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桡,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 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选自《新唐书·士美传》)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九龄、李邕称之                  数:多次 B . 处事不回 , 为宰相元载所忌            不回:正直 C . 为阳翟丞                        冠:帽子 D . 出禀钱市物自给                      市物:购物
  2. (2)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 . 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 . 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 . 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 . 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 . 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 . 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将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斩首,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②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 十 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顺其意,以事中之。会修《世祖实录》,召孟頫还京师,乃解。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 B . 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C . 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 D . 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实录是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后,继任者根据前代帝王的所作所为而编定的史著。本文中的《世祖实录》是记录元世祖忽必烈生前事迹的著作。 B . 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宫殿名,如若太子当了皇帝,曾经长期住过的地方就被称为潜邸。 C . 中国古代称别人用字以示尊重,而称自己则往往用名表示自谦。本文中皇帝以字称赵孟頫是对赵孟頫的极大恩宠。 D . 署在古代官场指暂代官职。赵孟頫出京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其总管缺任,由赵孟頫代理其职,管理府中事务。
  3. (3)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 .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C .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 .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 . 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 . 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 . 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②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 , 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耕植不足以自           给:供应 B . 生所资,未见其术       生:维持 C . 彭泽家百里             去:返回 D . 犹望一 , 当敛裳宵逝     稔:谷物成熟
  2. (2)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陶渊明自免去职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 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B .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C . 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D . 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序可分三层,先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经历,再写弃官归田的原因,最后交代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时间。 B . 尽管因诸侯爱惜人才使陶渊明得以出仕,但陶都只是“见用于小邑”,从中也能看出其宏大志向无从施展的苦衷。 C . 从结尾处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序”的写作时间“乙巳岁十一月”可以推断,作者是先写辞文,后写序文。 D . 序辞关系密切,但谋篇之法不同。序是对半生出仕的省思,侧重实录;辞是弃官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侧重虚拟。
下列划线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反身而/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B . 求仁近焉/一夫当关,万夫 C . 仁,人之宅也/沛公 D . 吾身不能居仁义也/为仁己,而由人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道歉 B . 其怒,不敢献               会:恰巧 C . 旦日士卒                   飨:犒劳 D . 举所佩玉玦以之者三         示:显示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②击沛公于坐 B . 击破沛公军              ②窃大王不取也 C . ①贪财货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D . ①臣死不避                ②若属皆为所虏
  3. (3)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②范增数项王

    ③常以身蔽沛公

    ④吾得事之

    吏民,封府库

    ⑥臣

    ⑦沛公欲关中

    ⑧沛公霸上

    A . ①③④/②⑤⑦⑧/⑥ B . ①④/②③⑤⑦⑧/⑥ C . ①③④/②⑤⑧/⑥⑦ D . ①③④⑤/②⑧/⑥⑦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垓下被围,身陷绝境,一个原因就是轻信他人,他从来不相信有人会欺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遭遇让人同情,但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矜功伐之人。 B . 作者安排了三个细节描写:溃围、斩将、刈旗。尽显项羽的声威、力量,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瞬间的光辉与悲壮。 C . 文章扣住数字的变化写项羽的日暮穷途,敌我悬殊,项羽必定死于此。但项羽有船也不过江,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 D . 在文中项羽反复说“天之亡我”表明他认输而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也反映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征。
  5. (5) 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鸿门宴(节选)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②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 (1) 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常以身蔽沛公

    ②杀人如不能

  2. (2) 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A . 跟从 B . 随从 C . 使……跟从 D . 指挥
  3.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4. (4) 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
  5. (5) 结合选文概括刘邦在鸿门宴上转危为安的因素有哪些?
  6. (6) 结合第②段的内容分析樊哙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1. (1)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越国以远        鄙:边邑 B . 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C . 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D .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信约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焉用亡郑陪邻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 . 夜,缒出        秦王与群臣相视 C . 若亡郑而有益君    乃设九宾礼 D . 人之力而敝之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
  3. (3) 下列关于上面两个文段的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夜见秦伯,一开口欲扬先抑,并站在秦国立场说话,从而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B . 秦国与郑国订立盟约后,晋侯毅然决定撤军,并讲了一番“仁”“知”“武”的道理,这说明晋侯具有随机应变的胸怀与谋略,是个懂得知恩图报,没有忘恩负义的人。 C . 蔺相如廷斥秦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背信弃义是秦的惯用伎俩,这表现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 D . 作者写秦王与群臣的“相视而嘻”这个细节,表现了他们的尴尬与无奈,也非常有力地衬托了蔺相如的智谋与勇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 ,寡人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释】:门槛。此指国门。

