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期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___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___并告诉他说___老师就在岛上___你自己去找吧___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___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 , 心情烦躁地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 (1) 用“∥”给短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个小标题。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气喘吁吁:

    ②一望无际:

  3. (3) 填空。

    ①俞伯牙苦学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

    ②“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这里的“老师”指

  4. (4) 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5. (5) 老师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知了学飞

    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于是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知了很怕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见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教给它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

    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想跟着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用力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这时候,知了眼望着万里长空,只见大雁振翅远飞,真后悔啊!可是这时已经晚了,它只好叹着气说:“迟了!迟了!”

  1. (1) 给下面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自满    

    A.形容充实;    B.感到已经足够;    C.骄傲。

    ②不耐烦   

    A.心情不畅快;    B.多而杂乱;    C.厌烦。

  2. (2) 读句子,用划线的词造句。

    知了很怕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

    一会儿……一会儿……

  3. (3) 文中具体描写知了学飞的是第自然段。

  4. (4)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树和杨树

    从前,大路的旁边有两棵小树,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杨树。

    人们从它们身旁走过时,总要议论一番:“嗬!这棵小松树长得挺直又漂亮,真不错!这棵小杨树弯弯曲曲的,可不怎么样!”

    听了这话,小松树心里甜丝丝的,神气得直摇晃。而小杨树________很难过,________它不灰心,想方设法克服自己的不足,下定决心往上长。一天,林业工人来了,要给它们修枝打杈,小松树立刻皱起了眉,生气地说:“我长得多好,还用得着修理?”林业工人知趣地走开了。而不远处的小杨树央求道:“快给我修修吧!”于是,林业工人细心地将它修理了一番。小杨树顿时觉得轻松了,身子往上挺了挺。

    一天,啄木鸟大夫飞来了,说要给它们捉虫。小松树瞪着眼睛说:“我这么强壮,怎么会有虫子?赶紧走开!”啄木鸟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飞到了小杨树身上。小杨树挺直身子说:“快来给我检查检查吧!”于是啄木鸟大夫把它身上的虫子吃得一干二净。小杨树身子不断往上蹿,长得更加茂盛了。

    数年后,小杨树又高又壮,成了栋梁;而小松树,又矮又瘦,渐渐枯死了。

  1. (1) 阅读第三自然段,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 (2) 小松树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

    A . 骄傲自大 B . 又矮又瘦 C . 林业工人没修理 D . 啄木鸟没捉虫
  3. (3) 读完全文,你想对小松树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鸡起舞

    西晋的时候,一个名叫祖逖(tì)的青年,与好友刘琨(kūn)住在一起。 他们面对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无限忧虑和悲愤。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fù)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练好本领,为国家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一身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推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持长剑,刘琨手挥大刀,在皎洁的月光下,刀光剑影,认真地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lǐn)冽(liè)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成语“闻鸡起舞”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后来人们用它比喻有志气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获得了真本领。

  1. (1) 写出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

    鸡起舞:

    ②翻来去:

  2. (2) 用“”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祖逖和刘琨勤学苦练的句子。
  3. (3) 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瓣丁香

    入春以来,我一直惦念丁香。听人说,若能在结着多如云霞的四瓣丁香树上找出一朵五瓣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女子都是虔诚的,我这个穿军装的女子也一样。

    同病室的几个病友几乎每天傍晚都去医院的后山坡上探看丁香,带回来的消息一天比一天惹人心动:“冒出新绿了。”“生出嫩叶了。”“结花蕾了。”……可是我们嫌慢, 埋怨丁香的疏懒乏情。

    昨天晚饭,她们又结伴去探看丁香了,留下我一个在病房里。看着自己打着石膏的腿,再看看白色的病床,白色的墙壁,仿佛一切都变得苍白起来。我心想:这条伤腿一定害我误了花期,不能去找五瓣丁香,寻不着它,那么好运和幸福也就与我无缘了。这样想着,自己把心情弄得灰灰的。

