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 知识点题库

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花都开好了

  ①记忆里,乡村多花,四季不息。而夏季,简直就是花的盛季,随便一抬眼,就能看到一串艳红,或一串粉白,趴在草丛中笑。

  ②凤仙花是不消说的,家家有。那是女孩子的花。女孩子们用它来染红指甲。(A)花都开好的时候,最是热闹,星星点点,像绿色的叶间,落满粉色的蝶,它们就要振翅飞了呀。猫在花丛中追着小虫子跑,母亲经过花丛旁,会不经意地笑一笑。时光便靓丽得花一样的。

  ③最为奇怪的是这样一种花,只在傍晚太阳落山时才开。花长在厨房门口,一大蓬的,长得特别茂密。傍晚时分,花开好了,浅粉的一朵朵,像小喇叭,欢欢喜喜的。(B)祖母瞟了一眼花说,该煮晚饭了,遂折身到厨房里。不一会,屋角上方,炊烟就会飘起来。狗开始撒着欢往家跑,那后面,一定有荷着锄的父母亲,披着淡淡夜色。我们早早把四方桌在院子里摆上了,地面上洒了井水(消暑热的),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就要来了。花在开。这样的花,开好的时候,充满阖家团聚的温馨。花名更是耐人咀嚼,祖母叫它晚婆娘花。是一个喜眉喜眼守着家的女子呀,等候着晚归的家人。天不老,地不老,情不老,永永远远。

  ④喜欢过一首低吟浅唱的歌,是唱兰花草的,原是胡适作的一首诗。歌中的意境美得令人心碎:“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定是一个美丽清纯的乡村少女,一天,她去山中,偶遇兰花草,把它带回家,悉心种在自家的小园里,从此种下念想。她一日跑去看三回,看得所有的花都开过了,“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多失望多失望呀,她低眉自语,有一点点幽怨。月华如水,心中的爱恋却夜夜不相忘。是有情总被无情恼么?未必是。等到来年的春天,会有满园花簇簇的。

  ⑤亦看过一个有关花的感人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在三岁时失去了母亲。父亲不忍心让小小的她受到伤害,就骗她说,妈妈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等院子里的桃花开了,妈妈就回来了。女孩于是一日一日跑去看桃树,整整守候了一个冬天。次年三月,满树的桃花开了。女孩很高兴,跑去告诉父亲,爸爸,桃花都开好了,妈妈就要回来了吧?父亲笑笑说,哦,等屋后的蔷薇花开了,妈妈就回来了。女孩于是又充满希望地天天跑去屋后看蔷薇。等蔷薇花都开好了,做父亲的又告诉女儿,等窗台上的海棠花开好了,妈妈就回来了。就这样,一年一年地,女孩在美丽的等待中长大。健康而活泼,身上没有一丝忧郁悲苦的影子。在十八岁生日那天,女孩深情地拥抱了父亲,俯到父亲耳边说的一句是,爸,感谢你这些年来的美丽谎言。

  ⑥花继续在开,爱,绵绵不绝。

  ⑦画家黄永玉曾在一篇回忆录里,提及红梅花,那是他与一陈姓先生的一段“忘年交”。当年,黄永玉还是潦倒一穷孩子,到处教书,到处投稿,但每年除夕都会赶到陈先生家去过。那时,陈先生家红的梅花开得正好。有一年,黄永玉没能如期赶去,陈先生就给他写信,在信中这样写道:“花都开了,饭在等你,以为晚上那顿饭你一定赶得来,可你没有赶回来。你看,花都开了。”

  ⑧你看,花都开好了。冰天雪地里,红艳艳的一大簇,直艳到人的心里面。它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世界有好人,有善,有至纯至真。多美好!


  1. (1) 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以“花都开好了”为题。

  2. (2)
    请将作者在每一种花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补充完整。

    ①凤仙花是彰显女孩子的活力与美丽的青春之花。

    ②晚婆娘花是 之花。

    ③兰花是 之花。

    ④桃花、蔷薇、海棠花是表现善意谎言中殷切关爱的亲情之花。

  3. (3) 请按照要求,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句子和词语作批注,答案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A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A句:花都开好的时候,最是热闹,星星点点,像绿色的叶间,落满粉色的蝶,它们就要振翅飞了呀。

    赏析A句: 。

    B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加线的词语作注。

    祖母瞟了一眼花说, 该煮晚饭了,遂折身到厨房里。

    瞟: 。

  4. (4)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中画线句“冰天雪地里,红艳艳的一大簇,直艳到人的心里面 ”的理解。

