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知识点题库

二战后对德国及其首都分区占领的国家是( )

A . 美苏英日 B . 苏美英比 C . 苏美英意 D . 苏美英法
1949年,“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 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 . 成立经互会 C . 成立华约组织 D . 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六国的欧洲无疑是不完整的。西部还有重要的空白,向东则遇到“铁幕”这一障碍,它(指铁幕)东面实际上正在形成另一个共同市场。“另一个共同市场”建立的目的是

A . 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对抗 B . 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对抗苏联 C . 促进欧洲各国的合作和发展 D . 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
二战后,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

A . 与雅尔塔会议直接相关 B . 是美苏全面冷战的产物 C . 是北约和华约对峙的结果 D . 是反法西斯斗争的结果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 . “北约”的成立 D . “华约”的成立
1947年3月,美国总统在国会上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在1948年6月底以前,提供四亿美元的援助。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历史上将其称为(   )

A .   “铁幕”演说 B . 马歇尔计划 C . 杜鲁门主义 D . 雅尔塔体制
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   )

A . 恢复西欧经济 B . 稳固资本主义 C . 打开西欧市场 D . 遏制共产主义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新丝路将成为美国主导的欧洲战后重建以来最大的经济外交计划”。二战后,美国在欧洲的“经济外交计划”(    )

A . 有利于二战后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 B . 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C . 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D . 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说: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它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文中杜鲁门“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的表述暗指哪一国家(    )
A . 德国 B . 中国 C . 苏联 D . 英国
学者杰里·本特利说:“超级大国看起来已经摆出了要进行核对抗的姿态,在这两周的时间里(1962年10月),全世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两周后,苏联政府终于认识到即将到来的核战争的可能性,答应了美国的要求。”导致当时世界局势紧张的直接原因是(    )
A . 马歇尔计划 B . 朝鲜战争 C . 越南战争 D . 古巴导弹危机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遍布世界的海陆空基地。基于上述建议,美国(    )
A .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 推行杜鲁门主义 C . 倡导建立“北约” D . 创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些政治漫画常常带有讽刺性意味。下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画家绘制的题为《窒息的英法意市场》的漫両。据图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    )

A . 经济危机导致欧洲经济震荡 B . 马歇尔计划利于欧洲经济复兴 C . 讽刺美国财大气粗掌控欧洲 D . 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而动摇
1963年,法国戴高乐将军说:“她(法国)不再需要任何人,相反,别人开始有求于她了……法国与美国关系的模式怎能不改变?”上述言论反映了(    )
A . 法国与美国关系走向彻底破裂 B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法美关系调整 C . 法国主张改变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合作关系 D .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促使美国重视法国地位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
A . 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 . 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 . 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 . 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1943年,罗斯福授意戴维斯发表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提出了通过美、英、苏三大国合作,树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领导地位的构想。但1945年杜鲁门继任总统后,逐渐改变了大国合作政策,把苏联看作美国称霸的最大障碍。这主要是由于(   )
A . 美苏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 B . 杜鲁门更加强调意识形态 C . 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D . 世界列强实力对比的变化
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    )
A . 朝鲜战争 B . 柏林危机 C . 古巴导弹危机 D . 越南战争
托马斯.L.弗里德曼在《雷克萨斯和橄榄树》中比较了“全球化体制”和“冷战体制”:“如果冷战世界明确的观点是‘分裂’,那么全球化明确的观点就是‘整合’。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整合”推动了分裂国家的再次统一 B . “全球化体制”下国与国的矛盾趋向缓和 C . “分裂”激化了民族矛盾与宗教冲突 D . “冷战体制”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的重组
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1950年,法国、德国等16个受援国在美国5亿美元拨款的支持下,创立欧洲支付同盟,对成员国相互间的所有贸易采用双边记账、集中抵消的办法予以清算。西欧国家的这些举措(    )
A . 意在建立新型货币体系 B . 有助于争取美国援助 C . 意在建立区域经济集团 D . 有助于多边贸易发展
下图反映了不同年份联合国成员国分布比例情况,据图中信息可以认定(   )

A . 第三世界国家逐渐成为全球领导力量 B . 重要国际组织已能维持国际和平稳定 C . 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构成发生重大调整 D . 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受此影响出现变化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1983年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据此可知,“星球大战计划”(   )
A . 基于美方战略核武器的巨大优势 B . 设想对敌方进攻进行多层次拦截  C . 是理想的攻击性战略核武器计划 D . 因缺乏科学理论依据而被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