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点题库

用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苦卤水含Cl-、Br-、Na+、Mg2+)的装置如图所示(a、b均为石墨电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4H++2e-=2H2O B . 电解时,电子流动的路径是: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 C . 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消耗1.12LO2(标准状况)时,b极周围会产生0.1gH2 D . 电解时,a电极周围首先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 , 说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前者的还原性强于后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 . 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C . 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一定是热能 D . 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A,B,C,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増大,质子数之和为40。B、C同周期, A,D同主族, 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C和A2C2, 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
  1. (1) 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 (2) 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 (3) 废印刷电路版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現改用A2C2和稀硫酸浸泡既达到了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若BA3与C2可形成燃料电池,电解质为KOH溶液,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氧化产物不污染环境)
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温度/℃

25

t1

t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1014

α

1×1012

试回答以下问题:

  1. (1) 若25<t1<t2 , 则α(填“<”“>”或“=”)1×1014 ,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2. (2) t1℃下,将pH=a的苛性钠溶液10mL与pH=b的稀硫酸500mL混合,测得溶液呈中性,若a+b=14则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α=
  3. (3) t2 ℃下,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10,则V1∶V2=
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用这种材料制备的二次电池原理如图甲所示,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 mol/L KO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放电时K+移向负极 B . 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 = 2H+ C . 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 = Ni(OH)2+OH- D . 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 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两球的浮力变化)(    )

A . 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B . 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C . 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D . 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用氟硼酸(HBF4 , 属于强酸)代替硫酸做铅蓄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使铅蓄电池在低温下工作时的性能更优良,反应方程式为:Pb+PbO2+4HBF4  2Pb(BF42+2H2O;Pb(BF42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放电时,正极区pH增大 B . 充电时,Pb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C . 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PbO2+4H+2e=Pb2+2H2O D . 充电时,当阳极质量增加23.9g时,溶液中有0.2mole-通过
甲烷的燃烧热为 ,但当 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 时,放出的热量为607kJ,如果 与一定量 燃烧生成CO、 ,并放出 的热量,则一定量 的质量为    
A . 40g B . 56g C . 60g D . 无法计算
将1L0.1mol/L的BaCl2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放出akJ热量;将1L0.5mol/LHCl溶液与足量CH3COONa溶液充分反应放出bkJ热量(不考虑醋酸钠水解);将0.5L1mol/LH2SO4溶液与足量(CH3COO)2Ba(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
A . (4b-10a)kJ B . (5a+2b)kJ C . (5a-2b)kJ D . (10a+4b)kJ
CO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CH3OH(g)。在容积均为1L的a、b、c、d、e五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1mol CO和2mol H2混合气体,控温。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1和图2。

图片_x0020_10000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吸热反应 B . K1<K2(K为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C . 反应进行到5min时,ab两容器中平衡正向移动,de两容器中平衡逆向移动 D . 将容器c中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容器d中的平衡状态,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温或减压
能源家族成员:①石油②电力③风能④天然气⑤水煤气⑥氢能,其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 . ①③⑥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④ D . ②⑤⑥
我国研制的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充电时,a电极反应式为 B . 充电时,b电极区pH增大 C . 理论上,每消耗6.5gZn,溶液中将增加0.1 D . 采用带负电隔膜可减少充电时产生锌枝晶破坏隔膜
我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Zn - PbO2电池,电解质为K2SO4、H2SO4和KOH,由a和b两离子交换膜隔开,形成I、II、III三个电解质溶液区域,结构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Ⅱ区域的电解质溶液为K2SO4溶液 B . a和b分别是阴离子、阳离于交换膜 C . 放电时,阴极区溶液中OH浓度升高 D .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
一种“全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流方向是从吸附层M通过导线到吸附层N B . 离子交换膜可阻止左边的碱性溶液和右边的酸性溶液发生中和 C . 从右边穿过离子交换膜向左边移动 D . 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二烯烃与溴反应制备多卤代物,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1,3–丁二烯(g) (CH2=CH-CH=CH2)和Br2(g)反应原理如下:

①CH2=CH-CH=CH2(g)+Br2(g)→ (g)    △H1=akJ·mol-1

②CH2=CH-CH=CH2(g)+Br2(g)→ (g)    △H2=bkJ·mol-1

(g)⇌ (g) △H3

回答下列问题:

  1. (1) △H3=
  2. (2) 1,3-丁二烯和Br2反应的能量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3-丁二烯和Br2反应会生成两种产物,一种称为动力学产物,由速率更快的反应生成;一种称为热力学产物,由产物更加稳定的反应生成。则动力学产物结构简式为

