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雨说》的作者郑愁予,台湾诗人。诗集《郑愁予诗集I》被列为“影响大陆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大陆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 B . 《谈读书》选自《随笔》,作者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随笔》是他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C . 《智取生辰纲》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第一步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D . 《公输》选自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的言行的辑录。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 她的温声细语在耳边流淌,仿佛阳光穿透浓荫,撒下一地的色彩斑澜。 B . 让我们以志向为矛、以坚韧为弓,持之以恒地捶打命运这堵厚实冰冷的墙。 C . 读书可不求甚解,但不可潦草应付;可咬文嚼字,但不可吹毛求次。  D . 一阵暖风熏过,花儿们抖落一冬的沉闷,相互拥抱嘻闹。
下列是有关读书或学习的名句,请在画线处默写填空。

,思而不学则殆。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便欣然忘食。

③作者有思路, 。

④敏而好学,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语言精练有力,警句较多,有的已经成为名言。 B . 本文开篇提出论点,表达自己对读书的种种看法。 C .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排比论证等方法,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D .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读书(求知)的目的、方法及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种种缺陷,鼓舞人们读书(求知)。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xiàn)    茫(miǎo)    吹毛求(cī) B . 取(zhǐ)    徨(páng)    而不舍(qì) C . 碍(zhì)    叹(kǎi)    然贯通(huò) D . (xiá)    粉(zhī)    孜孜不倦(zī)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仔细揣磨 B . 修剪移栽 C . 羡慕学问 D . 启迪智慧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根深蒂(根本)  不言而(明白)  孜孜不倦(勤勉) B . 而不舍(雕刻)  章取义(截取)  止步不(前进) C . 行之有(效果)  民百姓(百姓,民众)  不知所(处理) D . 学识博(深)  开有益(书,书本)  一事无(成功)
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人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②狡黠者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③如不以经验之,则又大而无当。

A . 务(致力)    鄙(边远的地方)    范(模范) B . 务(务必)    鄙(低劣)          范(衡量、检验) C . 务(追求)    鄙(看不起)        范(模范) D . 务(致力)    鄙(看不起)        范(衡量、检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________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________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________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 , 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②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1. (1)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如果  假如;不论  无论;因为  因此)

    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2. (2) 第①段的中心句是
  3. (3) 由“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一句想到的成语是
  4. (4) 第①段中“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这句话中“这一点”指的是哪一点?
  5. (5)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不求甚解”的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1. (1)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一句中“这样”指的是什么?
  2. (2)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一句中“观其大略”指的是一种怎样的读书态度?
  3. (3) 选文第二段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谈读书》一文的作者培根是法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B . 《谈读书》一文是篇随笔,向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和方法,同时还阐述了读书的功用。 C . 《不求甚解》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马南邨,他原名邓拓,著有作品集《燕山夜话》。 D . 《不求甚解》一文提出的“不求甚解”阐述的是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 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1. (1) 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 (3) 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4. (4) 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 . 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 . 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 .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5. (5) 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谈读书”中的“谈”是的意思,有时带点漫谈、随笔的性质。标题概括了全文论述的,点明了论述的。本文就“”这一话题谈了三大方面,每一方面都有鲜明的观点、精彩的论述,是启迪思想、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文学常识填空。
  1. (1) 培根,国哲学家、家,著有《》《》等。
  2. (2) 马南邨,原名,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
仿句练习。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读书然后

阅读《不求甚解》,回答问题。
  1. (1) 作者批驳了哪一错误观点?
  2. (2) 你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吹毛求

味同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被这光辉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 . ③⑤①④② B . ③⑤①②④ C . ①②④⑤③ D . ①④②③⑤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B . 习.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崇高风范,也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C . 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起来,还重点考虑了诗词文化的意境和表现形式。 D . 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我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语言与思维·思维提升】谜语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其通俗的形式为人们喜闻乐见。你天天都使用的筷子,常常让人们联想到夫妻、兄弟、姐妹、朋友和伙伴等。你能结合上述提示以筷子为谜底创作一条谜语吗?当然,有创新更好。

打一厨房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