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知识点题库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

A . 康熙帝 B . 道光帝 C . 光绪帝 D . 同治帝
请你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变迁情况。
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创办于_____年。(   )

A . 业务印书馆、1890 B . 商务印书馆、1897 C . 新华出版社、1897 D . 工农印书馆、1892
“《申报》每期只销六百份,四个月后,该报在上海已日销三千份。……至1877年,每日销量已达八九千份。”材料主要反映了《申报》(   )

A . 市场竞争激烈 B . 销售技术高超 C . 内容丰富多彩 D . 影响逐渐扩大
如果你观看历史照片,发现照片中有剪去辫子的男子影像,那么你可以判断这幅照片反映的事件是在(   )

A . 1898年以后发生的 B . 1901年以后发生的 C . 1910年以后发生的 D . 1912年以后发生的
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从富人的奢侈品逐渐变成贫民的代步工具。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 . 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 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 . 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躬。”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 唐宋时期 B . 明朝后期 C . 民国初年 D . 新中国时期
19世纪80年代后,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

A . 写封书信 B . 拍电报 C . 上网 D . 打长途电话
下图是出现在20世纪初的《求婚尺牍》,其中有这样的描写:“一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朋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知识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态度温和,身体健康;四有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   )

A . 女性实现婚姻自主 B . 择偶必须借助传媒 C . 新式婚姻蔚然成风 D . 传统婚俗受到挑战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   )

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 .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 . 礼仪风俗的国际化 C . 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 .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 .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 . 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 . 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D . 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出现于(    )

A . 洋务运动后 B . 戊戌变法后 C . 辛亥革命后 D . 五四运动后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申报》是创办于上海的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 .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 . 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
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 . 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 . 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 . 《中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 . 拖着长辨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    )
A . B . C . D .
图中服装的款式最早出现于(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洋务运动期间 C . 戊戌变法期间 D . 辛亥革命后
假如你生活在中华民国时期,你可以看到或享受到的生活方式是(   )

①穿中山装或旗袍  ②多数男子无辫子  ③照相  ④上网查资料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的大城市;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