  3. (3) T℃时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1,3-丁二烯(g)(CH2=CH-CH=CH2)和Br2(g)各2mol,发生反应。1,3-丁二烯及产物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1,3-丁二烯

    100%

    72%

    0%

    0%

    0%

    1,2加成产物

    0%

    26%

    10%

    4%

    4%

    1,4加成产物

    0%

    2%

    90%

    96%

    96%

    在0 ~20min内,反应体系中1,4-加成产物的平均反应速率v(1,4加成产物)=

  4. (4) 对于反应③,若要提高1,4-加成产物 ( )平衡体系中的物质量分数,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
    A . 适当升高温度 B .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 . 增大体系的压强 D . 将1,4加成产物及时从体系分离
  5. (5) 反应 1,3-丁二烯二聚体的解聚为可逆反应:

    (g) 2 (g)    △H>0

    在一定条件下,C4H6和C8H12的消耗速率与各自分压有如下关系:v(C8H12)=k1·p(C8H12),v(C4H6)=k2·p2(C4H6)。相应的速率与其分压关系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k1k2与平衡常数Kp(压力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间的关系是k1=;在图中标出点(A、B、C、D)中,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是 ,理由是

传统的定量化学实验受到计量手段的制约而研究范围狭窄、精确度不高,DIS数字化信息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因为可以准确测量气压、浓度、pH、温度等而在化学实验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
  1. (1) Ⅰ.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锥形瓶中,再将注射器中某浓度的盐酸压入锥形瓶中,通过数字传感器测定实验中密闭容器(气密性良好)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镁条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 (2) 图2中a、b、c、d四个点中,产生氢气最快的为点。
  3. (3) 图中c点镁条已完全溶解,cd段容器内压强逐渐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4. (4) Ⅱ.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碳和一定量NO,发生如下反应 ,数字传感器测得 浓度随时间变化如表:

    反应时间/s

    0

    80

    90

    100

    110

    浓度/

    0.00

    0.30

    0.32

    0.33

    0.33

    若该反应在t s时恰好到达平衡,t所在时间段可能为___________

    A . 0s<t<80s B . 80s≤t<90s C . 90s<t<100s D . 100s≤t<110s
  5. (5) 0〜80s用NO来表示反应的速率为
  6. (6)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___________
    A . B . 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C . D . 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已知:反应体系中 的体积分数

大气污染物( CO、N2O、NO等)的治理和“碳中和”技术的开发应用,成为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1. (1) 某化工厂排出的尾气(含CO、N2O)治理的方法为: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 + N2O(g) CO2(g) + N2(g),CO、N2O 在Pt2O+表面进行两步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其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下图。

    ①写出N2O在Pt2O+的表面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第一步反应的速率比第二步的( 填“ 慢”或“快”)。两步反应均为热反应。

  2. (2) 汽车尾气中含NO,处理NO的一种方法为: 2 CO(g) +2 NO(g)N2(g) +2 CO2(g)

    ①已知该反应为自发反应,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 0. (选填“>”或“<”或“=”)

    ②一定温度下,将2 mol CO、4 mol NO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已知起始压强为11 MPa,达到平衡时,测得N2的物质的量为0. 5 mol ,则该温度此反应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的平衡常数Kp=MPa -1(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 (3)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科研工作者通过开发新型催化剂,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工业排放的CO2 转化为HCOOH,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如图所示:

    ①离子交换膜为离子交换膜。

    ②P极电极反应式为

    ③工业上利用甲酸的能量关系转换图如图所示:

    反应CO2(g) + H2(g) HCOOH(g)的焓变△H =kJ·mol-1。温度为T1℃时,将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H2(g) HCOOH(g) K=2。 实验测得:v=kc(CO2)c(H2), v=kc(HCOOH), k、k为速率常数。T1℃时,k= k ;温度为T2℃时,k=1. 9k , 则T2℃> T1℃,理由是

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N4分子,其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93kJ能量,断裂1molN≡N键吸收946kJ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4(g)=4N(g)的过程中吸收772kJ能量 B . N4属于种新型化合物 C . N4(g)=2N2(g)为吸热反应 D . 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
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可以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上述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 上述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 过程Ⅰ释放能量,过程Ⅱ吸收能量 D . 过程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我国研发的高效低压电催化还原CO2法居世界领先水平,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工作时总反应为NaCl + CO2CO + NaClO。a、b均为涂装催化剂的惰性电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 工作时,NaClO产生在a极区 C . 若用铜-锌原电池作电源,则X极反应为Zn-2e→Zn2+ D . 消耗0.05mol CO2时,有0.1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