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知识点题库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 .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 .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 .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

A . 60年代末 B . 70年代初 C . 70年代末 D . 80年代初
1949年10月1号,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所列各项属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原因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⑤
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 . 海峡两岸经济互利互补
“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义的新中国。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 “一国两制”构想
夏丹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列出了一些知识点,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助指出来(      )

A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D . 《共同纲领》确立了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俞可平在《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写道:“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 其中“根本政治追求”的根本体现是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一国两制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从50年代开始使用票证,一直到90年代初结束,票证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 . 商品供应匮乏 B . 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 C . 实行计划供应 D . 发展经济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 对外经济交流 C . 人民的勤奋工作 D . 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     )

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主要区别是(    )

A . 社会制度不同 B . 拥有的自治权不同 C . 经济政策不同 D . 外交权利不同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人阶段之间的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

(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

(二)思想先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

据统计,1979〜1988年,中国新建2个民族自治州、51个民族自治县,到2005年,自治县已增加到120个。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补充形式,在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新建了1173个民族乡。材料反映出少数民族(   )

A . 自治权受法律保护 B . 自治程度不平等 C . 自治形式更加丰富 D . 自治模式有差异
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

A . “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B . “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 C . “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 . “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 . 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 . 台独势力 C . 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 . 冷战格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此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
A . 新时期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 逐步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邓.小平这一讲话意义在于(    )
A . 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B . 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 . 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D . 表明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美国歌手将1949-1989年全球重大新闻的关键词串联而成创作了歌曲《WEDidn't Start TheFire》。其中,1949年的歌词中提到的“红色中国”,应当是()
A . 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B . 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C . 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