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 知识点题库

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

《不求甚解》一文的文章结构是什么?

作文
题目:读书之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同学们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B . 谁也不能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C . 他出差很少乘车的目的是为集体节俭开支。 D . 听了张海迪的报告,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一笑(càn)  许(ruò)  难(jí)  民(shù) B . 彩(fù)  狡(jié)  然贯通(huò)  聪(yǐn) C . (chóu)  咬文字(jué)  肾(gāo)  泛(lán) D . 情(yí)  作(jiǎo)  蒸(liú)  吹毛求(cī)
下列复句关系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A . 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B .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C .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 .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划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í)情        狡(jié)      碍(zhì) B . 吹毛求(cì)    (cūn)        要(jué) C . 饰(zǎo)       难(jié)       然贯通(huò) D . 咬文字(jué)   证(chǎn)      (càn)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的征服

蒋子龙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所以,书是人类一种伟大而美妙的发明。

    文明的征服其实也是书的征服。

    书是最聪明、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

    有书为伴,孤独是一种深刻而丰富的享受,闲暇将卓有成效,幽静将变得烂漫多彩,嘈杂也可以宁静和谐。

    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禁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房子里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书虫子。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它征服。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一次,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唯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联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工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再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供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才真正感觉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该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身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社会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它。

  1. (1) 阅读文章后,请你谈谈书是如何“征服”人的。
  2. (2) 作者主张人要“征服”书,人应该怎么样去“征服”书呢?请具体阐述。
  3. (3) “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
  4. (4) 揣摩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②再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供奉物。

指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①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③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不求甚解”一语出自的《》一文。原文说五柳先生(陶渊明自己)有三大志趣,其中之一是“”,后来有的人就这一点。作者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曲解写下了这篇杂文,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这是一篇,即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幽居    味同嚼蜡    孜孜不倦    寻章摘句 B . 修剪    吹毛求疵    狂忘自大    不求甚解 C . 聪颖    开卷有益    咬文嚼字    全神惯注 D . 死抠    大而无当    惑然贯通    以小见大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情(yí)     狡(jié)    咀嚼(jǔ jué)    味同蜡(jiáo) B . 难(nán)    碍(zhv)    死(kōu)       咬文字(jiáo) C . 然(huò)    相(sì)     蒸(liú)       然贯通(huò) D . 解(qǔ)     腐(yú)     要(jué)       大而无(dāng)
名句积累。
  1. (1) 从培根《谈读书》中摘录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2. (2) 古今中外,有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或格言,请你仿照示例的格式,将你在课外收集的这类名言或格言抄写几例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三例)

    示例:①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②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③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选自201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2) 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 (3)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4. (4) 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 . 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 . 选文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 .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5. (5) 下面这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凑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
  1. (1) 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

  2. (2) 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口号。
仿照例句将仿句补充完整。

例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阅读选文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中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身上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身上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身上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他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中,“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丧失”的是除了现实世界之外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 B .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这句话在文中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 在第⑤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呼应开头的结尾,这句话可写为: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D .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他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这句话中“极大可能”应该删去,删去后结论更明确、具体,更令人信服。
  2. (2) 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读史使人___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_____,数学使人___________,科学使人_____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 . 聪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辩 B . 明智  灵秀  周密  深刻  庄重    善辩论 C . 高尚  明智  聪慧  深刻  有修养  巧辩 D . 深刻  高尚  聪慧  明智  有修养  巧辩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__________

朱万疆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断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中走向宁静,从浅陋中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着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索。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图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__A__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__B__《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④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___C__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⑤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__D__经典蕴舍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只是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 (2) 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 . 引出中心论点 C . 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3) 文章第②段中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简要回答。
  4. (4) 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跃参加。
  1. (1) 【文化传承。文化积累】活动一:定方向 选书目

    “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

    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作家:作品:

  2. (2) 【策略方法·实践策略】活动二:有步骤深探究

    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你的研究步骤是:

  3. (3) 【策略方法·实践策略】活动三:精阅读美汇报

    经过几周的精读,你的研究任务完成了。在读书汇报会上,你将展示你的研究成果。你的展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