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知识点题库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无疑是不同时期引领中国发展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顺时而变的孙中山】孙中山的一生就是“不断在挫折中修正自己”的一生.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他从一个“社会改良者”逐渐转变为一个“民主革命者”,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转变.

【勇于创新的毛.泽东】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并最终赢得了胜利.

【审时度势的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重大变化,提出当今世界的两大时代主题,调整了国家政策,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

  1. (1) 分析促进孙中山从“社会改良者”逐渐转变为一个“民主革命者”的社会背景.

  2. (2) 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其“新”在哪里?

  3. (3) 当今世界的两大时代主题是什么?举一实例,说说我国是怎样顺应时代主题的.

  4. (4)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材料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由于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戊戌变法纪》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并举例说明。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 (1) 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 (2) 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3. (3) 概括材料二康有为等人的政治主张?康有为等人领导的运动有什么作用?
  4. (4) 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 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120年前,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之路,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
A . 变法裁撤冗官 B . 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 变法开办新式学堂 D . 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变法人士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以下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 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的变革 C . 人们开始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 . 人们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通过查阅旧报刊可得知过去事,通过研究报纸可以明事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作为近代社会信息传播工具的报刊,也开始在中国内地出现。

创办时间

创办地点

报刊名称

备注

1872年

广州

《羊城采新实录》

1873年

汉口

《昭文新报》

1874年、1876年

上海

《汇报》《新报》

1895年

上海

《字林沪报·晚报》

该报创办时正逢****战争失败,社会各界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意识增强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变化,近代报刊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把创办报纸杂志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1896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西学,鼓吹变法,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体和舆论工具。

材料三:《民报》风行海内外,多次重印,仍然供不应求,继《民报》之后,又一批革命刊物,如《复报》……相继创刊,…国内许多城市…都有革命先人主编的报纸出版。………革命派已经以明显的优势占领了思想阵地。革命运动于是不可遏制地迅猛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见下图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创办近代报纸的风潮的原因是什么?表格中*****应填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等人创办《时务报》的目的是什么?梁启超等人属于什么阶级的什么政治派别?除了《时务报》,当时还有什么报纸在宣传维新思想?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报》的发行对革命发展有何意义?《民报》是哪一革命政党创办的?此刊物发刊词中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的杂志宣传了什么进步思想?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5. (5) 你认为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 (1) 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虎门条约》。
  2. (2)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 (3)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政治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 (4)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世纪末,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 . 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 . 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C . 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D . 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起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B . 得到了慈禧的大力支持 C . 变法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D . 改变了中国的专制制度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梁启超、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同学们围绕这场运动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C.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 (2) “民主与科学”是哪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这场运动有何历史作用?
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九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能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班了一些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辆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1. (1) 依据材料,简要评述洋务运动的三点作用。
  2. (2)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 . 宣传了欧洲启蒙思想 B .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著名的学者张维为认为:为什么西方老是读不懂中国,从根本上讲,是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欧洲中心论的视角,使西方无法理解一个在数千年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国家。以下材料均摘编自其文章《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民族国家”,在西方政治话语中几乎就等于“现代国家”。18﹣19世纪期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在欧洲兴起,“民族国家”亦随之兴起。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可以说是法国。

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形成了“民族国家”,加入欧洲列强,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作为传统国家的中国。

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材料三  中国既是古老文明,也建成了现代国家,两有的长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所以我用的是“文明型国家”。“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合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它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这种“文明型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过去与别人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今后还是自成体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最早形成“民族国家”的原因,并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哪一繁荣局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列举两例新中国“与众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
初三(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A .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 .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 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 .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

材料一:它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材料二: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材料三:2016年,习.平在《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到:“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 (1) 材料一指的是哪一运动?这一运动先后提出了什么口号?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中“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导致了哪一变法运动?这场变革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孙中山在1905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该政党的名称是什么?该政党的政治纲领后被阐发为哪一思想?
  4. (4) 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5. (5) 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次年,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割地赔款而告终。时朝野震惊,纷纷要求变法图强。3年后,岁在戊戌,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史称“百日维新”。维新历时不过103天,却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百年进程。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1897年,谭嗣同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署按察使黄遵宪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创办《湘学报》。1898年,他和唐才常等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

材料三: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 (1) 材料一中“清廷割地赔款”指的是哪一条约?这个条约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哪些?(写出两种即可)
  3. (3) “百日维新”结果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例)?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15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他们主张在保留中国传统君主制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他们通过上书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通过办报刊来形成自己的舆论工具;通过建立学会把改革的力量组织起来于是,一场谋求制度的变革运动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摘自《历史教学》

  1. (1) 材料一中的“洋务事业”指的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掀起的一场爱国运动,写出该运动名称。并写出该运动在中央、地方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 (2) 请写出这场运动的时间、口号、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
  3. (3) 从材料一看,李鸿章的这段话表明他什么样的情绪?从材料二看,该运动有何作用?
  4. (4) 材料三中“一场谋求制度的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写出其代表人物(一位即可),“上书”是向谁上书?写出其“办报刊”和“建立学会”各一例。
  5. (5) 材料中涉及的两次近代化探索运动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各自写出一点即可)
阅读图示,回答问题。

  1. (1) 图示中A指的是哪一次列强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的哪一条约促使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2. (2) 图示中B这一历史事件,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请说出 此事件的名称。
  3. (3) 图示中C这一事件,导致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
  4. (4) 图示中D指的是戊戌变法运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请你试着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填充,并叙述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影响。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 (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 .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民主”一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材料二:乾隆、嘉庆年间,汉学进入鼎盛时期······学术特征,一是以对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排比、辨伪、考证为主要工作,二是在研究中广泛运用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辨伪学、音韵学、训诂学、金石学等学科知识为辅助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清廷的文化高压政策有关,但学者沉溺于别有洞天的考据世界不能自拔,自身也有责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就在康有为、梁启超师徒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的这一年,兴中会计划在广州起义,陆皓东还为革命者设计了一面青天白日旗,但由于计划的泄露而夭折,因这次起义而牺牲的陆皓东等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批先烈。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1. (1) 依据材料一,黄宗羲对“罢相”持什么态度?他认为“罢相”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汉学兴盛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当时康有为、陆皓东等知识分子面临的时局状况。二人不同的做法对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从古代到近代“民主”一词的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