    这时,她们回来了,个个兴高采烈,争着向我炫耀她们的“幸福”——五瓣丁香。有白色的、紫色的,小小的花朵很是美丽,花瓣儿更是精致、娇巧、细柔。她们有人要分给我一朵,而我也十二分地想拥有它,可我还听人说:别人送的五瓣丁香不具有神奇的魔力。于是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看着她们如同寻得幸福一般的喜悦面孔,我的心羡慕得有点微微发疼。

    晚上,我早早地蒙上被子——除了想找一朵五瓣丁香,好像别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人,有时就会有一些非常非常小的希望。由于太希冀、太向往,我甚至做了一个丁香梦:我的腿好了,来到一个好大的丁香园找五瓣丁香,可是到处都是四瓣的,无论我如何努力,也没有找出一朵神秘的五瓣丁香。

    感觉天亮了,我懒懒地不肯睁开眼睛,心中仍存着找不到五瓣丁香的遗憾。做晨检的护士来了,问我:“别的人都去哪儿了?”我这才发现她们一个都不在。大概是因为太兴奋睡不着而早早跑出去疯闹了吧?疾病竟使我变得有点妒忌她们了。

    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只见她们个个手里拿着一大束丁香花,原来她们一大早去替我折花了。她们把花递给我:“快找你的五瓣丁香吧!”我一时语塞,为她们的热情、真诚所感动,懊悔刚才对她们的妒忌……顿时,我感到自己整个儿沐浴在友爱结成的温馨之中。

    我细心地从她们采摘来的一束束丁香花中,找到了一朵白色的五瓣丁香。而我更是在她们中间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瓣丁香——好运、温暖和幸福。

  1. (1) “而我更是在她们中间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瓣丁香——好运、温暖和幸福。”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 (2) 抄下描写作者梦中幻觉的句子,想象这样写的好处?
  3. (3) 我为什么一直在梦中追寻一朵五瓣丁香?
  4. (4) “看着自己打着石膏的腿,再看看白色的病床,白色的墙壁,仿佛一切都变得苍白起来。”这句话中连用了三个表示白色的词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易卜生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记得有一次,正赶上过年,天下着雪,让本来就泥泞的路更加难走。爸爸妈妈站住了,两双眼睛都询问似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是想让我像以往那样爬到他们背上,然而看着爸妈手里重重的行李,我一挺胸,大声说:“我能行,让我自己走吧。”于是一路上,留下了一行小小的歪歪的脚印。摔了不知多少次跤的我终于迈着自己的双腿走过了五六里泥泞的山路。那一次,8岁的我有点明白何为“自立”:自立就是不依赖别人。

    四年级时____大伙儿去星云湖郊游____在那儿____我们学会了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____在那儿____我学会了包饺子煮馄饨____在那儿____我和同伴挎着篮子挖野菜____并按照____多劳多食____不劳不食____的原则分配食物____在那儿____我们动手把宿舍里的臭虫消灭干净____在最后一天的活动中,我和我们小组的同学手忙脚乱地搭灶、洗菜。终于,一顿午饭在我们的手中诞生了。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更深地了解了什么是“自立”:自立就是靠自己的劳动独立生活。

    我在一岁岁地长大,对“自立”的理解也在一层层地加深。为什么孩子跌倒了,母亲要他自己爬起来?为什么美国总统里根的儿子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的父亲是总统?为什么“自立”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为,自立的可贵性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自立的人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自立的人不会被小小的挫折吓倒,自立的人有股可贵的韧劲和信念。而我们,正需要这个!

    想到这儿,我握紧了拳头,给天空一个自信的微笑,并暗暗地对自己说:“记住,人,贵在自立。”

  1. (1) 给短文加上题目。
  2. (2) 给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加标点。
  3. (3)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多劳多食,不劳不食:

    ②脱颖而出:

  4. (4) 缩句。

    摔了不知多少次跤的我终于迈着自己的双腿走过了五六里泥泞的山路。

  5. (5) 短文写了哪两件事?

