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它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材料二:由于美苏之间长期的争霸,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展负担沉重,美国也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债务国。因此我们中国应大力发浪生产力,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美苏争霸,史学家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霸权主义是成协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同时美苏争霸体现了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从其结果来看,对抗显然不是国家和世界之福,所以应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与分歧,共建和谐世界。——摘映自豆丁网《美苏争霸的启示》

材料三:中国土地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发展出永佃制。农民永佃权是当时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和深化所引起的。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镇的兴起,使许多地主由农村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的地主或城居而完全脱离生产的地主越来越多。……地主大量地聚集在城市中,对土地无法直接经营,对农业生产也无法干予,在拥有“田底权”(即对土地的所有权)的前提下把“田面权”(即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佃农,可以把田面权转让、出卖、转顶以及传给子孙后代。……并雇佣了较多的农业雇工,独立自主地支配、经营和使用土地,有的生产商品粮食,有的生产经济作物。在法律上和实际生活中,取得田面权的佃农,与田主“平等相称”。

农民永佃权具有二重性。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讲,它体现了封建租佃关系逐渐没落的趋势,预示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来说,它延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分解过程,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摘编自樊树志《明清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关于土地所有权分割的考察》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2. (2) 根据材料,指出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的一种启示,并进行论证。(只需写出其中一种并加以论证即可)

  3. (3)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永佃制出现的历史原因,并简要评价明清时期的永佃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国家

贸易状况

1955年8月

埃及

签订贸易协定,埃及从中国进口钢材,中国购买埃及棉花。次年,中埃正式建交。之后,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中国政府向埃及提供了2000万瑞士法郎的无偿援助。

1955年9月12日

缅甸

中国售往缅甸的物资到达仰光:计13480吨钢材、266吨生丝、8000件棉纱、3000箱玻璃、5000条毛毯以及油漆、瓷砖、花布等。

1955年12月29日

缅甸

中缅签订缅甸大米与中国商品换货议定书。

1956年4月

柬埔寨

经济代表团访华,两国签订贸易与支付协定,双方各出口500万英镑的货物。

1956年5月

日本

日本政府同意与中国互派民间贸易代表。

1956年5月

巴基斯坦

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了中国供应巴基斯坦30万吨煤的合同。

1956年6月

柬埔寨

中柬两国在北京签订了议定书,规定中国1956年至1957年间无偿给予柬埔寨价值800万英镑的援助。

1956年6月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

1956年10月

印尼

贸易代表团访华;11月,两国签订贸易协定,期限一年,双方各出口1200万英镑的货物。

1957年7月

阿富汗

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两国间首个贸易协定。

1958年7月

苏丹

在苏丹困难之际,中国以易货方式购进100万英镑的棉花,推动了1959年初两国建交。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发展与亚非国家经贸关系的背景及特点。

“如果说美国单枪匹马就能决定共产主义的命运,并能很快让苏联政权垮台,未免夸大其词.但是,美国的确能够对苏联的政策施加极大的压力,迫使克里姆林宫的行为比近年来的所作所为更加温和与克制,从而最终导致苏联政权逐渐软化,或者垮台。”根据材料中提出的观点,美国政府应该(  )

A . 与苏联结成同盟 B . 对苏联推行遏制战略 C . 与苏联搞“缓和” D . 对苏联实行绥靖政策
“马歌尔计划”在欧洲自由贸易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强化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内部贸易和欧洲货币体系来引导欧洲合作的新形式出现。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 . 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B . 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 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D . 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宜地严守机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这一“心照不宣”(    )

A . 体现了冷战局势的级和 B . 意在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 . 说明三国有着共同利益 D . 道免了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沉浮欧洲——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美、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材料三:下表

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共体(欧盟)成员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西欧六国

12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美国

162245

2847549

3516825

4433129

5775948

7651223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 (1) 材料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据材料分析欧洲居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2)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举措?

