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知识点题库

下列划线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道芷阳

A . 缒而出 B . 先破秦入关者 C . 使使以大王 D . 渔樵江渚之上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D .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项是(    )

A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B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C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经·氓》)
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 . 大王来何操(状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 . 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即“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 ④谁为大王此计者 ⑤约婚姻 ⑥军中无以乐 ⑦若属皆且所虏 ⑧我鱼肉,何辞为

A . 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B . 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 . 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 .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下列各句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 .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C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 .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 (jī)            生(zōu)        以士卒(xiǎnɡ)       按剑而(jì) B . (kuài)        酒(zhī)         目视之(chēn)       目尽裂(cì) C . (jué)        参(shènɡ)      切而之(dàn)        不胜杯(sháo) D . (zǔ)         肩(zhì)           力攻秦(lù)           从百余(j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宽容 B .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责怪 C . 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                 排列,比照 D . 秦王复击轲,八创。                     遭受
  2. (2)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②使使以闻大王

    ③燕王拜送于庭                ④嘉为先言于秦王

    A . 两个“以”相同,两个“于”不同 B . 两个“以”不同;两个“于”相同 C . 两个“以”不同,两个“于”也不同 D . 两个“以”相同,两个“于”也相同
  3. (3) 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选部分描绘了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的情节依次可概括为:“厚遗蒙嘉——图穷匕见——顾笑舞阳——倚桂笑骂”等四个场面。 B . 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竞“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C . “图穷而匕首见”,矛盾冲突达到白刃相见的地步。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提”,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D . 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倚柱笑骂”,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
下面划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xiǎng)        美(jī)        卮(zhī)酒 B . (zhēn)目         (lù)力       (shù)目项王 C . (shèng)        目(zì)        (zōu)生 D . (dàn)            刀(zǔ)        须(yú)
下列划线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约为婚姻       ②臣战河南       ③沛公居山东时      ④项伯许诺

⑤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⑦君王为人不忍

A . ①④⑦ B . ②③⑤ C . ②⑤⑥ D . ④⑤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玡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以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节选自《南齐书•虞愿传》)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1. (1)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 . 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 . 虽数忤旨 , 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 . 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

    A . 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 . ①愿徐去无异容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 . 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 . 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 . 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 . 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 . 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4. (4) 翻译句子

    ①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②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 . 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 .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对下面句中划线词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必退   师:军队  然郑 , 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  朝而夕设版焉    济:接济 B . 唯君之     图:考虑  以乱整,不武    易:交换  两军相四十里   去:距离 C . 使烛之武见秦君    使:派  无能为也   已:通“矣”  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如果 D . 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晋军亦之     去:离开  君之所也    知:通“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 . 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 . 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 . 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 失其所与,不知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 . 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人分忧的思想品质。 C .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 . 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备他盗之出入与常也 B . 沛公居山东 C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 . 财物无所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   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 (1) 对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                          纵:听任 B .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交换 C . 吕后因    之                                     :给……吃 D . 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诚:果真
  2. (2) 下列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B .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C .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D .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出身和相貌的记述颇具传奇色彩。刘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 B . 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吕公到县令家避乱,大小官吏都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亦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C . 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定高祖有显贵之相,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吕公最终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D . 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一老者看见吕后与儿女在田中耕作,告诉刘季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显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②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释义有误的一组是(   )
A . 南(fán) (zhuì) (当作边邑) B . 之狐(yì) 不(知道) (gōng,供给)其乏困 C . (xiá)     何(满足)之有     孙(páng) D . (quē,损害)     行李(外交使者)     失其所(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