    A.  B.

  6. (6) 自立就是自立就是自立的可贵在于
  7. (7) 读了本文后,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感想。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池

刘白羽

    ①古人云:“人在画图中。”我到天池就有这种感觉,仿佛自己落入深蓝色湖面倒印着雪白冰峰的清澈、明丽的幻想之中了。这一天,我觉得风是蓝的,阳光是蓝的。

    ②早晨,从公路转入崎呕山谷,盘旋上山,山上林木变化,分为三段:山下开阔河床中,冲激着冰凌般潺(chán)潺急流,在这里,老榆成林,一株株形状古怪,如苏东坡所说:“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到山腰却是密密层层的杨、柳、枫、槐,秋霜微染,枝头万叶如红或黄的透明琉璃片,在阳光中闪烁摇曳,在这里,天山雪水汇为悬空而落的飞泉,在森然壁立的峡谷中一片涛声滚滚;到了山顶则是一望无际的墨绿色挺立的云杉,植物适应着温度高低而变化,可见其山势之陡峻了。

    ③走到山坡别墅,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坐下来,整个天池,不像自然景色,而是一幅油画,你看,这广阔的湖面,为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这时我才恍然找并未到山之极峰。你看,天池那里,还有层层叠叠更高的白峰,这天池,显然是更高更高天山的雪水在这里汇集成湖,偶然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鄰粼波纹,推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天池有她自己的风度,湛(zhàn)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杉林,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曲静。

    ④午后,我走到廊上,再次仔细观察天池:雪峰与杉林,白与黑相映,格外分明,雪山后涌起的白云给强烈阳光照得白银一样刺眼,在黑蓝色湖与山的衬托下,一片金黄色的杨树显得特别明丽灿烂,再看看前后左右,原来我所在的红顶房屋就在云杉密林之中,我身旁就耸立着一株林高大的云杉,一株一株接得很紧,而每棵树都笔直细长冲向天空,向四周伸展着碧绒绒枝叶,绿色森然。

    ⑤傍晚下山,一路听着飒飒天风,潺潺冰泉,我想:天池风景,是那样宁静而又变幻多姿,是那样明朗而又飞扬缥缈。在天池的这一天,我进入了一个梦的境界。

(选文有删改)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幻想   陡峻   高雅   绿色森然

  2. (2) 关于这篇短文,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短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先总写天池给我的感觉,再分写天池的美,最后进行总结赞美。 B . 短文第2段从山下、山腰、山顶三个方面介绍天池的湖光山色变化. C . 短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天池一天之中风景变幻多姿,令人如入梦境。
  3. (3)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划线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

    ①偶然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鄰鄰波纹,摧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

    ②我身旁就耸立着一株林高大的云杉,一株一栋接得很紧,而每棵树都笔直细长冲向天空,向四周伸展着碧线线枝叶,绿色森然。

  4. (4) 天池的美,如梦似幻!请你用一段话介绍天池,让更多人感受她的美。60字左右。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往事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 (1) 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2. (2) 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
    A . 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 . 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介意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 . 写一段趋势,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 . 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 (3)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4. (4) 试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课外阅读。

腊八粥(有删改)

沈从文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时候还早。

    ②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愈发浓稠了。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④“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⑤“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⑥……

    ⑦“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⑧“是呀!孥孥说得对。”

    ⑨“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⑩“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⑪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的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⑫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多了,它会起锅巴……

    ⑬“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⑭“哦……”他惊异地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⑮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 (1)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 (2) 写出短文中与“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这几个句子说明,也表现了八儿

  3. (3) 根据对短文的理解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说明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②“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这句话表现了八儿渴望马上喝粥的急切心情。

    ③八儿让妈妈抱起来看看锅里,是想看看锅里的粥是否煳了。

    ④短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

  4. (4) 短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是为了表现什么?
  5. (5) 在八儿的眼中,也许妈妈的爱就是一碗腊八粥,联系生活想一想,妈妈的爱对于你来说是什么?

    妈妈的爱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总是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因此,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③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miǎn tiǎn)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头跃起,接过报纸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他还穿着睡衣,蜷缩在空调呼呼作响的卧室里。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就看他能不能珍惜晨光,早早起床!”

⑤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⑥我说:“你看看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⑦儿子大笑起来:“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⑧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niè rú)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⑨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náng)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⑩我随口问:“那你呢?”

