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题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 . 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 . 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他国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概括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同”和“异”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求同存异”的方针对这次会议和新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

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土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     )

A .  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 B . 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 C . 以遇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 D . 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3月,在西姆拉会议上,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以秘密换文方式,擅自划定中印边界走向,即“麦克马洪线”它是英国殖民者与印度政府单方面对中、印边界的非法划线,遭到了国民党政府、西藏地方部门和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强烈反对。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西藏政府实行民主改革,却引起印度政府的不安与百般阻挠。1951年,印度趁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派印军大举向“麦线”推进。1954年,印度侵占了中印边界中段、西段约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959年3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向我国正式提出领土要求,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中印友好,对印度的武装侵犯和无理要求,一直采取克制、容忍的态度,为两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作出不懈的努力。印度却认为中国的忍让是软弱可欺,而变本加厉地在边界制造事端。1959年10月,印军在东、西二段同时向我边防军发起猛烈炮击,我边防军只得奋起反击。经过两个阶段的反击战,中国边防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为了和平解决两国边界争端,我边防军全面撤退到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我侧20公里以后地区。后来,我方将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俘虏等分批、分期地全部送还印度,博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印冲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冲突的结果和影响。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 .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 . 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 . 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 . 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 . 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1972年,陈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派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那时,“我们对在联合国名义下干涉别国的事情,持保留或者反对态度”。“对联合国大多数经济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比较超脱的”,“不参加投票”。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外交政策还不成熟 B . 对联合国的作用认识不足 C . 缺少联合国工作经验 D . 力图避免卷入大国间的争斗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    )
A . 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 B . 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 C . 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 D . 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
2015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平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讲话中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该会议的召开距今(  )
A . 50周年 B . 70周年 C . 60周年 D . 80周年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
A .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C .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 推行不结盟政策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多极化格局形成 B .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 . 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 . 中苏关系缓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

①中美建交

②粉碎“四人帮”

③重返联合国

④香港回归

A . ③②①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①③④②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材料三: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为此美国在欧洲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这些“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虽然美国企图通过它在会议中的“仆从国家”破坏会议,但参加会议的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还有大批“和平中立主义”和接近“和平中立主义”的国家,它们有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这次会议(    )
A . 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B . 促成了印度支那局势缓和 C .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 确立了非集团不结盟原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技术引进路径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中历史地形成的。我国历史上技术引进的路径发生了多次变化,综合表格中多个历史阶段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我国技术引进的演变

——据姜辉《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与我国技术引进路径演变》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推行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这一政策”是指(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一边倒” C . “另起炉灶” D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下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馆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    )

A . 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 B .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 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 D . 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0世纪70年代,共和因的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用自己的智都和魄力,在外交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演出,下列事件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的合法席位

②基产格秘密访华

③中日建交

④中美建交

A . ①②④④ B . ②①③ C . ②①④ D . ①④③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 . 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 . 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 .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 . 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