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知识点题库

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体现了(      )

A . 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抗 B . 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C . 德意志民族的分歧 D . 东西德国的正式分裂
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A . 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B . 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 C .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说:“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的救治演说中也说道:“命运已把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赋予了我国。”此时,为争夺世界霸权、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政治措施不包括

A .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 推行马歇尔计划 C . 扶植日本 D . 恶化中美关系
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 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把以前流向西欧或苏联势力范围之外的其它地区的大宗贸易转向了东欧”,以此来抵制西方的援助。这些协定(    )
A . 导致了冷战的兴起 B . 推动了经互会成立 C .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 . 使东欧经济长期高速发展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美国实施了(  )
A . 杜鲁门主义 B . 马歇尔计划 C . 北约的成立 D . 德国的分裂
近年来,美日韩借口朝鲜频繁试射核弹,对朝鲜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制裁,并屡屡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进行联合军演,东北亚地区密布战争阴云。有军事专家将如今的朝核危机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相提并论。当年古巴导弹危机(  )

①以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而化解

②体现了美国对朝、对越局部战争的失败

③以美国摧毁苏联在建的古巴中程导弹发射基地告终

④体现了美苏冷战对峙中以妥协求和平的另一面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④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53年后,美苏双方关系出现微妙变化。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和平取胜战略”,通过对话谈判逐步“软化”苏联。赫鲁晓夫提出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向美国施压,1958年11月,苏联政府向西方三大国政府发出照会,要求美、英、法在6个月内撤出它们在西柏林的驻军,使柏林成为“自由城市”。否则,苏联将把进入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权转交给民主德国。美、英、法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宣称苏联如果封锁进入西柏林的通道,他们将不惜诉诸武力。这就形成了战后第二次柏林危机。面对西方的强硬态度,苏联放低了调子,表示希望通过国家领导人互访和会谈,改善东西方关系。美国同意召开新的四国首脑会议,讨论柏林问题。1959年,美苏进行了戴维营会谈,尽管双方没有做出实质性让步。但是,双方宣布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也实现了美苏暂时的缓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柏林危机”形成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柏林危机”得以化解的主要原因及启示。
美国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描述了一个繁荣的法国小镇惨遭二战蹂躏,后来因获得美国经济援助,生产生活又回复正常,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
A . 杜鲁门主义 B . 马歇尔计划 C . 尼克松主义 D . 星球大战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但经济全球化却使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对峙主要事件简表

美国

苏联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

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

1949年3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 (1) 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美苏在对德问题上所存在的矛盾根源于双方(    )
A . 意识形态的分歧 B . 国家性质的不同 C . 国家利益的冲突 D . 对法西斯的认识不同
有人认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疆域”覆盖全球。这里的“疆域”是指(   )
A . 军事霸权 B . 政治盟友 C . 货币体系 D . 价值观念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A . 推动美国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B . 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 . 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D . 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二战后,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 .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45年以后,日本在美国帝国体系的庇护下显著地崛起。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60年代和70年代的越南及东南亚,美国进行了全球范围的反共产主义活动。在此过程中,日本一直充当美国在亚洲的军火库,这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财富的增长。

——彼得,卡赞斯坦《美国帝国体系中的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是以打到美国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庇护”日本对亚大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如何。归纳指出美国持这观点的主要原因及实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材料二: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三: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

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对美国的影响,并以亚洲地区为例,说明其在“战后40余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3. (3) 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到处“寻敌”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香港问题实行一种“暂时维持现状不变”的特殊政策,以保持与英国的对话关系,保持香港作为新中国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国际通道”。这样做(    )
A . 违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 . 是暂时承认帝国主义不平等条约 C . 是冷战大环境中的现实主义考虑 D . 体现了和平共处的外交基本原则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发表“铁幕”演说 B . 提出“杜鲁门主义” C .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这反映了冷战后(    )
A . 欧洲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B . 美国加紧争夺全球霸权 C . 西方主要国家对欧洲主导权的争夺 D . 资本主义阵营矛盾激化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战争”指的是(    )
A . “冷战 B . 朝鲜战争 C . 恐怖主义 D . 越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