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知识点题库

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享有“近代史的百科全书”赞誉的报纸是(   )


A . 《申报》 B . 《大公报》 C . 《时务报》 D . 《新闻报》
报业和出版业同为大众传媒,但二者又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   )

①报业以刊载新闻为主;出版业以传播科学、文化为主

②报 业侧重于舆论监督、影响民众;出版业侧重于文化与知识的传载,以此教育民众

③出版业的历史比报业历史长

④报业的时效性比出版业的时效性强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下列现象与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 . 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 .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工作 D . 王某的亲戚拍电报告诉他辛亥革命爆发了
民国成立后,制定的“礼制”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 . 商务印书馆 B . 三联书店 C . 京师同文馆 D . 京师大学堂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斛。”这首诗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 (     )

A . 饮食习俗的西洋化 B . 文化娱乐的大众化  C . 服饰发型的革命化 D . 称谓礼仪的平等化
下图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图标,该机构创立的时间、地点是(   )

A . 1897年   上海 B . 1900年    北京 C . 1901年    南京 D . 1937年    重庆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君”是一种称呼,表示对人的一种尊重,这种称呼在中国普及是在(    )

A . 清朝前期 B . 清朝后期 C . 中华民国建立后 D . 新中国成立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他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材料三: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1. (1) 联系材料一,二,说说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2. (2) 结合材料三,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什么特点?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 (3) 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大众传媒的普及 B . 西方思想的影响 C . 封建思想的根除 D . 男女实现了平等
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参

材料二: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1. (1) 举一实例说明张謇是一位“状元实业家”。你认为他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最红火?张謇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3. (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材料)
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如图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   )
 
A . 文学艺术的繁荣 B . 交通方式的变革 C .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 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
A . 教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 .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 . 宣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 D . 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服饰是时代的外衣。如图是《1917年宋氏家族合影》体现当时的服饰特点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朴素单调 B . 中西合璧 C . 彰显个性 D . 等级森严
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饱经历史沧桑与苦难的城市。阅读下列材料,

回忆历史。

请回答:

  1. (1) 图一场景发生在哪次侵略战争后?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图二反映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哪一年?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说说在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3. (3) 图三显示结束的这场战争中,日军曾在南京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 (4) 图四场景的出现是在哪次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什么意义?
某同学在学习“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课时了解到“社会习俗变化”,这表现在(   )
A . 火车、轮船的出现 B . 《申报》的创办 C . 照相、电影的传入 D .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允许女子与男子一样参军参政,规定男女在经济上平等,废除买卖奴婢、 缠足等陋习。这些措施( )
A . 冲击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B . 彻底破除了封建专制思想 C . 促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D . 最早出现于《资政新篇》
海关是观察经济社会变迁的窗口,湖北宜昌海关从 1882 年到 1891 年间进出口商品如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晚清湖北宜昌地区(   )

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

棉布、棉纱、煤油、烟草、染料、五金、食

糖、玻璃、肥皂、医药、仪器、枪支弹药等

猪鬃、牛羊皮、药材、植物油、生

漆、茶、棉花、生丝、真菌等

A . 物质生活普遍洋化 B . 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 .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 . 近代工业日益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