  5. (5) 读完本文,我们觉得花香满纸,沁人心脾。生活中,花儿可以用来表达感情、传递心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结合所选之花的象征意义、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至少一种)写一段寄语。

    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6月19日)是“父亲节”,请为你敬爱的父亲或天下所有的父亲送上一束花,向他(他们)表达你真心的祝福。

    我选择的花是: 

课外阅读。

        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一辆小汽车向爱因斯坦的家开去。开车的是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他要去探望爱因斯坦。

       忽然,他看见爱因斯坦独自在一座桥上走来走去,边走边自言自语,还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那位朋友走上前去问:“您在这干什么呢?”“有个学生约我在这里见面,他还没来。”爱因斯坦笑着回答,并没有责怪那个学生的意思。朋友听了爱因斯坦的话,对迟到的学生很不满。他说:“这不是浪费了您的宝贵时间吗?”“不,没有。”爱因斯坦扬了扬手中被雨淋湿的纸片说,“没有浪费时间。你看,我在等他的时候,已经解了一道难题。”

       爱因斯坦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是多么善于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啊!

  1. (1) 这篇短文共个自然段。

  2. (2) 短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在等学生,可是这个学生。朋友认为这是,而爱因斯坦认为,因为

快乐阅读。

     九月的一天,我来到钱塘江边,观赏那举世闻名的钱塘江秋潮。

     江边,几座山峰突起。山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山顶上,人们正焦急地望着地平线,等待着秋潮到来。

     爬上山顶,景色尽收眼底。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海阔天空的景象,在那茫茫的雾色中,江水平齐,伸向无边的远方,令人心旷神怡。

     开始,远处的江面十分平静。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潮势汹涌,浪涛耸立,旋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潮水涌来,掀起七米多高的浪头,声传数十里,我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自然景观所折服! 

     啊,钱塘江秋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焦急        一瞬间

  2. (2) 本文是按顺序写的。

  3. (3) 课文《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形式先交代了观潮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有着异曲同工之感,都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个朋友

      两个朋友在森林里玩耍。突然,有一只熊向他们冲过来。一个人连忙逃跑,爬到树上躲起来。还有一个人来不及跑了,只好躺在地上装死。

      熊走到他身边,用鼻子闻闻他的脸,这时候他连呼吸都停住了。熊以为它是个死人就走开了。

      等熊走了,那个朋友从树上下来,笑眯眯地说:“喂!熊跟你说了些什么啊?”

    “它告诉我,在危急的时候,那些撇下伙伴逃跑的人,都不是朋友。

  1. (1) 照样子写一写

    例:笑眯眯

          

  2. (2) 全文总共个自然段。

  3. (3) 爬上树的人为什么不是好朋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真实的善良

    有一个时期,我因医牙,每日傍晚从北影后门行至前门,上跨街桥,到对面教育印刷厂的牙科诊所去。在那立交桥上,我几乎每次都看见一个残了双腿的瞎老头儿,卧在那儿伸手乞钱。其中有三次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给那瞎老头钱。照例是10元钱和一塑料袋儿包子。过街桥上上下下人很多,不少的人便驻足望着那一情形,但是没有人掏出自己的钱包。有一天风大,见老太婆刚掏出的10元钱刮到了一个小伙子脚旁。他捡起,明知是谁的钱,却若无其事地往自己兜里一揣,扬长下了跨街桥。所有在场的人,都在桥上盯着他的背影看。我想他一定是意识到这一点的,所以没勇气回头也朝桥上的人们望。

    瞎老头问老太婆:“好人,你想给我的钱,被风刮跑了吧?那也算给我了!我心受了!”老太婆说:“是被风刮跑了,可已经有人替我捡回来了!给……”

    我认识那老太婆,她从早到晚都在离桥不远的地方卖茶叶蛋。我想她一天也挣不了几个10元钱的。

    于是,几乎每个驻足看着的人,都默默掏出了自己的钱包。

    那一天我没去牙科诊所,因为我也把钱给了那个瞎老头。

    后来那瞎老头不知去向了。

    而那老太婆仍在原地卖茶叶蛋。

    有一天我经过她跟前,不由自主停下脚步买她的茶叶蛋。我不迷信,可我似觉得她脑后有光环闪耀。

    我问她:“你认识那老头?”

    她摇摇头,反问我:“可怜的老头,他上哪儿去了?”