⑪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报到。”

⑫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摔伤了,身体刚刚康复,行动可能慢一点,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⑬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⑭我关上门,一转身,看见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注释:1.腼腆:因怕生或者害羞而神情不自然。2.嗫嚅: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1. (1) 读短文,填空。

    ①给文章起一个(准确或者能吸引人)的题目:

    ②找出文章表示时间推移的词句,抄写下来。

    ③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能体会到送报少年工作的繁重和劳累。

    B.从第⑦自然段对儿子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他自视过高,瞧不起送报少年。

    C.文中“我”的儿子能考上邮政大学,说明他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孩子。

    D.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我”的儿子,通过对比更加突出送报少年的性格特点。

  2. (2) 下面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少年是怎样的人?

    ①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

    ②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摔伤了,身体刚刚康复,行动可能慢一点,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3. (3) 找出第③、⑧自然段中环境描写的词句,这些词句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4. (4) “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如果你是文中“我”的儿子,请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出你听到送报少年已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消息时的内心感受。
课外阅读。

有趣的动物语言

    狗看到主人,总是不停地摇尾巴,这是在说:“这就是我。”狗用尾巴当扇子,将自己身上的气味传向四方,让主人闻到。狗犯了错误(wù),总是夹紧尾巴,防止身上的气味传出。

    猫和主人亲热时,常用脑袋在主人腿上来回摩(mó)擦,这是在说:“我爱主人。”猫摩擦时会将一种香味留在主人身上。邻居的猫闻到这种气味便会识趣地走开。

    一只狼追一只小兔,眼看就要到嘴。突然,它伤心地离去。原来,它从小兔身上闻到了其他狼留下的气味,好像听到同伴在说:“小兔是从我嘴(zuǐ)里逃走的。”凶残(cán)的狼从不抢同伴的食物。

  1. (1) 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共有句话。
  2.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伙伴——     难过——

  3. (3) 短文介绍了三种动物的语言。
  4. (4) 想一想,它们在说什么?

    例:狗夹紧尾巴,好像在说:“主人,我错了,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①猫用脑袋在主人腿上摩擦,好像在说:“

    ②狗在吃食物时,看见另一只狗走来,狗竖起尾巴,好像在说:“

  5. (5) 狼为什么不追小兔?在文中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
阅读回答问题。

母爱呼唤奇迹

    “拨开天空的乌云,像蓝丝绒一样美丽,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你知道我只会用行动表示。”《爱就一个字》这首歌在《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曾被一个名叫刘甲君的警察演绎出了一个特别的版本,没有灿烂的高音,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甚至还有些不在调上,但却感动了众人,引起全场跟唱。谁又能想到,这位站在舞台上唱歌的警察,曾经差一点儿在工作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11年前,在警察岗位上坚守工作的刘甲君,被闯红灯的公交车撞到,头骨被撞成粉碎性骨折。当时连医生都说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要家属准备后事。但刘甲君的母亲王桂凤坚决不同意给孩子准备后事,强烈要求医生再为孩子做次手术,她说“哪怕我儿子只有一口气儿,我也要让他躺在我旁边。”

    在医生的全力抢教下,刘甲君保住了生命,却陷入了昏迷,成了植物人。之后是母亲在床前没日没夜地陪伴,以及无微不至地照顾。王桂凤自己本就体弱多病,瘦弱的地,不到50公斤。每天夜里帮刘甲君换尿布是件很头疼的事情,换一次就得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每晚都得三次以上。因为夜里要照顾孩子,王桂凤常常睡不好,有的时候甚至连续几夜不睡觉,可她说,因为自己是妈妈,所以没有权力放弃。

    半年后,儿子奇迹般地苏醒,但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这位母亲又重新教儿子说话,教儿子唱歌,教儿子走路。常年帮儿子按摩的双手起了老茧,青丝渐渐变成了白发,但未能减少的是对儿子康复的信心。母爱的力量,总是这么的无穷又无尽。

