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点题库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 干燥Cl2 B . 检验K2CO3中的K+ C . 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D . 实验室制氨气
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下:

  1. (1) 为了提高废料溶浸的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一条即可)
  2. (2) 过程Ⅰ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过程Ⅱ中加入稀H2SO4酸化后,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则浸出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产物中只有一种酸根).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时,也可用盐酸浸出钴,但实际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请从反应原理分析不用盐酸浸出钴的主要原因
  4. (4) 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 , 请写出产生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5) 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和IV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Ⅳ中起的作用是
  6. (6) 实验室模拟生产过程V中,必须使用的仪器,除酒精灯、三脚架外,还需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碘的CCl4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 萃取、蒸发、分液 B . 分液、蒸馏、萃取 C . 分液、萃取、蒸馏 D . 蒸馏、萃取、分液
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 , 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Ⅰ、Ⅱ、Ⅲ、Ⅳ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

  2. (2) 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D、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

    固体B;沉淀D;溶液E _.

  3. (3) 写出①、②、④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是离子反应的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②;④

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 (1) 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液体混合物,选择装置,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
  2. (2) 从碘水中分离出I2 , 选择装置,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若将碘水和CCl4注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并静置后,碘主要溶解在(填“上层”或“下层”)液体中,该层溶液颜色为
  3. (3) 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进水的方向是从(填“上”或“下”)口进水.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
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法中,错误的是(    )
A . 制硅: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得硅 B . 制钠:以海水为原料制得NaCl,再电解熔融NaCl得钠 C . 制铁:以焦炭和铁矿石为原料,用CO还原铁矿石得铁 D . 制镁:以海水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氯化镁,用H2还原MgCl2得镁
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有NaOH、Na2CO3、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过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 Na2CO3    NaCl    NaOH B . NaOH  NaCl  Na2CO3 C . NaCl  NaOH  Na2CO3 D . NaCl  Na2CO3  NaOH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 B .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 . 蒸馏操作时,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上口进入,下口排除出 D . 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片_x0020_10004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灼烧”前先将海带用酒精浸润,其目的是
  2. (2) “过滤”时除了烧杯外还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3. (3) ①从环保角度及产物中不引人新的杂质方面考虑,“氧化”时最适合加入的氧化剂是 (填标号)。

    A.氯气     B.硝酸     C.H2O2

    ②若使用上述选中的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上述流程中涉及的实验操作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填标号)。
    A . 图片_x0020_100046 B . 图片_x0020_100047 C . 图片_x0020_100048 D . 图片_x0020_100049
  5. (5)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验加入CCl4萃取碘后的水层中是否还含有碘单质: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钠着火可用CO2灭火 B . 水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下口流出 C .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D . 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苯甲酸乙酯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食品中。制备原理:苯甲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可以生成苯甲酸乙酯与水。

由于苯甲酸乙酯的沸点较高,很难蒸出,所以本实验采用加入环己烷的方法,使环己烷、乙醇和水形成三元共沸物,其沸点为62.1℃。三元共沸物经过冷凝回流形成两相,其中环己烷在上层的比例大,再流回反应瓶;水在下层的比例大,放出下层即可除去反应生成的水。

装置图:

试剂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在水中的溶解性

乙醇

46

0.7893

78.5

易溶

苯甲酸

122

1.2659

249

微溶

环己烷

84

0.7785

80

难溶

乙醚

74

0.7318

34.51

难溶

苯甲酸乙酯

150

1.05

211 ~ 213

微溶

实验步骤:

①加料:在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6.1 g苯甲酸、13 mL乙醇、10 mL环己烷、2.0 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按照装置图左图组装好仪器(安装分水器,分水器上端接一冷凝管) ,从分水器上端小心加水至分水器支管处,然后再放去一部分 水使液面离分水器支管口约0.5 cm。

②分水回流:将烧瓶在水浴上加热回流,开始时回流速度要慢。随着回流的进行,分水器中出现了上、中、下三层液体。当中、下层接近分水器支管时,将中、下层液体放入量筒中。

③中和:将反应液倒入盛有30 mL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碳酸钠粉末至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无二氧化碳逸出,用pH试纸检验。

④分离萃取、干燥、蒸馏: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将水层溶液用25 mL乙醚萃取,然后合并至有机层。用无水MgSO4干燥,对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当温度超过140℃时,直接接收一定温度下的馏分,得产品约5.7 mL。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容器中制取苯甲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 (2) 本实验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酯的产率,请写出其中两种
  3. (3) 在制备苯甲酸乙酯时,加入环己烷的作用是
  4. (4) 步骤3中和时,加入碳酸钠粉末要分批的原因是
  5. (5) 用乙醚萃取后要把(填字母序号)的液体合并至有机层。

    a.从分液漏斗下部流出的         b.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

  6. (6) 步骤4收集馏分应控制的最佳温度范围为℃。本实验的产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1位)。
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纯净的溴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某校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并分离提纯反应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41

