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点题库

下面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在         像 神       五   B . 品  词        生  家      叫  C . 字  学        桂  树       近  个儿
读拼音,写汉字。

línɡ  lì

bài

ɡē

xuē

yàn

pínɡ zǎo

zhòu

cuàn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 这两篇是鲁迅先生写的, 这两篇是写鲁迅先生的。

A.《有的人》        B.《好的故事》

C.《少年闰土》      D.《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 (1) 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2. (2)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3. (3)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4. (4)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下列句中的省略号,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B . 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C . 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D .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
阅读理解。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平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 (1) 分别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2.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选“如饥似渴、夜以继日”中的任意词造句。

    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

  3. (3) 结合短文,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哪里有天オ?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②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4. (4) 我会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古诗句或名言。
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A然大   北风号   忙忙   B经风霜    一无际      吞枣

  2. (2) 仿写含“然”的四字词语A:
  3. (3) 选词填空:呼呼的着,一位黄包车夫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4. (4) 词语B所填汉字的意思是

    ①吃足了。     ②足;充分     ③满足

    用这个词写一句话:

用“然”字组词,并填到句子中。
  1. (1) 这件事太了,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2. (2) 鲁迅这样的作家,一点架子都没有。
  3. (3) 早上出门时,妈妈说今天会下雨,让我带伞,到了第三节课时下起雨来。
  4. (4) 奶奶这么大年纪了,是爬不了泰山的。
下面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军    张李戴   心病 B .    套    猪   C .    哭    外    北风怒 D . 不清   落   九寒天   一数二
按要求写句子。
  1. (1) 天空中挂着圆月。(扩句)
  2. (2)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3. (3)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改为反问句)
  4. (4) 闰土回家去了。    我还常常想念着闰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5. (5) “六一”那天,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修改病句)
选择正确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外貌描写

①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②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③“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附加题
  1. (1) “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    )的住处。
    A . 刘备 B . 班固 C . 司马光 D . 诸葛亮
  2. (2) 下列选项中不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是(    )
    A . 祥子 B . 孔乙己 C . 闰土 D . 阿Q
  3. (3) 鲁迅在写作方面主要涉及、杂文三个方面。
  4. (4) 巴金“激流三部曲”指的是《家》《》《》。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 . 供品  厨房 B . 讲究  郑重 C . 经厉  瘦削 D . 预告  融合
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zhèng zhòng

cuò zōng

líng luàn

tuì suō

yí wànq wú jì

现代文阅读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①我曾见过三位逝者,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②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但是诚笃的脸。

    ③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孩子,他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来到灵前,两只清秀的眼睛看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他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④我那时用了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帷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⑤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⑥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⑦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尊敬感觉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⑧归途,我们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袋传单:有工人发的,有大学生发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当时我们其实一点儿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⑨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1. (1) 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请在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2. (2) 短文题目“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 (3) 本文是通过哪三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的?请简要概括。
  4. (4) 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为什么却运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的情况?
阅读专项训练。

风    筝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然而最喜欢风筝。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发见了他。他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有删减)

    资料  此又写于1925年1月24日。1925年,中国北方各省正处于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之下,在意识形态上极力强化封建教育。1925年11月,段祺瑞政府的教育部通过了学校“读经”的决议,规定自初小四年级起必须读经。一些封建文人和知识分子紧相配合,高唱“尊孔读经”,竭力推行奴化教育。鲁迅的这篇又章,正是对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揭露和批判。

  1. (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我”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我”对待兄弟。结合资料可以了解到,作者借写“年少时抹杀小兄弟的爱好”来批判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摧残。
  2. (2) “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结合资料,说说“严冬”指什么。
将词语补充完整。



哭    吞枣    张

大悟    饱霜    一望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山阴道上行走,一路的美景令人应接不暇 B . 弟弟的胃口特别好,尤其喜欢吃水果,经常囫囵吞枣 C . 爷爷脸上的皱纹,记录了他饱经风霜的岁月。 D . 经过老师指点,我才恍然大悟 , 这道题原来是我做错了。
语文与生活。

关于读书,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反思自己的课外阅读经历,谈一谈你今后准备怎么做。

读拼音,写词语。

    一群群鱼儿línɡ lì()地在dànɡ yànɡ()的fú pínɡ()和shuǐ zǎo()下面游来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