    来到《出彩中国人》的舞台,刘甲君用一首《爱就一个字》感恩母亲所有的付出,在节目中,当评委们问到“你的梦想是什么?”刘甲君没有任何的迟疑地说道“重返工作岗位”,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让你幸福是我一生在乎的事。”母亲为了儿子可以倾其所有,不顾任何艰难险阻。而作为人民警察的刘甲君则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诺言,这样两个伟大的人,都是新时代人民的榜样。

  1. (1) 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的意思。

    撕心裂肺:

    无微不至:

  2. (2) 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 (3) 品读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常年帮儿子按摩的双手起了老茧,青丝渐渐变成了白发,但未能减少的是对儿子康复的信心。”从这处细节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刘甲君的演唱“没有绚烂的高音,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甚至还有些不在调上”为什么还能感动了众人,引起全场跟唱?

  4. (4) 《出彩中国人》是出彩人的大舞台,文中的母亲和儿子都是伟大的人,他们的人生是什么出彩了?

    母亲:

    儿子:

  5. (5) 歌中唱的“让你幸福是我一生在乎的事”,看似句简单的承诺,践行起来却需要长久的岁月。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理解

“拳”释一个梦

2016年11月6日,一个中国人在拉斯维加斯,苦战12局后,夺得WBO(世界拳击组织)蝇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完成了“奥运金牌十世锦赛金牌十亚运会金牌十全运会金牌十职业拳击世界冠军”的超级全满贯伟业,这项成就即使是泰森、阿里等名将都未曾触及,这个人就是邹市明。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邹市明是在一期亲子节目上,“小吃货”胖轩让老爸邹市明妥妥地红了一把,从那以后,无论邹市明走到哪儿,都被称为轩轩爸爸,可他的真实身份却是世界拳王。邹市明靠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不仅是超级奶爸,而且是中国拳坛举足轻重的拳王。

虽然邹市明现在是世界闻名的拳王,但他小时候却是一个会被女生欺负的瘦弱男孩。内心的倔强和不服输,让邹市明决心做自己的英雄。14岁时邹市明进入体校学习武术,两年后,体校推广拳击运动项目,邹市明被拳法深深吸引,一边看一边跟着比画起来。他灵活的步伐引起了教练的注意,教练力劝他改练拳击。

可那时拳击并不普及,他的父母也认为拳击是项非常危险的运动,竭力阻止他改练拳击,可是他却说:“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赢得金腰带,做一回拳王。”看到儿子坚定的样子,父母最终选择了支持。

得到支持的邹市明每天泡在训练馆里,跟教练学习动作要领,与陪练对阵切磋,而且结合自身条件,创造了“海盗式”打法。凭着不服输的毅力,他脱颖而出。2000年,他夺得了全国拳击比赛冠军,向国际赛场挺进。

2004年,邹市明在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铜牌。这一成绩引起世界著名拳击推广人唐·金的注意,他提出要带邹市明进入世界职业拳坛。邹市明心里清楚,如果自己同意了,就离自己拳王金腰带的梦想更近一步,但他已知道,此时祖国更需要自己,因此他拒绝了。2006年多哈亚运会冠军;2011年巴库拳击世锦赛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两枚奥运金牌。用了8年的时间,邹市明向祖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3年,32岁的邹市明本可以华丽谢幕 , 但拳王的梦想却指引他继续职业拳坛进发。因为他知道再不为自己拼,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在职业拳坛的第一场比赛中,邹市明暴露出很多问题,他的前景一度被人质疑,他的内心也异常纠结,但拳王的梦想让他站了起来,邹市明抖擞精神,向着拳王梦再度发起了冲击。

2014年,邹市明获得WBO蝇量级国际特设金腰带;2016年,邹市明赢得了WBO蝇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实现了人生的大满贯

梦想就在眼前,邹市明用自己的汗水与泪水,“拳”释着一个梦。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华丽谢幕:

    ②大满贯:

  2. (2) 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这项成就即使是泰森、阿里等名将都未曾触及,这个人就是邹市明。

    这句话运用对比的目的是

    ②2004年,邹市明在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铜牌……2006年多哈亚运会冠军;2011年巴库拳击世锦赛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两枚奥运金牌。