    我也只有摇头作为回答。

    她长长叹了口气。我从中顿时感到一种真真实实的善良,仿佛从这卖茶叶蛋的老太婆心里作用到了我自己的心里。

  1. (1) 第一段作者为什么特意交待“其中有三次,我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给那瞎老头钱。”?
  2. (2) 写小伙子的行为,对塑造老太婆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 (3) 品味第2段画线句:“是被风刮跑了,可已经有人替我捡回来了!给……”试解释老太婆为什么这样说。
  4. (4) 如果捡钱的那个小伙子知道了他扬长而去后的这一切,他会怎么想,是写一段他的心理活动。
  5. (5) 为什么作者说:“我不迷信,可我似觉得她脑后有光环闪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

    窗,一直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从窗口往外看,欣赏屋外的景物。

    五六岁的时候,我和家人住在乡村的小屋。白天,我靠在窗前,可以看到悠悠的白云,苍翠的青山,娇美的花草……我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中。

    七岁的时候,我们搬到海岛。晚上,我伏在窗前,听着海浪拍岸的声音。数着天上的繁星。远处的灯火,像一朵朵闪闪发光的金花,令人神往。

    现在,我又从大厦的窗口往外看。马路上有飞驰的车辆,有往来不绝的行人,还有灿烂耀眼的大小招牌,让我目不暇(xiá)接。

    啊!窗外的景物真是变化无穷,它给我的欢乐也是说不完的。

  1. (1) 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2) 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

    例:(欣赏)景物       空气        阳光

  3. (3)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花:①模糊迷乱;②能开花供欣赏的植物;③颜色或种类错杂;④耗费。

    Ⅰ白天,我靠在窗前,可以看到娇美的草。

    Ⅱ这块布花花绿绿的,真好看。

    Ⅲ看完这本故事书,我了一个月的时间。

    Ⅳ我在阳光下看书,眼睛都看了。

  4. (4) 找出一句比喻句,。然后回答问题。

    这句话把比作

  5. (5) 这篇短文按的时间变化分别写了(地点)窗外不同的景物,写出了景物的变化。
课外阅读。    

    芦苇地下和田边的草丛,是萤火虫的“发祥地”。它们一个个从草丛中飞起来,忽明忽暗的一点点白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在那里移动。最有趣的是这些白光(            )乱窜,(            )也有一些追逐的形迹:有时一个飞在前面,亮了起来,另一个就会向它一直赶去,但前面一个突然隐没了,或者飞到水面上,与水中的星光混杂了,或者飞入芦苇或稻田里,给那些枝叶遮住了,于是追逐者失去了目标,就迟疑地转换方向飞去,有时反给别的萤火虫作为目标了。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1. (1) 在文中的(            )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 (2) 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描写萤火虫最有趣的句子。
  3. (3) 你认为把萤火虫比作“天上的繁星”恰当吗?为什么?   。
  4. (4) 短文主要写萤火虫的景象。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没有赢得持久的和平,而是又酝酿着新的战。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相继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他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继而对我国发动全面进攻。意大利和德国也先后侵略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法西斯把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中。

    1939年9月,德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迫使英国、法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1941年,德国侵略苏联,日本军队偷袭美国军港,对美军发动进攻。面对法西斯的不断侵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组成同盟,决定彻底打败法西斯。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亚洲,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日本法西斯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被卷入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七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1. (1) 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国家和地区,亿人口被卷入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参战兵力超过人,大约士兵和平民伤亡,人流离失所。
  3. (3) 回首二战,再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有什么感受呢?写一写。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  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 (1) 选出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2. (2) 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②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3. (3) 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

    顺风耳:

  4. (4) “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
    A . 原始社会 B . 农耕社会 C . 科学社会
  5. (5) “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A . 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 . 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C . 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6.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
    A . 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B . 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 . 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课外阅读,理解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

    夏天到了,荷花开了。雷雨后的夏夜,空气清新,星星和月亮像刚刚洗过似的。此时此刻,去西湖散步,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且不说西湖凉风习习,且不说西湖湖畔如同仙境一般,但是西湖里的一大片荷花就能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往返了。一片片荷花亭亭而立尤其是荷叶上的一颗颗水滴灿若明珠,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刚刚闭合。荷花虽然闭合了,但却关不住一湖清香。

    荷花不畏风雨,也从不孤独,要开就开满湖,方圆一片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荷花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长,就能开花结果。花儿开在蓬蓬勃勃的绿色中间,荷梗立于涟漪荡漾的碧水之上。有一朵花就献出一个莲蓬……

    荷花毫无私心它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毫不保留的全部献给人类。

    荷花啊,荷花,你多美呀!人们怎么能不赞美你、称颂你呢?