  3. (3) 据表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

苏联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

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

1949年1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率(%)

时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5.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5.6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两国在对峙的过程中控制和支配别国或地区的方式。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变化。

为“推进欧洲经济进步、促进欧洲生产发展、为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提供支持以及推动国际贸易。”战后美国实施(或者建立)了(    )

A . 马歇尔计划 B .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 欧共体 D . 世界贸易组织
二战以来,各种政治力量相互较量,国际格局风云变幻,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三: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将争夺限制在除直接战争之外的领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美国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把冷战称为“长和平”,也有人称之为“冷和平”。

——《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1. (1) 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3. (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
材料一: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材料二:欧盟成员国示意图(截至2007年)

比较材料一、二,选取两则材料中有关政治局势变化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B . 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 C . 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D . 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 B . 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C . 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 . 美国百姓对苏联敌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西欧和美国建立了特殊的经济关系。1946年整个西欧的工业产量比1937年下降了30%,其中德国下降了69%,法国下降了28%,英国下降了4%,而美国却提高了47%。同时期,西欧主要国家的工北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由30.5%下降到22.2%,而美国却由41.4%上升到56.4%。二战前西欧九国的出口值是美国的1.5倍,而战后仅及美国的1/2。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西欧经济的恢复需要资金、技术和设备,而在当时两种社会制度严重对立的形势下,西欧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而美国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然要援助西欧。在金融方面,美元实际上成为西欧各国唯一的国际支付手段,美国成了向西欧提供国际流通货币的中央银行总库。


材料二:从50年代末开始,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1960年—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但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还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正如联邦德国前总统阿登纳指出的那样:“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当时美国认为推动西欧一体化有利于实施其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因此也支持西欧的联合。基于此,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指出:马歇尔计划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和西欧的关系需要“进行痛苦的调整,需要耐心,需要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历史因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下列漫画反映了二战后的欧洲局势。根据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 . 马歇尔计划促进西欧经济复苏 B . 漫画揭露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C . 欧洲复兴计划遭到苏联的抵制 D . 漫画反映了西欧国家的意志
1951年,美国众议院“反美国活动调查委员会”公布了三百多名好莱坞人士名单,其中有些人只是因为政治立场模糊而已,但他们却因此被迫退出影坛。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 冷战政策和麦卡锡主义的泛滥 B . 石油危机造成美国经济的萧条 C . 二战灾难促进和平思潮的兴起 D . 古巴导弹危机成胁关国的安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冷战”中出现了热战。下列对热战的最准确理解是(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中的局部战争 B . 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C . 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武装冲突 D . 美国发动的维护其世界霸权的战争
如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讽刺漫画。漫画的主要寓意是(   )

A . 世界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B . 美国掩人耳目研制新式武器 C . 苏联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卫士 D . 美国是危害和平的罪魁祸首
针对国际上有人将“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人民日报》2015年3月18日发表文章指出,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
A . 具有军事结盟的真实意图 B . 以稳定东欧和苏联为目标 C . 对外经济援助具有虚假性 D . 以援助达到控制别国的目的
下图中的漫画反映了二战后的某一历史事件,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创作的目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 B . 该事件标志冷战拉开序幕 C . 该事件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D . 丘吉尔对希特勒不满
冷战结束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但关于冷战起源的问题依然值得人们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材料二  苏联在坚决反对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复活的同时,将其西部边界的安全视为关系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对罗斯福和丘吉尔明确提出:“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因此斯大林在三巨头的一系列会晤中对波兰问题始终寸步不让。不仅如此,苏联还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

——齐世荣、彭树智《世界史·当代卷》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

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四  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既不是苏联的革命热情也不是美国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必然结果。尽管冷战的参与者都不想要冷战,冷战最后还是发生了。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

——陶文钊《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及其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2. (2) 据材料二,分析苏联对西方国家态度强硬的主要目的。综合材料一、二,举例说明苏联把东欧变成“安全地带”的主要表现。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
  4. (4) 材料四认为冷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据此指出作者采用的研究视角。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