  1. (1) 下列加下划线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阃以内者,寡人之              制:处置;管理。 B . 当是之时,赵几                霸:称霸。 C . 西抑强秦,南韩、魏            支:支持。 D .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也    用:任用。
  2. (2) 下面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冯唐勇于犯颜直谏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

    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②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③上怒,起入禁中

    ④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 . ①⑤⑥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⑥ D . ②⑤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冯唐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但他的仕途仍大起大落,作者昭示他的坎坷际遇,是对封建政治的控诉。 B . 冯唐告诫文帝,“委任而责成功” 是君王的用人之道,明君当重赏而不当重罚。 C . 这段文字在朴实的叙写中,蕴蓄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在写作上体现司马迁的风格。 D . 文中一些细节之处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传文有着强烈的文学性,如对冯唐的犯颜直谏和汉文帝的勇于纳谏,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显示了其独有的性格特征。
  4. (4) 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

    ②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徐稚传

    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不就。

    ②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铺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粮,备礼征之,不至。

    ③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途,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④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⑤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选自《后汉书》,有删减)

【注释】①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希望众多的贤人,诞生征这个王国里。②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送给他一把青草,赞美他拥有美玉一样的品德。③蒲轮:蒲轮车。

  1. (1) 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去则

    ②上荐稚

  2. (2) 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乃选能言语生茅容骑追之(    )

    A.轻装的骑兵        B.轻快的马        C.轻快的战车        D.骑快马

    ②吾无德以之(    )

    A.实现        B.胜任        C.忍受        D.承认

  3. (3)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力不食                      众怪,不知 B . 哭毕去                        置生刍一束于庐前 C . 桓帝备礼征之                  稚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 D . 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     卒,时年七十二
  4. (4) 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B .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C .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D .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5. (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6. (6) 联系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徐稚其人。
对下面句中的两个“之”和“矜”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进退,实为狼狈   ②臣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③本图宦达,不名节   ④愿陛下悯愚诚

A . 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矜”字相同。 B . 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矜”字不同。 C . 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矜”字相同。 D . 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矜”字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

黄宗羲

    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之无锡人。父学,四子,先生次三,其季允成也。从张原洛读书,讲《孟子》至“养心莫善于寡欲”,先生曰:“寡欲莫善于养心。”原洛曰:“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举乡试第一,庚辰登进士第。时江陵当国,先生与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吴县,言时政得失,无所隐避。江陵谓吴县曰:“闻有三元会,皆贵门生,公知之乎?”江陵病,百官为之斋醮 , 同官署先生名,先生闻之,驰往削去。先生上疏,分别君子小人,刺及执政,谪桂阳州判官。柳子厚、苏子瞻曾谪桂阳,先生以前贤过化之地,扁所居曰愧轩。娄江欲用罗万化为吏部冢宰,先生不可;会推阁员,娄江复欲用罗万化,先生又不可,遂削先生籍。

    戊戌,始会吴中同志于二泉。东林书院成,大会四方之士,一依《白鹿洞规》。其他闻风而起者,有经正堂、志矩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皆请先生莅焉。先生论学,与世为体,尝言官辇毂,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不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先生卒,而东林独为天下大忌讳矣。小人作《东林点将录》,凡海内君子,不论有无干涉,一切指为东林党人。

    先生于阳明无善无恶一语,辨难不遗余力,以为坏天下教法。钱启新曰:“无善无恶之说,近时为顾叔时、顾季时明白排决不已,不至蔓延为害。”当时之议阳明者,以此为大节目,岂知与阳明绝无干涉,其所谓无善无恶者,无善念恶念耳,非谓性无善无恶也,今错会阳明之立论,呜呼!

(节选自《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一》,有删节)

【注】①江陵:指张居正。后文吴县指申时行,娄江指王锡爵。这是以籍贯称呼入阁大臣。②三元:顾宪成、魏允中、刘廷兰三人都是解元。③斋醮(jiào) :僧、道做法事祈福。

  1.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刺及执政  刺:指责 B . 扁所居曰愧轩  扁:题字 C . 尝言官辇毂  辇毂:乘车 D . 以此为大节目  节目:关键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顾宪成和魏允中、刘延兰上书谈论时政得失,张居正高度赞赏,誉之为“三元会”。 B . 顾宪成听到同僚替他署名为病中的张居正祈福,就快速前去删除自己的名字。 C . 顾宪成被革职后创办的东林书院,在读书人中产生很大影响,使朝廷大为忌惮。 D . 顾宪成和钱启新认为王阳明无善无恶之说于世有害,作者认为他们错解了该说之意。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