    荷花毫无私心,它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毫不保留的全部献给人类。

    荷花啊,荷花,你多美呀!人们怎么能不赞美你、称颂你呢?

  1. (1) 请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标题。
  2. (2) 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比作

  3. (3) 仿写词语。

    朦朦胧胧        凉风习习  

  4. (4) 人们赞美荷花是因为:(     )。
    A . 满湖的荷花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B . 亭亭而立的荷花能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C . 喜爱荷花的清香、美丽 、壮观,更喜爱它的不孤傲,不娇贵的性格和毫无私心、毫不保留的献身精神。 D . 开在蓬蓬勃勃的绿色中间,荷梗立于涟漪荡漾的碧水之。
  5. (5) 把短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6. (6) 在大自然中,你还喜欢什么花?把你喜欢的原因写出来好吗?
阅读。

修车老汉

    ①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于车祸。

    ②一个生命的离去,再平常不过,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③那天,正奋力骑行在桥上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轮胎破了。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

    ④“赶紧帮忙补一下!”我催促老汉。“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取出了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路上长钉了!”看到是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我拿话套老汉——我看过这方面的报道,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嗯!”老汉似乎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

    ⑤“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但愿钉子不是你撒的,我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急急赶路。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⑥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当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我气不打一处来,冷冷地看着他,我断定他就是撒钉子的人——他的铁盒里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⑦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那天一早,我上桥时远远见到一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靠近了,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

    ⑧“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听到吼声,顿时惊惶失措地站在那里,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撤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

⑨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不再撒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

    ⑩可老汉却死了。老汉离去后半年,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引起了轰动: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报道还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⑪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腰背的老汉。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惊惶失措:

    改过自新:

  2. (2) 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情节发展和“我”对老汉的情感变化在表格中补充完整。

    情节发展

    “我”的情感变化

    老汉第一次为“我”补车胎

    愤怒

    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被“我”抓了现行

    怀念、内疚

  3. (3) “老汉似乎听出我的话外音”,这里的“话外音”指(    )
    A . 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我”真倒霉。 B . 修路工人不小心把钉子浇筑在了路面上。 C . 老汉故意在路上撒下了钉子。 D . 路上竟然长出了钉子,“我”感到很疑惑。
  4. (4) 短文第④段和第⑧段连续三次出现了“一模一样”一词,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5. (5) 短文第⑦⑧两段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请写出相关句子。
  6. (6) 短文第⑨段写道“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汉在张望些什么?(请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7. (7)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这是对老汉的描写,在文中反复出现了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写出了,另一方面也向读者暗示了
阅读芳草地。

点金术

    ①很久很久以前,希腊有一个国王,名叫麦得斯,他最喜欢金子。

    ②一天,他祈祷神灵赐给他更多的金子。神灵看他这样贪得无厌,就决定惩罚他,说:“好吧,我赐给你点金术,明天早晨你接触到的一切都会变成金子。”听到这话,麦得斯心花怒放,对自己说:“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

    ③第二天,他很早就起床了。他触到床。嘿!床竟然变成了金的。他开始穿衣服,衣服也成了金的。麦得斯高兴极了。

    ④随后,麦得斯到花园里去赏花。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玫瑰花芬芳艳丽。他摘下一朵大红玫瑰花,这花一到手中立刻变成了金的。他又摘下一朵,又成了金的。这使他很扫兴,因为他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这算不了什么。”国王心想,“我指望大的好处,就不能不带来一些小的不便。”

    ⑤麦得斯去吃早饭。他端起一杯牛奶,牛奶立即变成了金的。他拿起一片面包,面包也成了金的。现在,麦得斯开始闷闷不乐了。因为,金子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他虽然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却饥肠辘辘。

    ⑥麦得斯又来到花园。他的小女儿正在花园里,看到爸爸,就向他跑来。麦得斯非常喜欢小女儿,便亲吻了她一下,小女儿立刻变成了一座金雕像。

    ⑦“神啊,我到现在才明白:”他痛苦地说,“把金子都拿走,还我的女儿吧!”