  1. (1) 装置Ⅱ中冷凝管除导气外,还有的作用,冷凝水从口进入(填“a或“b”)。四个实验装置中能起到防倒吸的装置有(填序号)。
  2. (2) 实验开始时,关闭K2 , 开启K1和滴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写出装置Ⅱ中发生的主要有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为,能说明苯与液溴发生的是此反应类型的现象是。Ⅲ中小试管内苯的作用是
  3. (3) 反应结束后,要让装置I中的水倒吸入装置Ⅱ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4. (4) 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液体呈棕黄色,将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就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

    ①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

    ②用5%的NaOH溶液洗涤,振荡,分液;

    ③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

    ④加入无水CaCl2粉末干燥;

    ⑤通过(填操作名称),可得到无色的较纯净的溴苯。

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将表面有铜绿 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B . 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C . 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 固体 D . 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的生成
除去下列各物质(其中A、C为溶液)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编号

物质(或溶液)

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

CaCl2

过量Na2CO3溶液

过滤

B

CO2

O2

铜网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FeSO4

CuSO4

过量铝粉

过滤

D

CO2

CO

点燃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 , 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B . 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AgNO3溶液、稀HNO3 , 可检验火柴头是否含有氯元素 C . 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用硫黄处理 D .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
钼酸钠晶体常用于配制金属缓蚀剂。图为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 , 含少量PbS等)为原料生产钼酸钠晶体的工艺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中钼元素的化合价是
  2. (2) “焙烧”反应为 , 该反应氧化产物是(填化学式),写出一条提高焙烧速率的措施
  3. (3) “浸取”时含钼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结晶”前需向滤液中加入固体以除去。若滤液中 , 要使钼元素无损失,残余的最低浓度是mol/L;[已知:]
  5. (5) 钼酸钠也可用钼酸铵和适量热的纯碱反应来制取,反应后溶液中只含钼酸钠从而有利于提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 (6) 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常温下,碳素钢在缓蚀剂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要使碳素钢的缓蚀效果最好,缓蚀剂中钼酸钠(摩尔质量为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天空课堂第二课中航天员展示了金属锆(40Zr)在无容器实验柜中从液体变成固体时的“再辉”现象。以锆英石(主要成分是ZrSiO4 , 还含有少量Al2O3、SiO2、Fe2O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锆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ZrCl4是白色固体, 604K升华,遇水强烈水解:ZrCl4+9H2O=ZrOCl2·8H2O+2HCl,在浓盐酸中会析出ZrOCl2·8H2O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高温气化”中可发生多个反应,写出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分馏过程中,为防止产品变质,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的是。液体a的电子式是
  3. (3) 实验室中洗涤ZrOCl2·8H2O沉淀操作是
  4. (4) “还原”中氧化剂是(填化学式)。
  5. (5) 由于锆铪(Hf)矿石共生,这样制得的锆中常含有少量的铪,需要进一步分离提纯。

    第一步:溶解分离

    将样品溶于氢氟酸后再加入一定量KOH溶液,锆和铪均以[MF6]2-存在。

    ①已知在水中K2HfF6比K2ZrF6的溶解度大,且K2ZrF6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利用

    方法进行分离。

    ②离子交换法:利用强碱型酚醛树脂R-N(CH3)Cl-阴离子交换剂进行交换分离,原理是:2RN(CH3)3Cl+K2ZrF6= [RN(CH3)3]ZrF6+2 KCl;2RN(CH3)3Cl+K2HfF6=[RN(CH3)3]HfF6+2 KCl。然后再用HF和HCl混合溶液为淋洗剂,先后将这两种阴离子淋洗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够将锆、铪分离的原因是

    ③将所得溶液与有机相磷酸三丁酯(TBP)充分混合、振荡,可以达到Zr与Hf分离。这种分离方法是

    第二步:高温还原

    在高温条件下,加入铝将制得的K2ZrF6还原可得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列物质的获得与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无关的是(   )
A . NaCl B . C . D .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海带灼烧后的海带灰中,碘元素主要以I-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带灰中提取碘的甲、乙两种方案如下:

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酸性条件下,I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灼烧海带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等。
  2. (2) “适量O2”也可以用双氧水替代,酸性条件下双氧水氧化碘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上述方案乙中,“含I2的水溶液”经三步转化为含“I2+水溶液”,主要目的是
  4. (4) 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5. (5) 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 . 主要是除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B . 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 . 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D . NaOH溶液可由乙醇代替
  6. (6) 方案甲中采用蒸馏分离效果不佳,原因是;方案乙中操作Z的名称是
下图是部分矿物资源的利用及产品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不可用电解的方法制备金属铝 B . 生产纯硅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 . 黄铜矿冶炼铜时,副产物可用于生产硫酸,可用作冶炼铁的原料 D . 硅是光导纤维、太阳能电池和计算机芯片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