    ②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

  4. (4) 简要概括顾宪成“治学”的特点。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请”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相同的一项是(   )
A .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奏瑟 B . 相如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C . 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 . 因跪秦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 . 臣愿得之                                       谒:告诉,陈述 C . 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 . 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狠毒,刻毒
  2.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丹不忍 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
    B .
    ① 能得樊将军首   ②此 危急存亡之秋也
    C .
    ①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 斯人,吾谁与归
    D .
    ①伏尸 哭,极哀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 (3) 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④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⑤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⑤ D . ①④⑥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 . 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 . 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 . 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勤    学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 , 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贱之者乎?彼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已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①确:确实,踏实。②侪[chái]辈:同辈。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

  1. (1) 下列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弗贱之者乎/先帝不以臣卑 B . 将以欺人/汝心之 C . 苟有虚而为/彼竭我 D . 勤确谦抑为上/不物喜
  2. (2) 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B . 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C . 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D . 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3.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②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4. (4) 作者认为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是什么?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下列下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 或取怀抱              诸:之于。“之”,代词,“于”从……中 B .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狼籍:凌乱 C . 葬之                卒:死 D . 以近,则游者众      夷:安全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飞                怒:奋发,这里指鼓动翅膀 B . 之北,有冥海者    发:毛,指草木 C . 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 . 此亦飞之也          至:最高限度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缺霹雳               ③烟涛微茫难求

②仙之人兮如麻         ④自可断来

A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从入关,性多疾,即道引不食谷,闭门不出岁余。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争,未能得坚决也。吕后恐,不知所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日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良曰:“始上数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 , 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上阳许之,犹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问曰:“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劝立萧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良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

(《汉书·卷四十·张良传》,有删改》)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良从入关,性多       天下之欲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B . 今上日欲太子     以小大,彼恶知之 C . 欲易太子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 D . 酒,太子侍     沛公则车骑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始上数在急之中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B . 然上此四人       吾何于是 C . 送之        范增数项王 D . 建成侯所         唯君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此难口舌争也         其无礼于晋 B . 上从容言天下事甚         众失其所 , 不知 C . 疾不视事         击沛公于坐 D . 非天下所以存亡        所以遣将守关者
  4. (4) 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上怪,问曰:“何为者?”

    A . 百姓之不见保 B .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 . 异乎三子者之撰 D . 莫之能御也
  5. (5) 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阳许之,犹欲易之“阳”同“佯”,假装 B . 技盖至此乎“盖”同“盍”,何不 C . 善刀而藏之“善”同“缮”,揩拭 D .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同“型”,做榜样
  6.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 B . 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 C . 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 D . 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
  7.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B . 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之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或称太子。 C . 太傅,古代职位名,始于西周,常担任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汉后多为虚衔。 D . 谥,君主时代在帝王、贵族、大臣等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赞扬死者的一些称号。
  8.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良入关以后,因为身体原因少食五谷,闭关炼气养生达一年多。 B . 张良最后出了一个主意,让太子写一封谦逊的信并且用车去接被皇帝贬谪的四名士。 C . 张良不想介入皇上家庭内部的立太子之事,虽然吕后曾经派建成侯吕泽去胁迫他。 D . 张良因自己的聪明才智被皇上赏识,既出奇计攻下马邑,又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
  9. (9) 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            言采之(轻微,少) B . 雨从头上湿到(肩胛)            薄言之(取得,获得) C . 朝餐歇半霎(他)              薄言之(拾取,摘取) D . 秧根未牢未匝(移栽、种植)      薄言之(提起衣襟兜东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史记・孔子世家》

(二)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庄子・秋水》

(三)

孔子行,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带甲以围孔子舍,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我歌,子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围罢。《诗》曰:“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

《韩诗外传・卷六》

(四)

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由歌,予和汝。”子路弹琴歌,孔子和之。

《孔子家语》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                                   适:到,去 B . 阳虎尝匡人                         暴:欺凌 C . 吾命有所矣                         制:制度 D . 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者       咎:过错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五日               必知疾之所自起,能攻之 B . 匡人如予何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 礼乐不讲            譬之如医攻人之疾者然 D . 子路弹琴歌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谋曰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

    天若是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

    B .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

    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贫穷的人,并不是因为人们都取得了智慧。

    C . 由,何仁义之寡裕也

    由,你心里的仁义怎么这样少了

    D . 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

    怎么会有修治仁义却免不掉世俗憎恨的人呢

  4. (4) 材料三、四都是关于孔子在困境中“弦歌不辍”的记载,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

    ①根据这两则材料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孔子弦歌不辍图”。要求:描写生动,能表现出氛围特征和人物的精神气度。150字左右。

    ②根据这两则材料概括孔子“弦歌不辍”的精神内涵,结合现实生活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种精神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逻辑清楚,150字左右。