    这段话写出了

  3. (3) 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 . 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B . 激发读者兴趣,引起下文。 C . 点明重点,引起下文。
  4. (4) 短文重点写了邹市明的哪几件事?请你概括出事件和事件所表现出的人物特点。

    ①事件:    人物特点:

    ②事件:   人物特点:

    ③事件:   人物特点:

阅读回答问题

蜗牛的足迹

    一天,蜗牛在一堵不高不矮的墙上爬着。

    这时,一条蚯蚓从泥土里钻出来,它看见蜗牛在墙.上爬,奇怪地问:“蜗牛老弟,上哪儿去啊? ”蜗牛说:“我要到墙头上去。 ”蚯蚓一听,忍不住笑出声来:“嗤!你想爬到墙头上去?简直是做梦,我都爬不上去!”它向蜗牛那边蠕动了几下,又说:“难道 你不知道自己爬得有多慢?”

    蜗牛没有回答它,依然一点几一点儿向墙头爬去。蚯蚓感到蜗牛真傻,|笑着钻进泥土睡觉去了,它想:“我醒来时, 蜗牛一定不会爬多远!”

    蜗牛爬呀爬,碰到坑坑洼洼还摔了好几回,但它仍旧一个劲儿地向墙头爬去。

    不知过了多久,蚯蚓醒来了,它钻出泥土想找蜗牛,可是再也找不到了。这时,它若有所思地望着蜗牛留下的向墙头延伸的足迹,似乎明白了什么……

  1. (1) 认真阅读短文,梳理事情要素。

    起因:

    经过:

    结果:

  2. (2) 读句子,体会心情。

    蚯蚓感到蜗牛真傻,笑着钻进泥土睡觉去了,它想:“我醒来时,蜗牛一定不会爬多远!”

    我抓住描写,体会到蚯蚓 的心情。

  3. (3) 蜗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句话概括。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毛毛新买的笔筒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筒身被摔出一条缝,变得很难看。

她伤心极了。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没事,孩子,你可与想办法去装饰一下,让笔筒变得漂亮一点呀!”

毛毛拿着笔筒仔细想了想,用彩色卡纸剪了几朵漂亮的小花贴在了有缝隙的地方,笔筒真的大变样了。爸爸看了看,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还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 (1) 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2. (2) 毛毛是怎样装饰笔筒的?找出来。
  3. (3)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 拿东西要多加小心。 B .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阅读。

长辈梦

小时候我发疯一样想成为大人,做长辈,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各种权利:可以有装秘密的抽屉,带着暗锁;钱袋里永远不会是空空的;可以竖起指头同小孩们谈自己的高见。特别想当的角色是妈妈,因为妈妈能决定孩子星期天去哪儿,能随便开食品柜,能戴戒指、穿丝袜,能同爸爸一块儿去参加别人的婚礼。这些都是我梦想的事。

我没找到过教人做妈妈的书,可是我在这方面有些天赋。最初,是做了布娃娃的妈妈。那个布娃娃叫阿婷,圆脸红裙,我会给她编八条小辫子,乍一看,就像头上排了电线,还用彩纸给她做过一条披巾。可惜摆弄多了,她的胳膊掉了,再后来头也不知去向,变成个无头独臂的怪胎。阿婷消失后,我再也不想要布娃娃了,觉得意思不大,因为布娃娃太省事了,不需要催她快把汤喝光,也不需要叮嘱她别睡懒觉、别忘了带手帕。一天,住在我家楼上的小燕来求我给她编小辫,我突发奇想,说给她当一小时的妈妈。

小燕那时候就和我很谈得来,是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她爽快地答应了,像真的一样,一口一个“妈妈”地叫,但在这亲爱诱人的称呼间加入了许多新要求。

“妈妈,右边的辫子重编,太高了。”

“妈妈,把你的紫色蝴蝶结给我用用。”

“我口渴得很,妈妈,有没有酸梅汤?”

“你手太重了,怎么搞的?妈妈连这都不会做!蝴蝶结皱了。”

我这一小时的实践吃足了苦头,让这娇“女儿”指挥得连气都喘不过来。她刚想让我洗盛酸梅汤的茶缸,我跳起来大叫:“时间到了!时间到了!”

