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题库

温家宝总理在第65届联大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出……没有世界的和平稳定,就难有人类的发展进步。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都应摒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以和平手段解决纷争。下列历史事件或主张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周恩来在亚非会议期间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中国军队参加海地维和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 .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 .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有欲关不能之势。”毛.泽东肯定地说道:“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最早体现这一思想的外交活动是

A . 参加万隆会议 B . 参加日内瓦会议 C . 参加26届联大 D . 毛.泽东出访苏联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    )

A .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C . 1955年万隆会议 D .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

A . 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B . 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 .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 . 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 . 反对霸权主义 B .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 结伴而不结盟 D .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规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关系,并感到如果这些原则运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同年的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也同意以这些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中国与印度、缅甸的关系(    )

①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

②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地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布什说:“这是一个丢脸的时刻,我感到极为失望。但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看法。”这一说法是针对(    )

A . 亚非会议的召开 B . 美国被迫从越南撤军 C .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图)。它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

A .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 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 C .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是(    )

①新中国百废待兴

②苏联等东欧国家同中国建交

③美国敌视新中国

④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决裂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新中国初期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含义是(  )
A .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 . 扫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C . 在外交上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 . 提出了“求同存异”原则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
A .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
A . 万隆会议 B . 不结盟运动 C . 日内瓦会议 D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0世纪50年代,对于即将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积极准备了方案,并将参加会议的国家除中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外,分为下面表中几种类型。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

类型

部分代表国家

“和平中立”国家

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

接近“和平中立”的国家

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

接近“反对和平中立”的国家

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

A .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 . 积极奉行不结盟政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合乎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深切缅怀他为党、人民、国家和人民军队建立的卓著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杰出楷模的崇高精神。以下与周恩来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④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 .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它的提出恰逢其时,尤其是为不结盟国家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它为有着不同意识形态或者不同价值观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沟通的共同平台。”这里的“它”是指(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 “求同存异”方针 C . 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人民日报》在1978年3月以一整版篇幅介绍了埃德加・斯诺的生平,突出强调了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以及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在篇末使用“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的结论。当时,《人民日报》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
A . 扭转国人旧有的美国印象 B . 树立美国爱好和平的形象 C . 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解冻 D . 颂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 . 中印谈判 B . 日内瓦会议 C . 亚非会议 D . 雅尔塔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