩的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军队,次年,在安庆编成“淮军”。 1863年—1864年,李鸿章率军攻陷苏州等地,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了这场农民起义。李鸿章受封一等伯。

【意气风发·投身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创办了三个,如他所言:“练兵以制器为先”。其后,李鸿章痛感中国积弱之原因在于“患贫”,于是他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

【挥泪马关·签定耻辱条约】

洋务运动中筹建的北洋舰队多数船只从欧洲引进,曾是亚洲最强,但在维护战备的关键期,清朝库银首要用途却是为慈禧修建颐和园。而明治天皇自己拿出巨资用于海军建设。最终,北洋舰队失去了优势,全军覆没。清廷被迫接受战败事实,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1. (1) 写出“这场农民起义”的名称,以及它与以往农民起义相比的独特性。
  2. (2) 材料二中李鸿章的做法有何影响?体现了他的救国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李鸿章“挥泪马关”的原因。
近代中国,在探索中前行。

材料: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 (1) 请补充材料一思维导图①②部分,并根据导图概况中国近代化探索特点③。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并说说辛亥革命与事件②的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 (1) 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z,历史事件?写出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
  2. (2) 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其领导人是谁?根据材料Z-,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 (3) 以上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72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

1862年

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

1878年

在上海筹建机器织布局

1865年

李鸿章筹办江南制造总局

1885年

在天津设立陆军武备学堂

1866年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1888年

北洋舰队建成

材料三: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即不尽在师夷长技),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革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四:……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所认为的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并概括孙中山当时的主张。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原因。
1914-1919年间,我国面粉业等轻工业增长十分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A . 北洋军阀的分裂 B . 中国民族资本实力雄厚 C . 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D . 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