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知识点题库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 验证地球是球体 B . 研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C .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D . 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下文是某学生从对棒棒糖溶解速度的观察引出的思考,试根据下文所叙述的内容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棒棒糖为何溶得快

一次,弟弟在吃棒棒糖时,把糖浸在水杯里玩,由于棒还拿在弟弟的手里,棒棒糖只能浸在水的上部。我发现被溶解的糖不断往下流,看上去溶得很快,马上联想到平时放在水中沉底的冰糖好象没有溶得这么快。我当即让弟弟把棒棒糖放在杯底,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溶解的速度慢多了。难道深度也会影响溶解的速度?为此,我与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器材:6只500毫升量筒、细棉线、晶体糖(1.5cm×1.5cm ×1.5cm)、自来水

实验步骤:①往各量筒中加入500毫升自来水;②用细棉线一端将晶体糖系好,另一端与木棒系好;③将糖放入量筒中。木棒架在量筒上,调整糖块位置到各个预定的深度(如表所列);④实验时测得室温为26℃;⑤分别记下每次测量的结果(见下表):

量筒编号

A

B

C

D

E

F

离液面的深度

1.5cm

4 cm

8 cm

12 cm

16 cm

20 cm

完全溶解的时间

1小时

12分

1小时

19分

1小时

32分

1小时

46分

2小时

5分

2小时

24分

  1. (1) 在6组实验中需要控制使得各组都相同的变量有;(至少填出两个)
  2. (2) 从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小明发现某植物园在阴雨天时会用红光和蓝光对植物进行照射,他认为阴雨天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植物都会促进光合作用,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 (1) 植物光合作用强弱可以用释放氧气的速度进行比较,也可以用进行比较。
  2. (2) 请利用下列器材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500毫升的烧杯、漏斗、50毫升的量筒各若干;新鲜金鱼藻(水生植物)若干:清水;功率相同的红光灯、蓝光灯各一只;天平;刻度尺;计时器。

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材料。某氮化铝样品中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已知氮化铝和NaOH溶液能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①AlN+NaOH+H2O═NaAlO2+NH3↑②氧化铝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全部溶解,但不生成气体。

现用如图所示中的一些装置来进行相关实验,根据反应中所生成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1. (1) 实验操作为:

    a、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lN样品;

    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

    c、检验装置气密性;d、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正确的操作顺序为(用a、b、c、d字母表示).

  2. (2) 广口瓶中的试剂x宜选用       (填写序号).
    A . 稀硫酸 B . 酒精溶液 C . 植物油 D .
  3. (3) 若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体积将(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小明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生石灰、铁粉;作用:防潮、防氧化”等字样。他想了袋内解粉末是否已失效,取少量粉末在水中充分溶解,滴入无色酚酞发现不变色。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常温下铁在空气中不能反应生成Fe3O4和FeO。于是对粉末成分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CaCO3和Fe;

猜想二:可能是CaCO3和Fe2O3

猜想三:可能是 。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与分析】

⑴向A装置中加入稀盐酸,B装置中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CaCO3

⑵若粉末中含有Fe,装置E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评价与反思】

上述实验中,如果将E装置去掉,是否还能验证粉末中含有Fe,请说明理由 。

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
A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 . 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俗称“灰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这种粽子颜色微黄、清香软糯,小乐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如下探索:

【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草木灰中富含钾盐,只要成分是K2CO3 , 还有少量KCl.②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试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不产生气体)

  1. (1) 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___,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 (2) 写出检验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的Cl-的实验方法:___;
  3. (3) 小乐用图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草木灰中K2CO3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能___.
  4. (4) 有人认为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其结果偏大,原因是_
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已知氯气呈黄绿色,有毒,可被碱吸收。如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玻璃管D中开始反应前应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B . 产品氯化铁最终收集在E瓶中 C . 装置(I)的主要缺点是产品易堵塞导管、尾气污染环境 D . 装置(II)没有明显的缺点
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1. (1)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同学的实验没有。请你帮助设置实验:

    ①取与甲同学所取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2. (2) 如果20天后,出现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为了得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特性,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将甲实验中的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颗小铁球 B . 将乙实验中的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 C . 将丙实验中的条形磁铁从挂有铁块的弹簧秤下向右移动 D . 将丁实验中放在一堆大头针上的条形磁铁提起
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查阅数据: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得出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