    ⑧神灵说:“你比以前聪明了,我看得出来,你的心还没有从血肉变成金子,否则就无

法挽救了。快去吧!到你花园旁的河里去洗洗手,河水会把点金术带走的。”

    ⑨麦得斯到河里去洗了手,然后,疾步如飞地向他小女儿的金雕像跑去。他再一次亲吻她,使她还原成美丽可爱的小女儿。

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教训

  1. (1) 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贪得无厌:

    饥肠辘辘:

  2. (2) 请根据这个童话的故事情节,完成填空,并讲讲这个故事。

    起因→经过→结果

  3. (3) 画“____”的句子中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的“这个教训”说明了(   )的道理。
    A . 做人要善良 B . 神灵会惩罚坏人 C . 人不能拥有太多财富 D . 贪得无厌的人会受到惩罚
  4. (4) 这个故事真奇妙,请你发挥想象,说说如果麦得斯再不停止使用点金术,结果会怎样。
雕像(课外阅读)

    一位致富不忘家乡的农民企业家出资修了一座跨河大桥。

    大桥竣工后,企业家找到一位颇有名气的雕塑家,请他塑一尊人物石雕立在桥边。

    企业家说:照片我没有,但请您听听这个故事——

    20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山洪暴发,天昏地暗。一个放学归来的少年躲在河边一棵孤柳下浑身湿透,惊恐地盯着面前咆哮的河水。突然,少年听到一声声呼唤:狗子——狗子——

少年隐约看见河对岸母亲顶着一块儿塑料布艰难地走来了,可河上的小木桥早被洪水冲走了。母亲也看见了儿子,来不及挽起裤腿便踏进湍急的河里。突然,一股更猛的洪水奔涌过来,母亲一闪不见了。少年急了,跟着洪水往下游跑。

    良久,母亲又被洪水托了起来。

    娘!娘——少年哭喊道。

    母亲被浪头掀起的片刻,用了最大的声音喊:狗子——饭在灶膛里……热着——有20块钱在床上的棉絮里……母亲话音未落就被洪水卷走了。

    后来少年 _______(chuò zhuì)学了。少年用母亲积攒下的分分角角到镇上做生意,一直到今天。

    企业家讲到这里声音有些哽 _______(yān yè)了,他说:“您知道,那少年是我,我要给母亲塑一尊雕像。”

    那一夜雕塑家失眠了,那场景总缠绕在脑子里。雕塑家开始了自己雕塑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的创作与雕刻。

    雕像揭 _______(mù mò)的那一天,当这位农民企业家亲手掀起雕像上的红绸时,他惊呆了,久久不语——风雨中,一位头发凌乱的母亲顶着一块儿雨布,佝偻着腰,神情焦急地呼唤着……母亲的背后,映衬着彩虹一样的跨河大桥。

    企业家紧紧抓起雕塑家的手:“谢谢您!谢谢您!”企业家的声带 _______(chàn zhàn)动着,眼睛闪着泪光。随后他说:“工钱多少?您说个价!”

    雕塑家轻轻推开企业家的手,郑重地问:“你说呢?”

  1. (1) 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咆哮:

    ②颇有名气:

  3. (3) 读文中画“﹏﹏﹏”的句子,想想这尊雕像表现出了怎样的深刻意义。
  4. (4) 读文中画“”的句子,说说雕塑家想表达什么意思。
  5. (5) 请你简要评价文中的三个角色。

    企业家:

    雕塑家:

    母亲: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呜。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1. (1) 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2.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屡次:

    惊天动地:

  3. (3) 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部队接到夺取高地的任务→

  4. (4) 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个任务”指什么任务?从“坚定”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想一想,此时的黄继光心里在想什么?)

    ③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5. (5) 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站起来了?他站起来做什么?
  6. (6) 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片段,按要求做题。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1. (1)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 拟人 B . 比喻 C . 夸张 D . 排比
  2. (2) 文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    )描写?
    A . 外貌 B . 动作 C . 语言 D . 神态
  3. (3) 哈尔威船长是一个(    )的人。(多选)
    A . 忠于职守 B . 视死如归 C . 贪生怕死 D . 舍己为人
  4. (4) 从文段的第一自然段找出一对反义词。
  5. (5) 仿照“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写一个句子。
课外阅读。

山    雨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沙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雨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叮——咚——叮——咚……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1. (1)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地量词。

    歌谣   一岩石   一树叶    一音符

  2. (2) 读选文第5自然段,理解填空。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美。

  3. (3) 选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4. (4) 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5) 默写一首描写雨景的古诗。
现代文阅读

