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知识点题库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 . 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 . 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 . 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 . 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改善建设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
①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以“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亚非会议顺利进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边这一历史图片反映的史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A . 建国伊始即获得苏联的外交承认 B . 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 . “重返联合国” D .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图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的国际会议的代表证。由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是(  )
 

A . 日内瓦会议 B . 万隆会议 C . 联合国大会 D .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 . 巴黎和会 B . 亚非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日内瓦会议
下列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迎接尼克松                     ②走出日内瓦会场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会见田中角荣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①③④
某些历史学家认为,1950年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不仅仅是因为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而且也包含苏联方面的因素,即争取苏联方面对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支持。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 B . 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 . 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D . 赢得战争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 (1) 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
  2. (2) 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
某国际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主要议题,可以说是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这次会议最有可能(     )

A . 1954年日内瓦会议 B .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 . 1955年亚非会议  D .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二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1. (1)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 (2) 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3) 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 .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 .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 . 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停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以主动地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风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列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下图反映了对1949一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援助情况的报道的统计,据此可推断出(  )

A . 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B . 中国援外以经济实力为依托 C . 中国为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D . 中国是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

第十一条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

第十六条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他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1. (1) 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
  2. (2) 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作者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3. (3) 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20世纪50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朝鲜代表团要求联合国军在6个月内撤出朝鲜,首次以大国身份组团参会的中国代表团表示支持,苏联代表团也支持中国的意见。这次会议(    )
A . 贯彻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B . 初步达成了有关解决朝鲜问题的决议 C . 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 D .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是为了()

A . 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降会议的顺利召开 B . 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C . 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 D . 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缅会谈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B .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C . 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 . 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 . 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 . 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D . 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我们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这次大会(   )
A . 就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了协议 B .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D . 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召开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 “俄国保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在军事上惨败于传统的战争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因此“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当然,在以上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带有决定的意义。美国自以为是私有制立国的“天定命运”与“天然优越”的国家,具有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并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

——《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和讯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的原因,指出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外交策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