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知识点题库

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 .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 .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 .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 . “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 . 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 . 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 . 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中这样描写:“他反复地呼吁对他所领导的政府的同情、财政资助和国际上的承认……他明白地翘首海外,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孙中山

A . 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B . 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 . 其三民主义脱离中国实际,对中国革命没有指导意义 D . 在中国革命中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3. (3) 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4. (4)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 . 严惩外国侵略者 D . 反对封建没落的封建统治
有学者指出,抗战时期华北日军进攻除根据其战略方针外,一般是在春冬两季和夏初秋尾的时候,此时的华北河水消落,干涸结冰,植物未长茂,与此相反,夏秋两季是八路军作战的活跃期。材料反映(    )

A . 八路军没有与日军正面作战的能力 B . 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 C . 日军的时机选择便于发挥武器优势 D . 实力悬殊决定双方战术选择
太平天国捣偶像,拆孔子牌位,焚儒家经典……曾国藩书《讨粤檄文》,打jm卫道(封建正统)的旗帜,许多读书人加入湘军。这反映出(    )

A . 太平天国的行为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 B . 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根基较深 C . 曾国藩阻碍了中国近代社会进步 D . 太平天国领导人崇洋媚外
梁启超评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他在此评论的是( )

A . 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矛盾 B . 约法之弊与政治乱象的关系 C . 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 D . 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开国大典”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共同点是(    )

A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 .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 .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当代学者冯友兰得出这一结论的证据不包括(    )

A . B . C . D .
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

A . 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 B . 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C . 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D . 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治的基础
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上,美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蒋家台湾的保护国、20世纪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结论与史实不吻合的是(    )


结论

史实

A

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B

美国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的盟军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美国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美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 A B . B C . C D . D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请分别说出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当门人向他报告湖南的革命时,他对于可能的动乱,无可奈何,觉得也可能会大乱将至,但却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A . 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 B . 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 C . 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 . 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其吸引力的是(  )
A . 平均分配土地 B . 发展工商业 C . 建立民主政治 D . 兴办学校教育
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两则评论都旨在强调(    )
A . 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B . 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C . 历史趋势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D . 社会矛盾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个学生写了一篇小论文: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正式大总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青天白日旗为国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政府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以中华民国纪年,2011年算起来应该是民国一百年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材料二:从2010年初开始,一场辛亥革命百年庆典主办权的争夺战在武汉、广州、南京等城市之间展开。

材料三: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1. (1) 材料一的小论文中有几处错误,请找出并纠正。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几个城市争夺庆典主办权的主要历史原因。
  3. (3) 材料三中“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什么样的辛亥革命精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困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 .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 . 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C . 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 . 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辛亥革命(    )
A . 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 . 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 . 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 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期维新派曾指出,中国治安混乱和巡捕差役制度有关,他们费时既久,耗财亦多,效率低下,民受其害,官被所蒙,因此提出仿效西方警察制度,以职业警察代替差役。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是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

天津巡警局成立后,负责天津城内及四周的治安巡查。不久,巡警机构更趋细化,分为管理、稽查、办公、侦缉、治安、 紧急警务、消防、审讯、关押以及负责警员诊疗的养病室等等,警种齐备,功能齐全,而且各种警务章程齐备,可操作性强。后又设立全省警察最高管理机关警务处,同时创办警务学堂。随后不久,清廷昭谕各省仿照直隶试办警务。1905年,中央设立巡警部。不过,各省的警政建设,发展很不均衡;有的省军、警不分,有的省沿用绿营旧制。

 ——摘编自夏敏《晚晴时期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建设》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创设警察制度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警察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