我的邻居中有一对喜欢垂钓的夫妇,但是他们却有一个不爱钓鱼的小女儿。每到周末,经常可以听见小女孩委屈的哭泣声。

记得那是一个云淡风清的午后,正被一些资料弄得焦头烂额的我忽然听到一阵银铃般的欢笑声,我循着声音抬头望见邻居的阳台上伸出一根精致的钓鱼竿,末端垂挂的竟是一朵盛开着的娇艳的玫瑰。有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正绕着那朵玫瑰花翩翩飞舞,手握钓鱼竿的是那个“不爱钓鱼”的可爱的小姑娘。我好奇地走出去问她在干什么,小姑娘高兴地说:“我用玫瑰花钓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我的心猛地一震,记起了小姑娘曾悄悄对我说过她也喜欢垂钓,喜欢和父母一起欣赏那美丽的郊外风光。但是她不忍心看到尖锐的钓钩刺破鱼儿的嘴,所以,每一次她都宁愿选择独自留在家中。我又望了一眼那个小女孩,午后的阳光正斜照在她的脸上,她如天使般可人。而那朵悬挂在半空中的玫瑰花,默默地散发着幽幽的甜香,就像一颗纯洁的童心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又如一泓碧水——清澈见底。

选择一朵花做钓饵,只可能吸引一些蝴蝶和小蜜蜂,却依然可以钓到心满意足的美好和欢乐。

  1. (1) 给文章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处。
  2. (2) 本文主要写了邻居家的小姑娘用做钓饵在阳台上垂钓,钓到的除了 , 还有
  3. (3) 文中横线的句子把比作 , 表现了小姑娘的
  4. (4) 小姑娘为什么不跟父母去郊外钓鱼? (    )
    A . 因为父母不带她去郊外钓鱼。 B . 因为她不忍心看到尖锐的钓钩刺破鱼儿的嘴。 C . 因为比起垂钓她更喜欢独自在家中。 D . 因为她钓不到鱼。
  5. (5) 你认为你周围有谁像文中的小女孩一样有一颗纯洁的童心?结合具体事例写下来。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那是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有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教室里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肯定都变成了青紫色。

    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上暖和,他坐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一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有抄近路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淌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随她转来转去的目光。于是我睹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现已有人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块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无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我惊问她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

    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渡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

    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 (1) 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2) 除了“迫在眉睫”外,我还知道这些四字词语也是形容情况紧急的如
  3. (3) 篇短文主要写了
  4. (4) 文中两次写“我”抄近路上学,但两次的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为,第二次是因为
  5. (5)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发挥想象把母亲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6. (6) 你怎样理解“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这句话的含义?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赔偿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走出小店,拐入一条小巷。手里拎着心仪已久的“泥人曾”的泥塑,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

②突然,身后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转过身看见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儒雅的气韵。

③“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吗?”我赶忙点头,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鬓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④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 , 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⑤老人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惊讶 , 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⑥我理解了,又疑惑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我惊呆了 , 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店员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⑦我手里捧着空纸盒,不知道说什么好。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

⑧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⑨我低头端详着这两个纸盒,突然想起补给老人钱,抬头一看,老人已经走远了……

  1. (1) 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2. (2) 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
    A . 点明人物特点 B . 推动情节发展 C . 揭示文章主旨 D . 突出环境特点
  3. (3) 第④⑤自然段有对老人的描写,你从中感受到
  4. (4) 第④自然段中“我一惊”是因为;第⑤自然段中“我一脸惊讶”是因为;第⑥自然段中“我惊呆了”是因为
  5. (5) 短文中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内容写出你的理由。
阅读。

童年傻事

    那是我四五岁的时候,爷爷有段时间对笛子特别着迷,不仅天天吹笛子

    一天,爷爷去买菜了。我在家里看电视,不一会儿,有了!于是我马上拿起桌布蒙在电视机上,阻止这个节目从电视机里“溜”走,这样,笛子声就不会从电视机里“跑”掉了,我又拿起胶布,粘了六层。哈哈!终于完成了

    爷爷终于回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对他说:“爷爷,让我给你一个惊喜吧!”爷爷好奇地问我是什么惊喜_______到电视机旁,_______掉胶布,_______开桌布,_______出报纸。可没想到的是,电视屏幕上竟然是足球比赛。爷爷看看球赛,又莫名其妙地看看我。我受到打击

    后来,经过我的一番解释,爷爷终于明白了我的用意,爷爷今天就想看这场球赛,谢谢你

  1. (1) 请把下面词语的序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①取       ②撕      ③掀     ④领

  2. (2) 在这篇短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是
  3. (3) 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