  1. (1) 小海首先设计(如图):向装有样品溶液(20g)的锥形瓶(75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g,则双氧水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 (2) 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 。
  3. (3) 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mL规格的量筒(填选100mL、200mL、250mL、500mL)。
据调查,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产品叫“鱼浮灵”,放在鱼缸中可使水中的含氧量增加。某校科学小组的成员对“鱼浮灵”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白色结晶颗粒,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1. (1) 【猜想假设】“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若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X+H2O=Na2CO3+H2O2 , 则过碳酸钠的化学式X为

  2. (2) 【进行实验】

    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鱼浮灵”与黑色固体的混合物,在仪器a中加入水。打开仪器a的活塞,放出适量水后,在导管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根据此现象可推测出黑色固体在实验中起到了作用。

  3. (3) 关闭仪器a的活塞,在仪器b中加入液,打开仪器b活塞,放出适量液体后,观察到瓶中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4. (4) 【知识拓展】鱼缸的水中加入“鱼浮灵”,液体的pH值为
  5. (5) 请写出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些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气囊中装有“叠氮化钠”(NaN3)等固体粉末。一旦汽车发生强烈的意外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放电,叠氮化钠迅速分解生成钠并放出氮气(N2),使安全气囊打开,起到保护作用。此后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气囊收缩。

  1. (1) 写出叠氮化钠在放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 (2) 写出安全气囊中选用叠氮化钠的理由:
某研究小组完成了关于抗生素对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系列实验。分析并回答:

  1. (1) 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怎样的影响?

    如图显示的是:在均匀涂布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顺次放置浸有不同浓度青霉素溶液的圆纸片,置于37℃恒温,培养3天后的结果。

    ①浸有不同浓度青霉素的圆纸片周围出现清晰区的原因是

    ②大肠杆菌和能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2. (2) 设计实验:该研究小组运用上述实验方法,还研究了相同浓度的三种不同抗生素对枯草杆菌生长的影响。请在答题纸上图示说明你的处理方案设计,并对处理加以注解。
课外活动时,同学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 (1) 【化学方法】向一定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得到2.87g氯化银固体,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经多次实验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2. (2) 【物理方法】取一定量该溶液进行蒸发,测量实验数据如下:

    蒸发皿的质量(g)

    25.0

    蒸发皿+食盐溶液(g)

    45.0

    蒸发皿+食盐晶体(g)

    27.4

    数据处理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 (3) 若化学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则物理方法测定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A . 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B . 所取氯化钠溶液质量较大 C . 蒸发时出现少量晶体时就停止加热 D . 实验后未将玻璃棒上的白色固体移入蒸发皿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 . ①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B . ②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 . ③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 ④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质量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

  1. (1) 小煦用图甲装置实 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D装置的变化来得到的CO2质量。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
  2. (2) 小王用图乙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的质量。他用碱石灰做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 (3) 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装置

    反应开始前鼓入的气体

    反应结束后鼓入的气体

    A

    氮气

    氮气

    B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C

    氮气

    氮气

    D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探究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是起抑制还是促进作用。实验操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白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体重增长值(g)

1

     

7.34

1

每日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1.84

1

每日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0.12

  1. (1) 由表可知在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生长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结果是通过来判断的。
  2. (2) 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3. (3) 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4) 本实验存在的不足是
香蕉营养丰富, 是人们非常喜爱食用的一种水果。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发   现,夏天逐渐成熟和腐烂的香蕉常常会招引来许多果蝇。一些同学认为是香蕉腐烂时的酒味招 引来了果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是香蕉成熟时的香味招引来了果蝇。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 示的甲、乙两种诱捕果蝇的瓶子,他们将 3 只甲瓶和 3 只乙瓶随机均匀的放置在一个果蝇较多 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他们将诱捕到的果蝇数记录在表中。回答下列问题: 
 

 瓶类 

 

 甲瓶 

 

 乙瓶 

 

 瓶号 

 

 1 

 

 2 

 

 3 

 

 总计 

 

 1 

 

 2 

 

 3 

 

 总计 

 

 果蝇数量 

 

 2 

 

 3 

 

 5 

 

 10 

 

 36 

 

 35 

 

 37 

 

 105 

  1. (1) 在同学们的实验方案中,实验中的变量是;设计甲、乙两种瓶子的目的是。 
  2. (2) 甲、乙两种装置所用瓶子、纱布、开口、所装液体浓度及体积等都完全相同, 其目的在于。 
  3. (3) 同学们用 3 只甲瓶和 3 只乙瓶而不是用 1 只甲瓶和 1 只乙瓶的意义是。 
  4. (4) 仅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Cl中是否含Na2CO3

取样,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B

分离酒精和水

蒸馏法分离出酒精

C

除去铜粉中的CuO

滴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

滴加氯化钡溶液直至恰好反应,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