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__①、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二: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给材料中①处补充恰当内容。《马关条约》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不同于以往条约的新内容是什么? 

(2)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整体性影响是什么?

(3)战争导致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观察《时局图》,回答问题。


  1. (1) 该图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怎样的时局?

  2. (2) 读图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表。

    代表国家

    势力范围

    租借地(割占地)

    德国

    山东

    胶州湾

    俄国(熊)

    法国(蛙)

    英国(虎)

    日本(太阳)

    美国(鹰)

  3. (3) 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内涵是什么?

这场“战争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材料中的战争指(    )

A . 鸦片战争 B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据此回答小题:
  1. (1) 材料中的第一次战争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2) 材料中的第二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一些开明官员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
    A . 李鸿章、奕䜣等 B . 康有为、梁启超等 C . 邓世昌、左宗棠等 D . 康有为、曾国藩等
  3. (3) 与第一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条约相比,第三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 . 割地赔款 B . 设立工厂 C . 协定关税 D . 开埠通商
  4. (4) 第三次战争后,当时中国民间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也增多。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 列强减少对中国资本输出 D .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在思考“中国走向何处”的问题上开始了艰辛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圆明园残垣断壁
图2: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图3:八打一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三:下面为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摘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

康: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设邮局、开矿山,发展近代工商业)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1. (1)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图片,分别说出其所指战争及其相关不平等条约。
  2. (2) 材料二中“学习外国利器”表明李鸿章属于哪一领导阶级?从该事件的结果角度反驳李鸿章的观点。
  3. (3) 材料三中的对话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时期?康有为认为“变事”与“变法”直接有着什么本质区别?
20世纪频发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研究战争,反思战争,对于我们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某校九年级一班以“20世纪的战争”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1. (1) 【第一小组】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战争。下表是该组同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20世纪主要战争比较表

    名称

    抗日战争

    二战

    时间

    1931—1945年

    1939—1945年

    全面爆发的标志

    卢沟桥事变

    不列颠之战

    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或事件

    平型关大捷

    马恩河战役

    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

    结果

    中国胜利

    反法西斯同盟胜利

    表中比较的内容有两项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2. (2) 【第二小组】运用图片资料研究战争。下列是他们收集的部分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图片表明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有何不同?

  3. (3) 【第三小组】以史为鉴,关注时政。他们收集整理了新华社近期有关日本对二战态度的材料。

    材料一:2014年4月22日,约150名日本议员22日参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014年8月15日,安倍内阁两名阁僚参拜了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首相安倍晋三当天通过代理人以自民党总裁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祀费。……受到中国、韩国和其他邻国强烈反对。

    材料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由民主党近年在努力寻求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中关于记述历史事件时顾及亚洲邻国的“近邻诸国条款”……如果修改这一标准,日本的“侵略”、“压迫”和“出兵”会分别改为“进入”、“镇压”和“派遣”。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出当前日本社会怎样的政治动向?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中国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将用哪些史实驳斥这种言论?你会对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向日方提出怎样的建议?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通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哪场战争失败后开始?(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可能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后 B . 洋务运动中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 . 甲午中日战争后
“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战争”指(    )
A . 中英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时期,外国列强发动多次侵华战争。其中,大规模波及山东省境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这期间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鸦片战争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
顺口溜是帮助我们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下图所示是小辉同学学习卡片上记的顺口溜,其内容反映的是《XX条约》“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埠” ……(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辛丑条约》
阅读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关于近代中国与日本的部分观点,回答问题。

观点

问题

1.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西方。

(1)写出这代中国人仿效西方而发动的运动及其主要目的。

2. 1868年,天皇颁布了一篇警文。它着重强调了两点:①“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②“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

(2)文件中的第①点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第②点写出具体的措施。

3.中国遭受的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日本的手下……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

(3)结合相关史实,为观点三提供例证。

如下图中的动物分别代表英、俄、德、法、日、美等国。图中的历史背景是( )

A .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八国联军侵华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在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马关条约》具有新的特点,符合新特点描述的是(    )
A . 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 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C . 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D .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船,承载着故事,见证着历史。下列船和对应的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有(   )

①嘉兴红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十月革命

③致远舰——鸦片战争                      ④“密苏里号”军舰——第一次世界大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中国之说,腾沸于全球。

材料二: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这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

  1. (1) 材料一中“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有什么联系?
  2. (2) 材料一中“各国租港湾之事”和材料二中美国提出的政策有什么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是 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1925年作)

材料二:2021 年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经表决,全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弥补选举制度漏洞,确保“爱国者治港”,只有把“爱国者治港”切实落到实处,“一国两制”方针才能真正重新出发。——《人民日报》

  1. (1) 材料中的“郑氏”是谁?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台湾和祖国母亲分离的原因。
  3. (3)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谁创造性地提出的?
  4. (4)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国两制”方针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

金华市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国家形象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战争中国门洞开】

【屈辱中逐渐觉醒】

材料一: 西方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抗争中改变形象】

材料二: 1942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对着中国满怀希望地写道:“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 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王立新 《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1. (1) 图一、图二所示条约的签订都与战争有关,找出图片反映的这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说明。
  2. (2) 材料一图A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B中列强在1901年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有哪些?
  3. (3) 依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比较正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