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知识点题库

南方网记载,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

A . 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 . 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C . 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 . 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1955年10月23日毛.泽东接见西藏参观团时谈话时说:“你们有自治权,各民族的事自己管,就像新疆维吾尔人的事情自己管一样。汉人只能帮助,不能代替他们管理。”这在以后政治生活中具体表现为(      )

A . 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C . 成立西藏自治区 D . 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功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文革”时期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罪名的是

A . 周恩来 B . 毛.泽东 C . 邓.小平 D . 刘少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的分配形式③生产组织形式 ④城乡劳动力结构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④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 .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周恩来曾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是在分析(    )

A . 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 B . 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对比 C .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D . 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
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表明(        )
A .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 “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C . 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 . 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007年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惊现“史上最牛公章”,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公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一举措有利于(     )

A .  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 . 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C . 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逐步消灭的政策。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这(    )

A .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 C . 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联合执政的方针 D . 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

思想先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其基本思想和核心内容,就是把全党工作重心由急风暴雨革命战争时期的阶级斗争,转移到国家全面开展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陈云、邓.小平与中共八大》

材料二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中共八大指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共八大的召开有何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社论内容概括为什么方针?为此,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有何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这位“老人”是谁? 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在南海边写下的“诗篇”指的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这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说我们可以坐着等到它来到。”由此可知(    )

A . 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 . 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C . 该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 . 当时改革开放作为国策已写入宪法
导致下图(出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1980年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是(    )

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农村的改革

②中国实行“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③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加速发展战略”陷于困境

④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该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下图为2017年7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与此纪念邮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开国大典举行 B . 中共八大召开 C . 香港回归祖国 D . 澳门回归祖国
“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人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三大外交方针提出
齐邦媛在《巨流河》里写道隔着台湾海峡,漂流者日思夜想的是故国山川和年轻的亲友,即使父母也应尚在中年,隔了四十年,回去时所见多是美梦的骨骸。”“漂流者”能回去主要是因为(    )
A . “九二共识”的达成 B .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 . “一国两制”的提出 D . 海峡两岸三通限制逐渐放宽
下图为1959年主政台湾的国民党“外交部”对其外交人员的指示。这反映当时台湾当局(    )

A . 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B . 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C . 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 . 放弃了敌视中共政权的立场
问答题:假如你是一个导游员,陪同一个外国旅游团到安徽凤阳农村考察,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78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并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原因,你准备怎样介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