我怂恿小燕也当一小时的妈妈,想让她也尝尝被使唤的滋味,不料她毫不犹豫地说:“我一辈子不做妈妈,我怕小毛头撒尿。”

正说着,妈妈回来了,她打量着乱糟糟的房间,立刻卷起袖子去洗盛酸梅汤的茶缸。小燕暗笑,说:“还是做女儿好,做妈妈太辛苦。”我怪她太懒惰,正巧妈妈问:“谁把茶缸磕掉了一块搪瓷?”

“不是我。”小燕说,其实是她刚才做女儿时发脾气用力在桌沿上敲了一下,她见我想开口,抢先一步说,“弄坏时你是妈妈,全怪你。”那破坏缸子是妈妈的爱物,可她却没有大喊大叫发脾气,就因为她是妈妈。

从那天起,我就不再急巴巴地做长辈梦了,情愿不穿丝袜,情愿只是用锡纸做一个假戒指。

  1. (1) 读第1自然段,用简练的一句话写写“我”想成为大人的原因是:
  2. (2) 短文已用分为了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描述了两个场景,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个场景。

    场景一:我给小燕当妈妈,

    场景二:妈妈回来时问我是谁把茶缸破坏的,

  3. (3) 短文画线句子中,“娇女儿”是指。从“我跳起来大叫:“时间到了!时间到了!”可以看出:“我”
  4. (4) 短文第4-7自然段具体写出了小燕对“妈妈”提出的许多要求,这样写(    )
    A . 与主文“加入了许多新要求”是重复 。画蛇添足。 B . 间接地写出了妈妈为孩子做很多事,画龙点晴。
  5. (5) 回忆生活中你与妈妈相处 情景,仿照下面这句话写一写,表现出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

    那破坏缸子是妈妈的爱物,可她却没有大喊大叫发脾气,就因为她是妈妈。

    ,可她却,就因为她是妈妈。

  6. (6) 学校广播站“童言童趣”和“启示”这两个栏目正在征集广播稿,你认为这篇短文可以推荐给哪个栏目?结合短文内容写出推荐理由。
阅读理解。

长大的姿势

    那还是彼得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巴菲特听到儿子彼得房间里好像传出一阵不规则的乐器声。他好奇地推开虚掩的门,看到儿子书桌上摆着一排玻璃杯,彼得两只手上拿着餐桌上用的刀和叉,在玻璃杯上敲敲打打,刀和叉叩击在玻璃杯上,发出一阵悦耳的响声。听着打击发出的声音,彼得摇头晃脑,似乎很陶醉。

    巴菲特笑着问:“你在干什么呀?怎么这么高兴?”彼得赶紧站起身子,有些腼腆地说:“爸爸,我发现用刀和叉在玻璃杯打击,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就像是乐器弹奏发出的声音。”巴菲特频频点头,笑道:“你很聪明, 我听出来了,像乐器弹奏发出的声音。”彼得走到爸爸跟前,凝视着巴菲特,好像有什么心事要对他讲。爸爸笑道:“孩子, 你好像有什么心事?说出来,看爸爸能不能帮助你。”彼得听了,鼓起勇气说: “我也许要让您失望了。我今后也许不能和您一样成为‘ 股神’了,我只想学音乐,音乐才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巴菲特听了,仿佛被什么东西击打了一下。他看着儿子,有几秒钟没说话。那几秒钟对彼得来说,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他心中溢满了忐忑。

    巴菲特看着儿子,①他的眼睛很清澈,仿佛像一潭深蓝色的湖水。终于,巴菲特伸出双手,将手搭在儿子的肩膀上,深情地说:“你已经长大了, 你有你的追求,你想学音乐,爸爸不阻拦,②你有权选择一种长大的姿势。”巴菲特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在彼得心中燃烧起火一样的激情,音乐的世界,在他眼前变得那么宽广,充满着魅力。

    许多年以后,彼得在他出版《生活由你创造》一书的发布会上,深情地说:“当年,父亲得知我不想走他那条路,而是希望学音乐的时候,他说了‘你有权选择一种长大的姿势’。这句话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大学毕业后,虽然很辛苦,但我感到很幸福。”

  1. (1) 文中“陶醉”的意思是,从这一词语可以看出彼得
  2. (2) 彼得的心事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 (3) 文中画线句①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彼得
  4. (4) 对文中画线句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彼得选择了音乐作为自己长大的姿势,获得了幸福。 B . 自己的事情自己担当,即使错了也是快乐的。 C . 一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自己的梦想。
  5. (5) 你觉得彼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彼得爸爸说点什么?
课外阅读。

神奇的鸟岛

一个春天的早晨,我们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从西宁乘车向鸟岛进发。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    ),(    )日月山,(    )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我们(    )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岛上的奇景令人眼花缭乱。抬头望,头顶上空遍布飞鸟,红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瞧,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巢和五光十色的鸟蛋,几乎没有我可以插足的空地。

你看,那披着一领色彩花衫的斑头大雁,小巧玲珑的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环嘴鹬,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亮着动听歌喉的云雀,迈动着长腿在优雅踱步觅食的黑颈鹤……

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哩!真是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还是鸟。这是一个多么欢乐的鸟的乐园哪!

  1. (1) 将下列词语填入短文第1自然段的括号内。

    穿过  翻过  驾起  飞驰

  2. (2)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万顷    缭乱    色彩

    珑    望    五

  3. (3) 短文的第2自然段写了飞鸟、都很多,作者的观察顺序是,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4. (4) 找出文中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来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有点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 (1) 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这句话,"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的;“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

    ②“萧红在文坛上建步的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的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这两句话中,“健步地奔跑”是指,“汗珠”喻指

    ③“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这里的“牢笼”是指,这句话的意思是:

  2. (2) 这篇文章歌颂的是什么?
  3. (3) 通过这篇短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问题。

①8岁那年春节,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小伙伴们发挥了爆竹的最大功能:“连锁炮”“冲天炮”“炮炸猪鼻”“炮惊母鸡”……最后,我们想到了“炮人”。

②不一会儿,一位50多岁的老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大喊一声:“放!”小伙伴们将一个个爆竹点燃后抛出。

③“啪!啪!啪!”

④“击中了!击中了!”

⑤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叫喊着。

⑥老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得慌了手脚,摔倒在地上,整个人被自行车压着。小伙伴们一哄而散,但我没有跑,至今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

⑦老人想爬起来,我呆立了一会儿,跑过去使劲地把自行车拖开。老人看了我一眼,没说话。几分钟后,他终于站起来了。

⑧我的眼睛紧盯着地面,等待着老人的一顿训斥。可是老人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语气温和地说    孩子    你很懂礼貌   

⑨老人推着自行车离去,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说了一句很平淡但令我永远忘不了的话:“孩子,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将是你一生的财富,知道吗?”

⑩我看着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在这个春节里,这句话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压岁钱,超过了新衣服。我甚至开始对自己的恶作剧感到内疚。

ㅤㅤ⑪一个又一个春节过去了。渐渐地,我长大了,经历了很多事情,领悟了一些人生哲理,也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老人的那句话的内涵。

ㅤㅤ⑫以一份爱心关心人,以一份温情帮助人,不仅为自己增添了一份无价的财富,更为生命增添了一份美丽。

  1. (1) 给文章标有波浪线部分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突如其来:

  3. (3) 第①段中“也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老人的那句话的内涵”,其“内涵”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把它抄下来。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
  4. (4) 8岁那年春节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 (5) 读一读下列句子,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析句子。

    老人推着自行车离去,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说了一句很平淡但令我永远忘不了的话:“孩子,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将是你一生的财富,知道吗?”(提示:这是对老人的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 (6) 结合文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一生的财富”是指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   )

    ②看到老人摔倒在地上,“我”本着怜爱之心主动上前扶起老人。(   )

    ③作者在叙述小时候搞恶作剧以及渐渐长大中真实表达了自己对“一生的财富”的深刻理解,融情于事,表达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